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
2015-10-24曹宏
曹宏
摘 要 初中历史课堂活动是培养初中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与历史价值观的重要活动,关注多媒体技术的正确应用,有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初中历史;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138-02
1 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辅助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1]。教育活动的现代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教学工作效率的重要模式。在和谐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因此而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会让历史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接近历史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有效发展。
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融入应当促进课堂与师生之间的联系,通过有效的使用,让教学活动的意义更大。但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问题仍然是显而易见的[2]。
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改变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初中历史教师都利用满堂灌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将学生当成历史知识的无条件接收者,在课堂中不停地灌输课本历史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批评,但也没有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完全消失。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改革的希望。然而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并没有因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活动中的应用而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师将计算机当成另一个讲台或者黑板,让计算机成为课堂中的主体,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教师本身主导作用的发挥。如此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将课堂中的灌输者从教师转嫁到计算机身上,没有任何教学创新与改革的积极意义。
多媒体课件设计不合理 多媒体课件是大多数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重要凭借。课件的设计质量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课件设计合理,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环节的合理。课件的设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许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只将书本内容搬到课件上,让学生从阅读纸质课本转化到阅读电子课本。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图片,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视觉效果,利用课件展示大量的图片,忽视了图片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初中历史课堂变得华而不实[3]。
学生课堂地位改变不足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定位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教学活动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就学习内容互动的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主体地位长期没有得到肯定,让许多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下降。在多媒体技术出现之后,一些教师仍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师生互动活动埋没在丰富的图片与形象的视频后,历史课更因为丰富的音频、视频资料逐渐发展成为观赏课,使历史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越来越远。
3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对策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准确恰当地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对于当代初中历史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正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开发有效的应用方法,才能让多媒体技术的现代化积极意义得到发挥。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行为实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学生具有历史学习兴趣,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历史学习上,成为历史学习的积极者。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利用教学行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自己的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经验基础上,促进学生于课堂中进行主动的探究与有效的交流,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与视频的融入,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4]。多媒体技术具有整合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信息的特点,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与情感因素的调动具有促进作用。
比如在讲解“伐无道,诛暴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先进行提问:“为什么说秦王是无道之君主,是暴君呢?”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初中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自由地去想象。之后,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些有关于秦王暴政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简短的纪录片,让学生将真实的史实与自己的想象结果进行对比。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得到调动,无论是课堂开始时的问题,还是丰富多彩的现代化历史学习信息,都会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专注度,促进多媒体技术应用意义的扩大。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学活动的附属品,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肯定。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今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良好课堂氛围的打造以及成功体验的加强,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无论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是以多媒体为辅助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都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讲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相关知识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容量较大,教师要利用史实将课本知识内的逻辑性进行展示,更要将一些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形成与历史知识体系构建的内容引入课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还应当给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知识[5]。在讲完北方民族的整合过程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民族大融合事件特点”这样的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表小组的讨论结果,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占用更多的课堂时间。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具有促进信息形象化与直观化的特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这一特性,对历史教学内容中的事件进行再现,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可感的历史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个人情感在学习中的投入,将历史知识高效传递,也发挥出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学科知识,更要让当代初中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学习观,找到民族自豪感。
4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给初中历史课堂带来新的生机,给初中学生带来新的历史学习感觉。多媒体技术让历史学习内容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6]。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都应当对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更新,将多媒体技术恰当地利用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晓芬.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历史教学情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54-55.
[2]郭可景.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适应性[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126-127.
[3]何君.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初探[J].无线互联科技,2011(10):60-61.
[4]张浩.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副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5):93-94.
[5]张少平.略议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2(14):128.
[6]侯录芳.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J].学周刊,2012(1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