APP下载

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2015-10-24黄再评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品管圈气道人工

黄再评

(株洲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黄再评

(株洲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目的 探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采用品管圈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90例ICU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品管圈工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同时段痰痂形成率、日吸痰次数、意外脱管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呛咳、人工气道阻塞、肺部感染以及气道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采用品管圈工作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意外脱管率以及吸痰次数,明显改善急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人工气道;ICU;品管圈工作模式;护理

ICU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危重,需长期卧床休息,营养状况差,从而提高了临床护理的难度。ICU患者一般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从而维持生理气道与气源的连接,为气道引流、机械通气等方面提供条件,这属于临床急救的重要内容[1]。建立人工气道属于有创操作,因此对于应该进行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这是保证其临床效果并且降低不良反应的重要部分。品质管理圈(QCC)属于主动品质管理活动模式,指人员主动在工作过程中以品管统计手法为工具对工作场所质量管理品项综合研究,发现问题并解决,从而提高工作现场的活动质量[2]。本研究选择我院90例ICU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探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采用品管圈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将我院90例ICU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6.8±2.3)岁;建立人工气道时间:54~538 h,平均时间:(169.7±10.5)h;原发病:13例颅内动脉瘤,10例脑出血,8例呼吸衰竭,6例重症肌无力,8例其他;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5.1±2.4)岁;建立人工气道时间:56~539 h,平均时间:(169.4±10.3)h;原发病:11例颅内动脉瘤,11例脑出血,9例呼吸衰竭,7例重症肌无力,8例其他。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疾病的对症护理以及人工气道的护理(口腔、气道、吸痰等方面),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同时注意通气情况以及气道湿化程度。

1.2.2观察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工作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组成护理质量控制组,定期评估护理人员综合情况包括护理目标制订、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及其相应解决方式的制订,同时全部护理人员对护理细节提出建议并评估其可行性,从而优化护理方案,改善临床护理效果,单独护理人工气道中的重点项目,并针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建立人工气道第3、5天及第7天痰痂形成率、意外脱管率及血氧饱和度异常率等指标。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研究:观察组建立人工气道第3、5天及第7天痰痂形成率、意外脱管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异常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研究:观察组出现1例呛咳,1例肺部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出现6例呛咳,2例肺部感染,2例人工气道阻塞及3例气道黏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28.89%,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建立人工气道对于呼吸困难危重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保证患者基本呼吸,从而挽救患者生命。然而建立人工气道时往往会有被感染的危险,所以加强监测和护理人工气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品管圈工作模式指由相近人员组成团体,全体合作、提出问题,通过相应活动程序,解决工作现场出现的问题[4]。它属于较为积极活泼的品管措施,其注重领导、技术人员以及员工等因素的结合[5]。现代的品质管理圈管理内容以及目标拓宽了之前的质量管理范围[6]。有关研究资料表明[7],采用品管圈工作模式,可以明显改善ICU临床护理效果。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建立人工气道第3、5天及第7天痰痂形成率、意外脱管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异常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呛咳,1例肺部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出现6例呛咳,2例肺部感染,2例人工气道阻塞及3例气道黏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28.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ICU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采用品管圈工作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意外脱管率以及吸痰次数,明显改善急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陈少敏,王密芳,陈洁,等.品管圈活动促进ICU 护患沟通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2):57-59.

[2]梅伟乐,郑丽亚.品管圈在ICU 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5):4372-4373.

表1 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研究

[3]刘光娣,陈军军,田永明,等.品管圈管理在提高ICU 护士抬高床头依从性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1):3814-3815.

[4]黄彩云,覃红梅.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47-49

[5]章飞雪,王莲月,于燕燕,等.“品管圈”活动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127-130.

[6]牟宝华,祝志梅,葛孟华,等.品管圈活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

[7]夏连芳,毛怡,沈亚儿.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1789.

R473.5

B

1671-8194(2015)19-0246-02

猜你喜欢

品管圈气道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