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导入

2015-10-24马晓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7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多媒体实验

马晓燕

摘 要 介绍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堂导入中的六种运用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 中学化学;多媒体;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36-02

1 情景视频导入法

化学教材中涉及许多物质的性质、用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可以选取有关这些物质在应用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取媒体报道中的片段,作为讲课导入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这种物质的兴趣,产生热情;也使学生明白,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化学物质的世界中。

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这节内容时,笔者先播放一段视频:某地一辆运输液氯的汽车发生车祸,液氯泄露,周围空气中弥漫着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许多人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消防人员一边组织人员往地势高的地方疏散,一边让群众用浸过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鼻孔;在处理空气中的氯气时,一边喷水,同时还在周边水中撒生石灰。通过这段视频,使学生掌握了氯气的一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以及氯气吸收方法,同时也学会了遇到有毒气体泄露时的自救方法。这比在课堂上直接讲氯气的性质效果要好很多。

2 实物投影导入法

化学这门学科既要从宏观角度研究学习物质的性质,还要从微观角度了解物质的结构,这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困扰。抽象的内容,需要学生去想象,学生无法理解,只好死记硬背。然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这类问题的解决就变得轻松多了。

如学习晶体的类型这节内容时,笔者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晶体,如氯化钠、金刚石、石墨,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旋转式地展示金刚石的空间结构,再利用电脑合成空间构型,从X轴、Y轴、Z轴方向进行切割,得到三维图形。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金刚石的几何构型,知道金刚石中的碳组成的最小的环为六元环,每1摩尔金刚石含有2摩尔碳碳键;1个碳原子周围有4个碳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又利用晶胞的概念,理解构成金刚石的原子在立方体的8个顶点,在面心有6个,体内有4个。通过延伸,使学生理解了立方体均摊法的原则,也使学生学会如何找每个碳原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碳原子数。

3 实验录像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许多物质的学习需要实验以后才能得出结论。而化学物质大多数都有毒,中学课堂教学条件无法做到在通风橱下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对教师、学生的身体都会带来损伤,而不做实验,学生不会实验操作,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又不深刻,记忆也不准确。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教师先在实验室的通风橱下进行演示实验,同时进行录像,把完整实验操作过程录制成影像资料。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对关键的操作反复播放,应观察的实验现象可以暂停,让学生看清楚,既解决了不做实验带来的弊病,又避免了有毒物质的释放对师生的伤害。

如在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中,笔者先在实验室录制了一节的实验操作演示课,演示二氧化硫的制备,二氧化硫与品红、与溴水、与硫化氢的反应实验;还补充了氯气的制备,以及氯气与品红、与溴水、与硫化氢的反应实验做对比,使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氯气与二氧化硫在制备装置上的区别,明白反应原理不同,所需要的制备方法不同;还掌握了二氧化硫与氯气在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当然,在本校不具备录像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借用别人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同样可以达到观看演示实验的目的。

4 生平故事导入法

化学课本中许多定律的应用、一些性质的解释,往往会涉及一些科学家,如阿伏伽德罗、凯库勒、玻尔等。上课时通过讲授这些科学家的故事、生平轶事,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通过科学家故事,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用顽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在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努力学习。

在学习硝酸的性质时,笔者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讲了玻尔的故事。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

那么,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的呢?原来他用的溶液叫王水。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的混和溶液。由于王水中含有硝酸、氯气和氯化亚硝酰等一系列强氧化剂,同时还有高浓度的氯离子,因此王水的氧化能力比硝酸强,不溶于硝酸的金却可以溶解在王水中。这是因为高浓度的氯离子与金离子形成稳定的络离子[AuCl4]-,从而使金的标准电极电位减少,有利于反应向金溶解的方向进行,而使金溶解。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理解了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含义,也理解了硝酸的氧化性,还了解了王水的性质,进一步学会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5 生活常识问题导入法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衣、食、住、行又离不开化学物质。上课时根据学生已具备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去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以致用,也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成就感。

如在学习有机物羧酸的性质时,笔者提出问题:夏天,被蚊子、蚂蚁或蜜蜂叮螫的事经常发生,被叮后又痒又痛,如何处理?学生贡献了很多种方法,提出涂点氨水或肥皂水可以减轻痛痒。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分析明白蚊叮、蚁咬和蜂螫所出现的痛、痒和红肿的现象,都是蚁酸在作怪。蚁酸,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酸性物质,只要在患处涂上一些稀氨水(浓度为l%)或浓肥皂水,让蚁酸和这些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就可以减轻痛痒了。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理解了有机物羧酸也具有酸的通性。

6 知识回顾导入法

化学知识的特点是繁、细、杂,记忆内容较多,并且内容相似之处也多,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反复回顾的方法、对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并且利用记忆规律,每天记忆,查漏补缺。因此,每节课上课时先复习上节内容,温故而知新。如学习了电化学知识后,为帮助学生掌握并区分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笔者在上课时利用PPT展示区别内容的表格,引导学生完成,在此基础上再做练习,巩固提高。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教学内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哪一种导入方法的应用,目的都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逐步使学生学会学习,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多媒体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做个怪怪长实验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