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完美融合

2015-10-23周淑清

文理导航 2015年30期
关键词:生活经验兴趣小学数学

周淑清

【摘 要】数学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感受着数学的魅力所在,学生学起来自然就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经验;兴趣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使数学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习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越感兴趣,自然接收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融于教案,以多样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节课时,利用秋天大雁南飞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大雁从“一”字形变成“人”字形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角。然后,再让学生找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角,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纷纷回答:把扇子打开以后就形成一个角,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一个角……教师适时导入新课。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具体形象的,这就产生了矛盾。于是在抽象的教学面前许多学生感到无能为力,枯燥乏味,久之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为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演、交流,从而切实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情境生活化,体验数学之魅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提供这样的思维环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需要大家一起来实践解决,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集体的共同研究,最终得出学习结论。因此,教学中尽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将生活经历转化为学习情景。

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出示某同学全家逛超市的情境,然后再出示一些学生喜欢的商品,标上单价(用小数表示),该同学选购其中两件商品,请同学们帮着算一算,要花多少钱。然后再请同学们自己选购两件喜欢的商品,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学生对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分与分相加已经理解,在此体验中再得出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此情景中的多种要素都是学生曾经体验、经历过的,学生看到此题,会产生一种亲切感,熟悉感,易于激起学生共鸣,产生积极的认知心理。

三、合理改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标准中对教材编写意图说明的同时,真正消化理解教材,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删、调整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作综合化的拓展渗透,这样,必将能从有限的教材中再生无限,于滞后的教材中开掘解惑,在片面的教材中构架完整,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生成学习技能。比如一位老师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课时,出示这样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

问题:(1)哪一个字出现最多?

(2)“春”字共有几个?

(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枯燥的数字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连诗歌中也蕴含着数学。

四、数学练习生活化,尝试数学之应用

学习固然是一种智力活动,但人的学习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生活、一种情感体验。如果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将从中获得无穷乐趣,同时也理解和发展了数学。有目的地让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扎实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例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让学生动手测量并记录家中常见的长、正方体物品的长、宽、高,算算体积或容积,进一步熟悉生活中的物品;学习了《比例尺》后,在班上展开设计校园,设计自己的卧室、书房等比赛,并评选“小小设计师”,展出优秀设计图,教师除了要从现实中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让他们亲自感受数学外,还应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去看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学以致用,发挥数学知识应有的价值。

总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实现生活与数学完美融合,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齐军.论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速读(上旬)》,2015年1期

[2]孙长花.探究如何让生活实际和数学教学相结合.《新课程导学》,2014年14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下洋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经验兴趣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