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实践与理论发展
2015-10-22樊中元
樊中元
摘 要: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现代汉语课程教材具有基础性、理论性、系统性及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实践发展主要体现在出版数量多、编写地域广泛、名称比较统一,教材类型众多,编写体例形式多样,教材内容通用性较强,针对性比较弱,体现出了一定的社会性、时代性特征等方面。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理论发展主要体现在教材的评价研究和教材的改革研究。
关键词:现代汉语课程;教材;实践发展;理论研究
一、导言
教材是指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教材是知识传播的一个中介,它既是讲授者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依靠,又是知识接收者吸取知识的主要源头,是讲授者和接收者进行知识对话的基本依据和主要手段。吕叔湘先生曾经说:“一门课程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用的教材。”因此,教材编写和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教材既能正确反映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也能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为学习者提供有利的学习依据,具有应用性、启发性和拓展性。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是在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的指导下,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教学、规范及语言研究奠定基础。根据课程的基本性质,现代汉语课程教材也就可以定义为:介绍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以及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而使用的教科书。
教材是根据学科特征和教学规律而编写出来的教学和学习材料及工具,而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反映不同学科特征的教材也各自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现代汉语属于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从范围看,现代汉语属于具体语言学,从时间特征上,现代汉语属于共时语言学。作为讲授现代汉语知识的课程来说,现代汉语课程具有一般语言学课程的基本特征,即基础性、理论性和系统性。基础性是指现代汉语课程教材主要以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现代汉语是大学语言系列课程的入门课,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一方面是让学生从自身的语言实践开始,了解语言学的有关基本知识,比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语言学理论课程、古汉语课程及其他有关语言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理论性是相对于应用性而言。语言研究分理论语言研究和应用语言研究,现代汉语课程属于理论语言范畴。它以理论知识的介绍为主。虽然现代汉语课程也重视学生语言的实践能力培养,但它的目的是通过语言理论来进行语言事实分析及运用语言事实来证实语言理论,这遵循的是从语言到语言的基础研究。而应用语言研究不同,它是运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基础研究的成果来阐明、解决其他领域中出现的语言问题,包括语言教学(本族语教学和外语教学)、语言翻译、语言文字政策规划、计算机语言运用等。目前部分现代汉语教材也对相关的应用语言理论进行一些介绍,但总体来看,只是一些点滴性的介引,不深入也不系统。系统性是要求现代汉语课程教材既从横向关系上反映现代汉语结构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的整体性及其之间的有机联系,也应该从纵向上体现各要素的层次关系。因此,现代汉语教材是基于系统性的而不是专题式的介绍。
基础性、理论性和系统性是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课程教材还具有该课程明显的特征,即时代性和实践性。
吕叔湘先生认为“评价一种教材的优劣,主要看它的时代性和针对性”。重视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时代性,就是指教材要能积极体现学科的新成果。“科学是不断发展的,高等学校的教材应当反映当时的研究水平,这大概是新的教材不断出现,而旧的教材不断更新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上的时代特征。随着语言学科的发展,语言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入和创新,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来反映和揭示语言规律,提出了系列语言理论和方法,涌现出不同的语言学流派,如结构主义学派、功能主义学派、转换生成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等。不同的学派都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正确地揭示了语言的规律特征,有其理论和实践价值。而反映学科教学的现代汉语课程也应该一定程度上对新出现的语言理论和方法加以体现,不能固守于某种语言理论系统。如果仅为了教学方便而抱定某种理论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陷于狭隘的语言认识世界,对语言发展产生隔膜感。二是语言事实的时代性。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系统调节而发展,不同时期的语言现象中总会产生一些新的语言成分及语言结构。特别是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语言正经历着日益创新的变化时代。因而,在现代汉语教材中,应该积极反映语言事实的时代特征,不断地吸收新的语言事实来作为教学材料。如果年复一年地拿出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所谓的典型例证来炒冷饭,不注入新的语言材料,就会使教学达不到理论和事实相结合的结果,会使学生产生语言理论和语言事实是两张皮的片面认识,因而也可能使他们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当然,强调现代汉语课程的时代性,只是要求新的语言理论和语言事实在课程中有一定程度地合理体现,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决定对学科内容的选择,以及依据学习规律做好课程内容的安排,而不能在课程中全盘照搬所有的学科成果。毕竟学科研究和学科教学是具有不同规律特征的科学,是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总的说要做到有所取,也有所弃,取舍得当。
