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EEP+V-ING”构式在心理和 社会领域的力动态研究*

2015-10-23

外语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构式例句主语

林 璐

(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 116044)

“KEEP+V-ING”构式在心理和 社会领域的力动态研究*

林 璐

(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 116044)

在力动态框架中分析BNC语料库中的487个“KEEP+V-ING”例句在物理、心理和社会领域体现的力动态概念。研究发现, (1)该构式兼有“连续性”和“重复性”两种语义, 意义构建与进入该构式动词的类型及其与KEEP结合后产生的构式义密不可分;(2)该构式广泛应用于心理和社会领域,涉及“分裂自我”心理能量参与;(3)心理领域的“KEEP+V-ING”构式符合恒定状态力动态模式,而社会领域中因“他人”参与力互动, 感知双方力量抗衡,一方因力量失衡, 具有移变力动态特征。

“KEEP+V-ING”构式;力动态;恒定状态力动态模式;移变力动态模式

1 引言

国内语言学家前期多关注“KEEP+V-ING”与“KEEP ON+V-ING”语法使用的异同以期发现二者的语义区别。但是,研究结果各有不同,原因是未进行定量研究,脱离语言事实,违背语法知识来源于语言使用这一规律(文旭 2011:1)。Talmy(2000)和Lampert(2011)经过观察发现“KEEP+V-ING”构式的语义特征充分体现出力动态性(Force Dynamics),并从物理学角度描绘出该构式在物理领域的力动态模式。然而,我们对英语国家语料库(BNC)中随机选取487个“KEEP+V-ING”例句分类时发现,其中459例的主语/逻辑主语是感知的实体(sentient entities) 而非无意识的物体(De Mulder 2007:299)。这说明“KEEP+V-ING”构式更多涉及的是与感知主体有关的心理和社会领域,只有对其在这两个领域的例子进行探讨才能完善“KEEP+V-ING”构式力动态模式的整体构建。

2 “KEEP+V-ING”构式语义特征再观察

现有对“KEEP+V-ING”构式研究的关注点是动词“KEEP”自身的意义,认为动词补语形式“V-ING”前如果只跟动词keep,表达式强调动作“连续性”;如果中间插入介词“ON”则侧重动作“重复性”。但研究发现“连续性”和“重复性”不能作为区分“KEEP+V-ING”各类表达式意义的标准,有时还需考虑动词keep后面的动词类型及其对整个句法表达形式意义的影响。

依语义特征(持续性/瞬时性,有界性/无界性,动态性/静态性)的描述方法,Vendler(1967)将英语动词分为4类:活动动词、状态动词、成就动词和实现动词, 归纳如下(李中良 2010):

表1 Vendler(1967)的动词分类方法

经统计发现,这4类动词都可进入“KEEP+V-ING”构式,并且各类表达式语义与核心动词keep后接动词类型有密切关系,致使“KEEP+V-ING”即可体现“连续性”也可体现“重复性”特征。例如:

① a. Why do you stillkeeptellingthe story when the class is over.

b. Ikeeptellingyou but you won’t listen.

例①a中的活动动词tell后置于核心动词keep,因其语义特征具有“持续性”,表达式也体现动作“连续性”,而①b中的语境信息为won’t listen(就是不听)。这里的keep telling暗示动作的完结义,指某段时间内动作的重复,即“我不只一次的告诉你,可你就是不听”。又如:

② a.Keeptryingdifferent spots until you become aware of how and where to obtain the best signal.

b. However, if youkeeptryingwith the plan we outline, you will certainly succeed.

③ a. Ikeeplookingat her face and saying “Are you mine?”

b. But by rethinking our approach to hair care, we cankeeplookingyounger for longer.

④ If you are a great live act, they willkeepcomingbackand so will the record companies.

⑤ Theykeepsaying, “Why are they doing this to us?”

