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单:让学生经历着语文学习的第一现场

2015-10-22陈金湘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变色龙云雾板块

陈金湘

“活动单”从“导学”出发,追求的却是“让学”。让学生们在活动中,经历着心灵与文本的深度体验,有效地实现了教师从“纤夫”到“牧者”的角色转变。

一、 精确的目标,简约入课

小学语文如同一张大网,任何一篇课文就是这张大网上的一个节点。教学中,应该把准这个节点的精确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为快速入课作好充分的准备。笔者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为确立学生的活动目标,曾经经历了这样的反思:首先从学段目标着眼。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学段中有这样的描述 ,“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和“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要体现出鲜明的学段特点。其次,从这篇文章在单元体系中的作用入手。《变色龙》这篇文章被安排在苏教版小语五上第二单元,这个单元共有4篇课文,分别是《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及《金蝉脱壳》。细细研读这几篇文章,不难看出,“观察动物”是它们共同的话题。而本单元《练习》的“诵读与积累”中列出了三位名人关于“观察”的名言。显而易见,这些名言是单元重点最好的诠释。虽然大方向相同,可是,每篇课文所承载的具体目标却不尽相同,它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阐释“如何观察自然”的方法。前两篇主要是教育学生在热爱大自然的同时,更要有顽强的意志力;对比看来,第三篇文章主要是讲培养观察能力;最后一篇则为把观察到的内容有顺序、讲方法地写下来的范例。最后,我对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这样描述的:1. 利用文章中的语句,绘声绘色地介绍变色龙,让别人了解它的外形及动作特点;2. 学习用基本的观察方式(如看、问、实验等)对大自然进行静态和动态的观察;3. 细细品读变色龙的名副其实,体会多角度说明主要特点的文章魅力。我们设计的学习目标,应该多以儿童的眼光想问题,关注学生“阅读”和“表达”的方式,从“学习核心”和“学习层次”两个维度入手,为同学们快速而简约地融入新课打开一扇大门。

二、 精准的主线,融入文脉

对于一张“活动单”而言,精彩的活动板块一定追寻着文章的脉络层层铺开,领着学生“在丰富的情境语用中,用自己的感官去触摸文字的冷暖与色彩,放飞想象,感受主体生命所焕发的光彩与神韵,体味文字的无穷魅力”。笔者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以“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化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一句贯穿全课,紧紧扣住“神秘”一词,设计了三个活动板块,活动一:了解云雾神秘之处;活动二:欣赏云雾的千姿百态;活动三:想象云雾的瞬息万变。三个活动板块,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规律,始终努力让全课的活动拥有一个稳定的整体语境。第一个活动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充分关注全文的第一句在整篇文章中的统领作用,将这句话中的“神秘”,转化为总揽全文的一个视角——“庐山云雾神秘在哪儿?”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第二个活动板块,紧扣云雾的千姿百态,了解课文第3自然段的段式特点,让学生感受着语文句式构段的精彩。第三个板块,在想象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同时,尝试片段练笔。三个活动板块的落脚点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建构语用,在积极有效的语用牵引下,追寻文脉,层层深入,回环反复,让课堂浑然一体。

三、 精细的操作,追求“让学”

“活动单导学”着眼于学生的学,学生是“活动单”的忠实“读者”,“活动单”是学生学习的“导航图”,要实现“导学”的功能,真正地做到“让学”,就必须把每个活动板块的具体操作流程,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简单、明白地表达清楚,让学生看得明,弄得懂,好活动。因此,一个有效的活动板块必然是要求明确,内容具体,便于操作的。在活动板块中,我们努力让学生的自主研习变成“静悄悄的革命”,让合作交流变成“智慧的碰撞”,让展示交流变成“共同体交流融合的舞台”。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语五下《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板块:

活动一:体会埃及人民的“智慧”

1. 自由读课文第4、5自然段,了解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想象当时劳动的画面。思考:他们遇到了哪些难题?是如何解决的?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可以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来体会埃及人是怎么解决这些困难的。)

2. 小组交流:

① 交流自己的思考和学习收获。

② 确定展示方式(如:谈感受、多种形式朗读、画一画、摆一摆等),做好展示的准备。

3. 各组展示。

在这样的活动板块引领下,自主学习时,让学生能紧扣流程,潜心会文,或思考,或朗读,或画画摆摆,完全是个体与文本进行着独立的“深度对话”。小组交流时,让他们能分工合作,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展示环节时,让他们能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或个体的“一枝独秀”,或全组成员的纵情“大合奏”。在这样的设计中,我们努力将第一思考的时间、第一表达的机会、第一体验的过程、第一认知的反思都统统让给学生。真正实现“把学习的方便和好处让给学生”。

四、 精美的呈现,释放童性

“活动单导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研学为基础,站在学生的起点,把教学向纵深处推进,这对“活动单”设计面向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这恰恰是“活动单”设计的出彩之处。同样是一篇文本,不同学生的关注视角可能不同,我们不可能做到“一人一单”的完全个性化的设计。但是,几年来的探索和思考,让我们走出一条新路:尊重个体独特的生命价值,从儿童学习语文的方式出发,关注儿童的视角,体验儿童的活动方式,两个学段整体联动,低年级我们尝试着用绘本的方式呈现“绘本活动单”,用情境串起活动板块,把“活动单”做成“故事书”。中高年级,我们引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念,让“活动单”图文并茂,不再“板着个脸”。笔者选择了我校不同学段的两节教研课的“活动单”呈现如下:

一组是苏教版小语一下《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的“活动单”简绘本:

还有一张是苏教版小语四上《九色鹿》一文的“活动单”:

两组“活动单”的呈现,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了儿童的活动体验,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把“吸引儿童的眼球”作为考量“活动单”呈现方式的第一目标。另外,我们也尝试着把“活动单”以“闯关”的形式,融入在“我们一起冲”的课堂情境游戏中,努力把活动呈现与儿童喜爱的游戏融合在一起。我们还在探索把活动与文本,以主题动漫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动漫中感受课堂别样的精彩。我们想方设法向儿童学习,立足儿童的视角,用精美的呈现,给同学们营造一个轻松乐学的氛围,从而激发同学们探究的欲望,释放学生的活动天性,让课堂成为学生们心中的“巴学园”。当然,所谓精美的呈现,不是外表的浮华,也不是课堂的浮躁,它不能淡化活动的元素,也不能牺牲课堂的思维内核,更不能削弱语用的价值,只有这样的呈现才是我们的初衷,才能将“让学”进行到底。

(作者单位:如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戴庄小学)

猜你喜欢

变色龙云雾板块
云雾
拨云雾 识压强
云雾是山做的梦
神奇变色龙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云雾缭绕宜昌城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