现代汉语课介绍的知识和我们每个人身边的语言事实相关,课程所涉及的材料都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周围,因此,现代汉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达到实践性目的,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现代汉语课程教材在内容安排和教学计划上就必须充分考虑它的实践特征。也就是说,教材除了安排有关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外,还应该安排相关的语言技能训练、语言实践分析等内容,使学生能通过认真的实践,把知识、理论转化为技能,使自己真正获得对语言现象的鉴别分析能力。特别是在阅读和写作的语言实际中,能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来分析语言现象。具体地看,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实践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在教材中要适当合理地安排和实践环节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如关于语言能力的实际训练、语言事实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等。二是指教材中使用的语言材料要和语言实践紧密相结合。教材中运用的例子既能达到对理论的充分阐释作用,也能使学生产生材料的亲切感,使他们感觉到课程学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东西,最终也通过课程的学习,产生强烈的语言实践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鉴赏语言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现代汉语教材的实践发展
现代汉语课程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学习苏联的潮流中模仿现代俄语而开设的,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随着现代汉语课程的开设,现代汉语教材也随即出现。在现代汉语教材半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和研究者们一直没有停止对教材的建设和研究,体现在无论是教材的编写出版还是教材的理论讨论,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现代汉语教材的实践发展主要体现在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上。根据我们的统计,从现代汉语课程开设起,一直到目前,我国共计编写和出版的现代汉语教材大约有193 种(不包括重印或修订版等)。从编写出版时间看,比较早的教材是1955年编写的,最晚是2012年。编写出版时间和出版数量的对应情况看,大致为表1所示:
表1
出版时间
从整个现代汉语教材的出版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主要特点:
(1)出版数量多、编写地域广泛、名称比较统一。从整体数量看,50多年193部的教材编写出版,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量,平均每年就有近4部出版,其中编写出版量最多的1986年和2006年,各有11部,其次是1984年和2009年,各有9部。从时间的具体分布情况看,编写出版的教材主要集中在1977—1989年和2000—2011年两段时间,各占34.%和34.7%,这是两个高峰期。主要原因是,1977—1989年阶段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高等教育开始大力发展,高校招生人数逐渐增多,学科教学蓬勃发展。另外,各类教育形式如函授、电大、自考等也多样化,因此各类教材需求也急速增长。2000—2011年的教材发展,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语言学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引入,我国的语言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能使学生对新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人们开始编写出新的教材来及时反映学科的新理论方法。二是人们开始总结出以往的教材编写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一步探讨教材的发展,试图编写出更符合学科发展、教学发展的新型教材。因此,该时期成为现代汉语教材的繁荣期。
从编写地域看,在我们搜索到的教材中,整个大陆除了西藏、青海等几个省份没有教材的编写外,其他省份都组织出版过现代汉语教材。其中以文化中心北京为最多,超过了10%。
在教材的命名看,绝大部分名称为“现代汉语”,共有134部,占69.4%,以其他名称命名的还有“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现代汉语概论”“现代汉语讲义”“新编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简论”“现代汉语教程”“现代汉语知识”“现代汉语读本”“现代汉语通论”“实用现代汉语”“汉语讲义”等。教材名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教材编写者的编写目的教材的基本性质、服务对象等。
(2)教材类型众多。从整个现代汉语教材的出版情况看,能明显体现出类型特征的是使用对象,即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要求和水平及层次等所编写的使用对象不同的教材。现代汉语教材的主要教材类型是:一是大学通用性教材。这类教材占的比例最多,如果我们把教材上没有标记的都看成是这类教材的话,则共有143部,占整个现代汉语教材的74.1 %。二是大学师范性教材。这类教材的编写者目的更侧重于教材的师范特征,即以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为目标而进行编写的,针对性强。从教材的标记看,可分为中等师范教材、高等师范专科教材、高等师范本科教材。三是函授教材。这是一类专为函授学员编写的教材。是为适应成人教育需要而产生的。这类教材大约有20部,占10.4 %。四是远程教育及成人教育进修教材。为适应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形式,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现代汉语电大教材和成人教育进修教材。这类教材的使用大部分主要还是借用其他类型教材或者由教师自己编写讲稿等。五是自学考试教材。这是为参加自学考试的人员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共有14部,占7.3%。包括一些全国统一规定使用的,也有一些各地自己编写的。六是留学生使用教材。这是为留学生教育而使用的教材。这类教材还很少,我们看到的主要有2部。