例②和③中,当try为实现动词(例②a)、look为活动动词(例③a)时,该表达式体现动作的重复性,当二者为状态动词(例②b和③b)时,语义强调动作状态的持续性。例④的动词短语come back为成就动词,动作瞬间完成无法持续,进入“KEEP+V-ING”构式后动词keep失去原有的持续性意义,整个短语体现动作的重复性。尽管例⑤中的活动动词say自身具有持续性语义特征,在与keep搭配后,动词keep的有界性语义赋予整个构式“重复”的意思。

综上所述,“KEEP+V-ING”表达式并非动词“KEEP”与补语“V-ING”意义的简单累加,对该结构意义的判定也不能直接概括为插入介词“ON”,动作具有“重复性”;零介词动作则具“连续性”。正如司联合所说,“单独结构意义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句子的意义也跟着发生变化” (司联合2007:14)。动词“KEEP”与其补语“V-ING”进入构式互动后,语法性质变化的同时意义也在“KEEP+V-ING”构式的压制下发生变化,使得动词“KEEP”及其补语共同决定整个句式的特殊表达义。这是构式语法的研究思路:构式是“形式-意义”的配对体,其形式和功能的某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成分或已有的构式中完全推知(Goldberg 1995:1-5)。一个独立的构式需要具有自身半独特(semi-idiosyncratic)的句法、语义或语用特征,但这些特征并非凭空产生,必须与已有构式存在缺省继承关系,由后者促动生成(杨子 王雪明 2013:39)。此外,Talmy也指出,尽管“KEEP+V-ING”构式在形式上与其他后接“V-ING”作补语的动词一样,但基于它的高频出现率及语义的基础性,可与情态动词一同被归为荣誉助动词(honorary auxiliary) (Talmy 2000:436)。因此将该表达式看成一个完整构式进行语法-语义互动研究是有必要的。

Talmy对“KEEP+V-ING”构式进行语义特征概括时发现,“力动态性”是动词“KEEP”在该构式中的核心语义,“力动态系统适用于物理领域、心理领域以及社会领域,即力动态模式可用于分析相互作用的物理体,个人内心的冲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Talmy 2000:409)。 De Mulder(2007)也认为,作为语言基本范畴之一的力动态系统应该能借助语言使用者的隐喻能力将其概念化到物理以外的其他抽象领域中。但是,除Talmy对物理领域的“KEEP+V-ING”构式的力动态语义进行过描述外,未见专家对“KEEP+V-ING”构式在心理和社会领域的力动态特征进行单独研究。 Lampert(2011)强调动词“KEEP”将“力中立事件”(Force-Dynamically Neutral Event)转换为“力具体事件”(Force-Dynamically Specified Event),并指出“KEEP”有联想义,即“与预期相反”或“超出默认值”,可见Lampert已观察到该构式的力动态性在心理领域的体现,可惜其未做深入探讨。鉴于此,本文在力动态框架中采用图示与例句结合的方法对“KEEP+V-ING”构式在心理和社会领域体现的力动态性进行描写。

本研究语料选自英国国家语料库(BNC),“KEEP+V-ING”构式的使用频率为5047次,后可接676个动词。为减少分析语料数量,采用每10例语料提取一例的方法,去除动词后面所接不符合“KEEP+V-ING”构式要求的例句,共得到487例语料,并重点关注位于“KEEP”后的10个高频动词:GO, SAY, COME, WALK, TRY, ASK, RUN, GET, LOOK, PLAY 和 TALK. 根据语料体现力动态的领域不同,分为物理、心理和社会领域3类,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KEEP+V-ING”构式在物理、心理和 社会领域中的分布及频率

表2可以看出,选取的487个例句中有133个句子(27.3%)的主语/逻辑主语是由具有意志的感知主体间的力量互动,而326个例句(66.9%)中存在人精神中的心理力量的对抗而最终实现感知主体个体的动作状态。可见,对心理和社会领域的“KEEP+V-ING”构式例句的分析有助于该构式力动态模式的整体构建。

3 “KEEP+V-ING”构式在物理领域的恒定状态力动态模式解释

力动态系统是对传统“致使”概念的总括,体现着更精细的原始概念的复杂体。它是实体间力量的相互作用,包括施加阻力以抵抗、克服、阻碍或移除另一实体内在力量趋向(force tendency)(Talmy 2000),这将语义概念中的“致使”、“让”、“抑制”、“阻碍”和“努力”等意义囊括其中,并应用一套参量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形成力动态图示,这种意象图示成为人类大脑中的一种概念结构(贺梦依 杨坤 2013:21),所以力动态系统可看成一个语义范畴,用来统一概括不同语法形式的框架(De Mulder 2007)。

