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2012年~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

2015-10-24李启泉沈宏萍马德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注射剂我院药品

李启泉 沈宏萍 马德宇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四川 泸州 646003)

某院2012年~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

李启泉沈宏萍马德宇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四川 泸州 646003)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12年~2014年的所上报的共132份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找出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所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高ADR上报质量,促进ADR监测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我院2012年~2014年所上报的132份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ADR上报呈现以下特点:①上报数量逐年增加,上报质量提高,新的、严重不良反应上报开始增多;②不良反应的发生存在年龄结构以中老年群体为多发、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占绝对多数、药品种类以抗生素及中药注射剂为居多、ADR发生类型主要以过敏反应和皮疹类型为主。结论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整体有所提高,但存在不足,需确实增加严重和新的不良反应的上报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上报质量;严重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英语简称ADR)是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的时候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且对患者的治疗不利的作用,是临床上影响患者潜在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1]。近些来年,由于药品种类和剂型的增多,以及临床上药品使用的不规范,再加上国家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ADR的发生和上报数量成逐年上升趋势,但目前上报的绝大多数是以普通一般不良反应为主,严重和新的不良反应上报所占比例偏低,不能很好指导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鉴于此,笔者对我院近3年的ADR进行回顾性总结,特别是对严重的和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分析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高监测和上报、处置ADR水平。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标准,对我院2012年~2014年上报的共132份ADR进行制表分类的回顾性分析,同时对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2 结 果

2.12012、2013、20143年ADR上报数量、报告类型:我院近3年来ADR上报数量逐年增多,新的、严重不良反应上报总数从2012年的0例到2014年的17例。

2.2ADR报告中患者的男女分布:132份报告中,男患者61例(46.21%),女患者71例(53.79%),女性比例由于生理特性稍稍占多,但并不是很明显。

2.3ADR报告中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32份报告中,年龄以60岁以上所占比例最大,为43.7%,具体为:10岁以下3例(2.27%),10~20岁8例(6.06%),21~30岁2例(1.52%),31~40岁9例(6.82%),41~50岁27例(20.45%),51~60岁24例(18.18%),60岁以上59例(44.7%)。

表1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分布

2.4引起ADR的给药途径分布:在132份报告中,ADR发生以静脉滴注为主要途径,占总例数的78.15%,具体为:静脉滴注98例(74.24%),口服18例(13.63%),静脉注射3例(2.27%),皮下注射1例(0.76%),肌内注射2例(1.52%),直肠给药1例(0.76%),造影用6例(4.55%),滴眼及外用途径3例(2.27%)。

2.5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分布:在所分析的132例不良反应中,药物种类较多的类型分别是中成药(中药注射剂)、抗病原微生物药、维生素及电解质平衡类,监测报告中首次出现了中药饮片。具体情况见表1。

2.5ADR发生的类型:132例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皮疹等种类为多。具体情况为过敏反应47例(35.6%),皮肤类反应29例(21.97%),消化道反应17例(12.88%),寒战、高热23例(17.42%),输液反应10例(7.58%),其他类型6例(4.55%)。

3 讨 论

药品不良反应尽管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由于存在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收集分析总结,便于得出较好的解决办法,从而保证合理用药。对我院近3年的132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归类分析,可发现如下一些特点:①ADR上报的质量提高:由以上叙述可知我院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开始增多,这主要是要求各上报单位加强上报质量,着重点由上报数量开始向质量转变,要求尽可能的上报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我院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已开始调整转换药品不良反应的工作重点,拟增强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和监测。②性别、年龄与ADR发生的关系:由前文所述的还可以看出药品不良反应ADR男女发生比例相差不大,女性由于生理特性稍稍占多;任何年龄组人群都能发生ADR,但发生率主要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居高,这和中年人免疫应答能力较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代谢、排泄减慢有关。因此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加强用药监护。③给药途径与ADR发生的关系:由前文所述,可以看出ADR发生以静脉滴注为主要途径,这和药物作用机制有关,主要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作用迅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易于药品不良反应。可见临床中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滴注治疗,而多采用以口服药物的途径。④药品种类与ADR发生的关系:由前文所述的2.5及表1中,可以看出ADR发生以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和抗病原微生物(抗菌药物)两类药物居多,对于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主要是由于该类药物多以复方存在,且诸多还是中西药联合制剂,成分较为复杂,因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多靶点起的作用必然会引起众多ADR。同时由于目前我国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往往还没有开阵或者研究不完善,药品的质量尚得不到把控[3],必然存在很多的隐患;而另一类的抗病原微生物(抗菌药物)药物,主要是由于临床中使用较为普遍且多数是以静脉滴注为主,再加上此类药物易引起过敏反应,ADR必然不少。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首次出现了中药饮片的身影,可见任何药物都是可引起ADR的。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点监控中药注射剂和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不放松对各类药物的监测,对于临床不合理的使用要早点干预,尽可能避免出现ADR。⑤ADR类型与ADR发生的关系:从上述中,可以看出我院ADR发生类型主要是以过敏反应和皮疹两个类型为主,这主要是患者对上述两种类型ADR的表现比较敏感,易引起医护和患者的注意,而对于肝肾功能等脏器损害由于作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生,往往不易发现,故上报不多。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使用特殊药物时应注意随时监测患者的肝肾等脏器功能,从而全面的保障患者健康。

4 建 议

按照国家关于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重点由上报数量开始向质量转变,我院切合自身情况进行工作的重新部署和调整,提出以下几个建议:①我院还应继续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于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知识水平,准确的填写药品不良反应表。②负责人员应定期汇总ADR报告和进行分析,对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重点因素和特点及时向临床反馈,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③加强中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监管,特别是延伸中药饮片及其相关衍生制剂的监测。④我院应加强对新的和严重不良反应的监测,改进上报流程,建立合理的奖惩措置,促进高质量的上报药品不良反应。

总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点之一,该工作的开展应对重点人群和高发人群的监测,在临床诊疗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遵循个体化诊疗给药原则,合理规范选用药物,采取合理的给药途径,才能在临床上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1]朱光贵.某院2011-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143-144.

[2]丁启强,罗阳.我院18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117-119.

[3]罗裕,黄娟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问题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61-163.

R954

B

1671-8194(2015)19-0065-02

泸州医学院青年基金(2012QN-35)

猜你喜欢

注射剂我院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及安全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