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思维花开的声音
2015-10-23周俊红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开展,教师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更新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而真学课堂中的多元评价既符合新课程标准,又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多元智能,并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本心的快乐。多元评价实施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要求教师在平等对话中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注自己的发展,真正体现评价所应有的教育意义,从而体现语文人的精神关怀。
【关键词】高中语文;真学课题;多元评价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科夫斯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斯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过了一会儿,诗人睁开了眼睛,果戈里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①果戈里敢于面对现实,虚心请教;②果戈里勇于检讨自己并决心改过。由此,不禁想起了我们身边常见的一些现象:一些老师害怕别人听自己的课或不喜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也有的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台下学生昏昏欲睡,自己却浑然不觉。由此,让课堂变成一言堂的课堂,变成沉寂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开展,倘若我们的语文老师,也能像果戈理那样,多从自身找原因,并站在时代的高度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现代教学方式;由单一型教师转变为综合型教师;由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与面向个体相结合。这样,我们的课堂就是名副其实的“真学”课堂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语文课程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因素,而实施课堂上的多元评价:即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
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学生是情感丰富并处在不断发展中的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接受着,表达着情感。教师要真正注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感受,敏锐地捕捉其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着力营造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氛围,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不能以简单的“对”或“错”作定论。当然教师自身也必须具备一种敏感意识,当学生思维处于某种结点无法进行时,如何在课堂上寻找一个突破口达成与学生思维的共识就显得尤为关键了。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与角度,及时有效抛出问题,激发思维的火花,教师不要拒绝做一个指导者。启发也是激励,激励也是唤醒和鼓舞。语文教学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生命体验的沟通。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一种人性整合的生活操作模式,一个人的各项智能强弱不同,教者提供不同的学习管道,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结合和运用,就能有效发挥智能,产生学习的渴望。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7种智能: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在这7种智能中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不能单独从一个方面去评价学生技能的高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增加几把衡量学生的尺子,多运用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更多地受到鼓舞,走向成功,收获快乐。明末清初大思想家、教育家王夫之指出,教学必须使学生“本心乐为”,才能“有自修之心来学,而因以教之。”。
评价也须留白。学习目标的达成,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相应的目标,教师的延缓评价即“推迟判断”能让学生尤其是在这一环节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力。这种模糊综合评价淡化了评价的区分、甄别功能,并不是不做判断,而是推迟判断。课堂上的纸笔测验也是观察课堂生态的有效途径,通过纸笔测验,观察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等并随机作出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思考实践,分层评价,分层激励。
真学课堂的评价已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不仅是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临考前分块复习中可尝试让学生对每一块的复习作出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而他人评价内容可信度较高,具有一定权威性。多元性评价中的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逐步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倾听的同时,也可适时在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心态、评价目的等方面作出引导。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有言:“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最佳境界。”真学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就要求教师在民主、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关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评价所应有的教育意义,从而体现语文人的精神关怀。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陆如兵.关于高中语文“真学课堂”的几点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12)
【作者简介】
周俊红(1976年—),女,江苏如东人,如东高级中学,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如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