两个实体之间如果存在力互动,通常会有彼此相反的力量,在语言里会被赋予两种不同的语义角色。其中,施力因素为人们注意的焦点,被称为施力者(Agonist),力量抗衡中竭力维持自己力量的趋向性;另一因素称为阻力者(Antagonist),侧重在对施力者施加力量后产生的效果。语言表征的力实体(entities)都有一种内在的力趋向性: 运动或静止(motion or rest)。力实体间抗衡具有不平衡性,或强或弱,产生的结果为施力者或运动或静止。因此,描述力动态系统包含4个基本元素:力实体,即施力者和阻力者;内在倾向,即运动或静止;力量强弱和互动结果(见图1)。

图1 力动态系统模式中 4个基本要素的图示体现

含有动词“KEEP”的“KEEP+V-ING”构式因为含有彼此相对的两个力存在,所以能够体现力动态模式。借助力动态的4个基本元素,Talmy(2000)描述出“KEEP+V-ING”构式在物理领域所表现的恒定状态力动态模式(Steady-state Force Dynamic Patterns),并具体细化为4类(参见图2所示)。

图2 “KEEP+VING”构式在物理领域的 恒定状态力动态模式图例

⑥ a. The ballkeptrollingbecause of the wind blowing on it.

b. The shedkeptstandingdespite the gale wind blowing against it.

c. The ballkeptrollingdespite the stiff grass.

d. The logkeptlyingon the incline because of the ridge there.

(Talmy 2000:416)

例句⑥a中的施力者“球”本身的运动倾向是静止,当遇到较强阻力者“风”的存在时,不能继续保持其自身静止状态而转为运动,被称为extended causing of action模式。在例句⑥b 的despite模式中,施力者“小屋”因成功地战胜阻力者“风”而维持其自身原有的运动倾向——静止。而例⑥c中, 施力者“球”持续运动倾向因为阻力者“草地”的抵制力较弱,无法阻止球的运动,被称为第二despite模式。最后的extended causing of rest模式中(如例⑥d),尽管施力者“原木”倾向运动,但阻力者“山脊”力量较强,成功阻止该运动,“原木”结果趋向静止。可见,例⑥a和⑥d两个句子的阻力者都成功地阻止施力者原有的运动倾向,使其改变原有的运动倾向;而例句⑥b和⑥c的施力者力量较强,成功地抵制住来自阻力者的反作用力,区别是例⑥b的施力者倾向静止,而例⑥c的施力者倾向是运动。在语料库中类似的例句还有:

⑦ It’s away from all the other planets and things, it’ll justkeepmoving.

⑧ Wekeepmovingup the table.

恒定状态力动态模式是力动态的最基本形式,但依据影响力(state of impingement)所处的不同状态阶段,还有两类更为复杂的力动态模式:如果力动态中的力量抗衡状态随着时间的持续而发生变化被称为“移变力动态模式”(Shifting force dynamic patterns);如果阻力者在阻碍施力者的同时,阻力力量慢慢消解,导致施力者运动状态的维持/改变被称为“次恒定状态力动态模式”(Second steady-state force dynamic patterns)(Talmy 2000:420)。

力动态不是一种新现象,是一个宽泛的系统概念矩阵(韩春兰 2011),它能很好地解释语法和词汇等各个语义范畴,语言使用者也可以运用隐喻能力将力动态模式概念化到抽象领域中产生隐喻表达式,即某个词、短语或句子是跨领域投射的表层体现,这里“体现”是以词汇语法表达意义(任绍曾 2006:18)。回归“KEEP+V-ING”构式,即语言心理力动态概括物理领域的“推动”、“阻碍”概念构建心理领域中的“欲望”(wanting)和“抑制”(refraining)等抽象概念。试对比:

⑨ a. The new dam resisted the pressure of the water against it.

b. The man resisted the pressure of the crowd against him.

(Talmy 2000:433)

不同于例⑨a中的水坝dam,因其自身坚固的物理特征克制住水的压力,从而维持自身原有状态。例⑨b中如果只考虑物质实体的话,施力者the man原运动状态的保持远远弱于阻力体crowd的施力,而会被crowd驱使着改变其运动状态,但是若考虑心理成分的作用,主语the man的心理目标驱使部分(goal-oriented part)会战胜“休眠部分”(repose-oriented part)而产生能量输出与消耗,使其成功地克服来自crowd的阻力而维持自身运动状态。这种能量不是利用其身体的物理特征,而是通过其潜在的心理能量的消耗实现其心理的目标趋向,形成固定构式形式resist against.可见,心理力量抗衡的力动态在各种语言中都有所体现,当然也包括“KEEP+V-ING”构式。

4 “KEEP+V-ING”构式在心理和社会领域的力动态模式构建

与物理领域一样,心理领域的力动态模式也会构建出两种相反的力释放,“人之所以能表现出强大的力量,是因为心理能量的存在”(Talmy 2000:433)。感知个体的精神力量释放是心理驱动力(psychological driving force)冲突的结果,即心理领域表示感知主体为实现某个目标的心理活动趋向性,通常分割成两部分:欲望自我部分(desiring part)(即施力者)推动目标实现的心理能量;阻力自我部分(blocking part)(即阻力者)阻碍目标实现的心理能量,被Talmy称为分裂的自我(the divided self)。精神中心的欲望部分需要不断消耗能量去克服/抑制精神中的阻力部分,最后的体现即为感知主体躯体受分裂自我两部分的驱动维持或停止动作(状态)。所以其本质上表示一种心理的内在力量抗衡的结果在物理运动状态上的体现。例如:

⑩ a. He held himself back from responding.

b. He exerted himself in pressing against the jammed door.

(Talmy 2000:432)

例⑩a中作宾语的反身代词himself为欲望自我部分,即施力者,期望动作responding的实现;而主语he代表精神中阻力自我部分,即阻力者,心理不愿意动作responding发生。当阻力自我的“阻碍”意愿强于欲望自我动作实施意愿时,感知个体的躯体动作趋向静止,语法结构上体现为“hold...from...”。同样,⑩b中exert oneself表达式中的反身代词也代表欲望自我,心理期望保持静止,但主语he代表阻力自我部分,意愿较强,成功地克服趋向静止动作的施力者,使感知个体受到施加力量,结果是躯体动 作倾向性发生改变。那么如何分析“KEEP+V-ING”构式在心理领域中力动态性的语义特征呢?

4.1 “KEEP+V-ING”构式在心理领域中的力动态模式解释

通过分析收集的326个心理领域的“KEEP+V-ING”构式例句发现,体现的普遍意义特征可归纳为:(1)“KEEP+V-ING”构式在心理领域中的力互动概念基本符合Talmy提出的恒定状态力动态的4个模式;(2)通常涉及精神中自我(the self)的分裂,人的基本心理状态是静止/维持某一运动状态,精神世界中相反的力量与之抗衡,产生结果会使感知实体的躯体实现静止/运动行为;(3)心理领域的“KEEP+V-ING”构式中多伴有像want,learn,have to一样的心理活动动词或情态动词,以暗示心理力动态状态的存在。例如:

图3 例b的力动态图示

b. I know I know I know but I want to just keep going round the lot.

图4 例句b的力动态图示

图5 例的力动态图示

4.2 “KEEP+V-ING”构式在社会领域中的力动态模式解释

心理领域的力动态仅涉及单一感知主体精神内部心理活动(intrapsychological)分裂后的力间互动。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组织范畴,借助人的抽象隐喻能力,力动态模式还可以扩展到两个感知主体间的心理能量抗衡。这种感知主体的心理之间(interpsychological)的力量互动被称为社会力动态系统(sociodynamics)(Talmy 2000:447)。在含有两个感知主体的英语句子中,句式主语为“他人”,“他人”在自己欲望支持下保持或阻止某种动作状态,而说话者心理也设想或描述符合自我欲望某个动作或状态,当其设想的状况与“他人”的心理暗示所引发的行为产生冲突时,彼此相对的力量间的对抗就会出现,最终影响说话者产生躯体上的运动状态的变化,实现运动或静止行为。可以说,社会领域的力动态模式实际上是两个感知主体间的心理能量抗衡的结果在感知主体躯体上动作状态的外部体现。例如:

水资源浪费是我国目前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在我国城市公园景观中也有体现,许多公园在设计方案缺乏节水意识,并未充分考虑城市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现状,仅为了追求美观而设计了大型的水景以及大草坪等公园景观,且为了确保上述景观的后期效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水资源[3]。同时,部分城市公园在植物的栽种方面也存在资源浪费情况,忽视了植物自身的地域性特点,导致部分城市公园内出现了耗水量较大且并无较高观赏效果的植物群落。可以发现,水资源浪费现象已成为目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和公园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b. Shegetstogoto park.

(Talmy 2000:412)

b. Denis O’Neil was determined tokeepgoinguntil he got that son!

图6 例b的力动态图示

图6展示的力动态模式与恒定状态力动态模式不同,施力者和阻力者力量间的抗衡会相持一段时间。随着时间推移,其中一方力量会减弱或消失,致使另一方的能量渐强,从而发生状态改变(change of state),称为移变力动态模式(Talmy 2000:417)。例b中外界力量并非离开或者结束,而是主语(即施力者)的自我意愿随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强大,图6中的箭头表示感知主体力量的变化程度,这里未发生力量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的转移,只是力量状态的增减。另有更多例句:

b. “Wekeepgettingbeatenby the odd goal and it’s disappointing not to get anything from these matches”, he said.

c. Wekeepgettingcaughtout of position so maybe it’s the tactics at fault?

经观察发现,社会领域的133个“KEEP+V-ING”构式例句中一半以上呈keep+getting done句式形式。在例所有例句中,动词keep后面出现的被动语态形式说明原来句子中的宾语成分左移到主语位置,而句子原来的主语被省略,或被置于介词by后面迂回出现。为什么被动形式在社会领域的“KEEP+V-ING”构式中频繁出现,其具体语义特征又是什么?

Talmy(2000:422)认为,尽管力动态模式中所有构成成分要同时出现,他们却没有吸引同样的注意力:句子中较先出现成分通常更容易被焦点化或被前景化,而后出现成分则被背景化。例中的3个句式结构可分别转换为:People kept bumping me... The odd goal keeps beating me... The false tactics kept catching us out of the position. 这些句子中的阻力者与施力者同现(co-present)(Talmy 2000:422),可突出彼此互动的两个力量的存在,主语位置的阻力者被前景化,预示读者注意的焦点;施力者置于宾语位置,为次焦点,做背景成分。但是由于前景化的可选择性,力动态系统允许阻力者做主语的构式也允许施力者移动到主语位置,做焦点成分而被前景化(De Mulder 2007:298)。例如:

b. The wind kept the ball rolling.

侯民吉(2011)等也研究过“GET被动句”,认为其主语必须受到主动词某种形式的作用和影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体现消极意义。由此可见,“KEEP GETTING DONE”形式意味着当说话者遭遇不受欢迎的外力干扰、产生违背自身意愿的影响时,施力者会产生抵制力量来驱使干扰离开,施力者的这种心理波动会引起消极因素,比如对阻力体有所不满或有负面情绪,故句式结构会固定采用“KEEP GETTING DONE”形式,用以隐去阻力者,而突显施力者,侧重其不满或负面情绪(见图7)。

图7 “KEEP+GETTING DONE” 构式力动态模型图例

因为可以在力动态系统下被解释,“KEEP+V-ING”构式与属于封闭范畴的情态动词和开放词汇范畴的实意动词make和let等动词可以被归类到一个“更大的情态范畴”(greater modal system)中,力动态概念是他们的共享语义特征,家族相似性将他们联系到一起(Talmy 2000:443-444)。在语法形式上,这些动词与典型情态动词一样,都可以接不带to的不定式。唯一区别是,典型情态动词主语位置多由施力者占据,而边缘范畴成员make等实意动词均由阻力者做主语被前景化,而施力者被置于宾语背景化的位置,这是开放性词汇的特征。依次推理,存在力动态互动概念的范畴成员“KEEP+V-ING”构式在物理、心理和社会3个领域中,与典型范畴成员情态动词更相似,因为他们通常由力量抗衡双方中的施力者做主语,被前景化,占据主语位置成为注意焦点。我们认为,这也是Talmy将该构式定义为荣誉情态助动词的原因。

5 结束语

在力动态框架中,分析语料库中“KEEP+V-ING”的各种表达式得出,不同动词类型与核心动词keep互动生成的语义即有“连续性”又有“重复性”。“KEEP+V-ING”构式语义产生的关键因素是物体间力量的互动。用来表达力互动概念的词项不仅可以表达物理力量的互动,还可以通过隐喻的扩展来表达心理和社会领域中感知主体间心理意愿的力量抗衡,这种表达力互动的概念系统内置于语言结构中并与其他认知域相关。所有心理

和社会领域的“KEEP+V-ING”构式可视为其物理领域形式在抽象领域的隐喻转变,因具备这一条件而成为该构式范畴成员,这也说明构式与构式组成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韩春兰. 语言与认知中的力动态系统阐释[J].山东社会科学, 2011(8).

贺梦依 杨 坤. 英语使动构式的构式化及其后果[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3).

侯民吉. 英语get-被动句的生成句法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1).

李中良. 英语进行体构式与动词互动的ACP模型研究——对Michaelis体压制理论的反思[D].四川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0.

任绍曾. 概念隐喻及其语篇体现——对体现概念隐喻的语篇的多维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10).

司联合. 论句子意义中结构意义和词汇意义的互动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12).

文 旭. 认知语言学事业[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1(2).

杨 子 王雪明. 好不AP的构式新解——兼谈词汇压制下的构式稳定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4).

Goldberg, A.E.Constructions:AConstructionGrammarApproachtoArgumentStructure[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Lampert, M. Linking up Three Schematic Systems[Z]. The 11thInternatio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nference, 2011.

Langacker, R.W.InvestigationsinCognitiveGrammar[M]. 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9.

Panther, K., Thornburg, L. The Role of Conceptual Metonymy in Meaning Construction[A]. In: De Mendoza Ibáňez, R., Francisco, J., Sandra, M.(Eds.),CognitiveLinguistics:InternalDynamicsandInterdisciplinaryInteraction[C]. 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5.

Talmy, L.TowardaCognitiveSemantics[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0.

Vendler, Z.LinguisticsinPhilosophy[M].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7.

De Mulder, W. Force Dynamics[A]. In: Geeraerts, D., Cuyckens, H. (Eds.),TheOxfordHandbookofCognitiveLinguistics[Z].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责任编辑谢 群】

AForceDynamicStudyof“KEEP+V-ING”ConstructioninItsPsychologicalandSocialDomains

Lin Lu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116044, China)

Applying Talmy’s Force Dynamics to 487 “KEEP+V-ING” constructions selected from BNC,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entities interact with respect to force concepts in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domains. It shows that (1) influenced by verb types entering the construction, “KEEP+V-ING” constructions embrace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both repetitiveness and ceaselessness; (2) “KEEP+V-ING” constructions are widely acknowledged in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domains leading to a basic semantic configuration in language: the divided self; (3) Implicit in psychological force-dynamic characters are the four patterns of Steady-state Force Dynamics, while in social domain, Shifting force-dynamic patterns.

“KEEP+V-ING” construction; Force Dynamics; Steady-state Force Dynamic Patterns; Shifting Force Dyna-mic Patterns

H314.3

A

1000-0100(2015)02-0049-7

10.16263/j.cnki.23-1071/h.2015.02.009

2014-04-21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英语名词范畴中动词名化构式的认知功能互动研究” (WJQ2013018)、大连外国语大学校级科研立项“名词范畴中动词名化构式的句法语义互动研究”(2012XJYB007)和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动词名化构式的认知-功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构式例句主语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要多X有多X”的构式分析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