(3)编写体例形式多样。体例是作者根据教学目的、学习要求、内容取舍等对教材所进行的格式安排。大致看来,由于现代汉语基本以语音、词汇、语法及修辞等几个部分为教材的主体内容,因此,整个教材的大致体例基本相似。但对比各教材情况看,由于不同编写者的编写目的、学习要求、内容安排等不同,因而也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体例形式。
(4)教材内容通用性较强,针对性比较弱;理论性强,实践性弱。虽然各教材在编写体例及编写类型上各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各教材基本以结构主义语言理论体系为理论框架,介绍的概念知识基本一致,因而各教材在内容上变化不是很大,大多只体现在体例上的一些变更或内容的缩略或扩展。这就使得绝大部分教材基本可以在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对象、不同学习层次上可以互用,显示出通用性特征。尽管某些教材也有学习对象和层次的标记(如师范性、自考、函授等),但针对性不强。如师范专业的教材并没有达到与中学语言教学相结合的目的,自考教材也很难显示出适应自考学习形式的内容等。另外,现代汉语属于基础理论课,教材内容以介绍理论知识为主,但为了加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实际语言分析水平,教材应该适当地安排实践内容,在课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但通观几十年来出版的教材,整体显示出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的特点。
(5)教材体现出了一定的社会性、时代性特征。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信息承载和传递的主要方式。因此,社会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也离不开社会。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现代汉语作为反映现当代我国语言理论和实践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必然会打上社会和时代的烙印。作为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主要体现者,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出版也必然印上社会和时代的痕迹。从五十多年编写出版的教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社会背景下、不同时代中的教材所反映出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教材中的语料使用。语言是社会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记录者,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必然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因此,不同时代的教材在语料的使用上也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比如在20世纪50—70年代编写的教材中,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就常有一些明显具有政治时代性的语料。而九十年代后出版的教材中,受改革开放影响而出现的字母词在一些教材中就作为社会和时代性的语料得到重视。二是教材的理论体系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在现代汉语教材编写出版的初期,受苏联语言学界的影响和结构主义语言理论方法传入的影响,现代汉语教材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结构主义语言理论方法为理论系统来编写的。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语言学界对西方不同语言流派的语言理论的引进和吸收,现代汉语教材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这些语言理论方法的介绍和运用。如在目前的教材中,虽然还是以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为主,但在能将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和汉语事实结合起来进行改进和修正。同时一些新的理论方法比如词义中的义素分析理论方法、语用学理论等也能在教材中得以介绍和运用。
总体上看,经过语言研究者和教学者半个多世纪来以来辛勤的努力,现代汉语教材的实践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这为现代汉语课程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培养大批语言研究者起到很好的奠基石的作用,为我国语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从目前的情况看,人们还在为精品教材、特色教材不断地作出努力。不过,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应该对教材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克服缺点,为指导将来教材的建设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为课程的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三、现代汉语教材的理论研究
在进行现代汉语教材编写出版的实践发展的同时,语言工作者们也在积极地进行教材理论的探讨,为教材的实践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教材的理论研究应该说是伴随着教材的编写出版同步进行的。为比较好地反映现代汉语教材的理论研究,我们对有关现代汉语教材的理论研究论文进行了收集,共计收集到的论文大约有103 篇。其时间和数量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和教材编写出版情况相对照,我们就发现,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出版是和理论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教材编写出版得越多,理论研究也随即越活跃和深入,两者构成互动性关系。这通过比较两者的成果比例就明显地看得出来。下面是三个不同阶段教材编写出版和论文发表的比例情况:
50多年的现代汉语教材理论研究中,根据发表的论文看,我们把主要研究主题概括为教材的评价研究和教材的改革研究两个方面。
(1)教材的评价研究。这是根据一定的具体教材对象而进行的研究,是对教材事实的评价。教材内容是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课程内容是否完整、系统及是否有特色,主要通过教材内容体现出来。 因此,教材内容既是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也是课程理论教学的导向。所以对教材的实践发展,也集中体现在教材内容的建设上。而对教材内容的评价也自然成为教材理论研究的主要部分。从已有的相关研究看,教材的评价研究是多角度多形式的。从评价的角度看,有对教材编写指导思想评价的,有对教材内容评价的,有对教材结构评价的。有肯定性评价,也有指正性评价。从评价形式看,有对单本教材进行的评价,也有多本教材的比较性评价;有教材编写者的自我评价,也有教材使用者的评价等。在所有的评价性研究中,有关教材内容的评价是最多的。教材内容的评价中有单本教材评价,也有多本教材比较评价等,评价内容涉及现代汉语的不同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语音方面的评价,最主要的是教材中国际音标的检查和校对问题,发现其中存在的标音前后矛盾、理论问题等问题,并为此提出了要从各个方面使国际音标的内容体系更完备、更清晰,要在编排时应该保证少出错误,甚至是不出错误,尤其是不出知识体系性的错误的意见。其次是关于语音的性质、语音的单位、标音符号、音位、音变和和语调等方面的比较以及语音内容的取舍和编排等。总的来看,关于语音方面的评价相对比较少,这一方面和语音学科本身的特征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语音的教学特征有关。从学科看,语音知识系统性强、有相对的封闭性、语音变化比较缓慢等,因而教材在概念和知识的选取上比较统一和明确。从教学特征上看,语音的教学目的比较明确,教学内容相对稳定,内容编排比较程式化,因而在绝大多数教材中,关于语音的教学内容都比较一致。词汇方面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各教材在词汇内容方面进行的全面和细致比较,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如“词缀的语音形式一定是音节吗?”“合成词必定是复音词吗?”“什么是同音词?”等。其次是不同教材在有关词汇内容上的整体框架、内容编排、词的构成、词义等方面所体现的不同特征进行的比较。语法方面的评价是有关教材内容中研究得最多的方面。人们从语法单位、语法结构分析、语法内容编排等角度对教材中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如尹静静比较了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张斌的《新编现代汉语》、胡裕树的《现代汉语》、邢福义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等五本教材中的词类部分,包括汉语的词类系统、对副词的归类和划分、对形容词、代词和语气词划分的不同认识等,重点比较了它们的不同之处,并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胡宗哲《九十年代八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的比较》比较了钱乃荣《现代汉语》、邢公畹《现代汉语教程》等八部教材中的语法问题,包括语法体系框架、词类、短语、句子几个方面的比较。其他方面的内容评价还包括文字、修辞(语用)等,这些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
(2)教材的改革研究。这是基于学科发展、教学规律探索和教学实践发展背景下的现代汉语教材创新发展的探索。这方面的研究包括现代汉语教材的特色发展、改革思路、发展方向、建设目标等。相关的研究如李士敏《加强现代汉语教材建设,促进教学改革》,邵敬敏《〈现代汉语〉教材改革向何处去?》,余志鸿、易洪川《理论和方法的考虑——“现代汉语”教材的探索》,庄义友《求新、求实、求精——〈现代汉语〉教材改革构想》,方柯、何燕《论高校现行现代汉语教材的改革方向》,钱乃荣《加强〈现代汉语〉教材的现代性和科学性》,钱乃荣、游汝杰《建设新的〈现代汉语〉教材》,刘小南《论高校文科〈现代汉语〉教材的运用》,安华林《现代汉语教材建设之我见》、王艾录《论量观念在〈现代汉语〉教材编写中的重要性》,詹伯慧《对修订现代汉语教材的几点意见》,谢达生《现代汉语教材校本化建设的积极意义》等。
总体来看,关于教材改革的探讨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注重教材的实践性环节,体现课程的应用性特点。这是论述最多的问题,基本上在每一个关于教材的改革研究中,都有该内容的论述。大家普遍认为,现代汉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材编写中,应该做到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在掌握了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能通过认真的实践,把知识、理论转化为技能,使自己真正获得语言现象分析、鉴别语句正误优劣的能力,把知识和应用结合起来。教材的编写要能做到求新、求实、求精。所谓的求实,就是编写现代汉语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有务实的精神,讲求实效的态度。要通过教材的实际效用,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现代汉语教材的实际效用, 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在语言实践中管用的知识,才能使人乐于接受,乐于学习。教材的改革应该强化分析方法和应用能力,淡化基本知识和理论色彩。这是现代汉语教材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二是合理科学地采用和吸收新的语言学理论体系和新的语言学理论知识。语言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理论和新的流派不断地产生,但是教材中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语言理论知识、教材知识体系中采用什么样的语言结构体系,这是教材建设中必须要探讨的问题。钱乃荣认为现代汉语的教学目的是总结汉语规律和特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汉语,因而它是一门理论科学。基于这种认识,他认为在编写新教材的时候,应清醒地认识到,大学教材要迎头赶上世界科学理论飞速发展的步伐,必须提高基础教材的科学性,使我们的教学更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教材中应该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新的科研成果,摒弃陈旧的观点和浅显的内容。这是我们提倡用现代语文学而不是传统语文学来写我们的教材的基本思路。而邵敬敏同意教材内容应该更新,但不主张对新的语言理论的广泛吸收,新教材的方向应该是有选择地、郑重地吸取近年来国内外汉语研究的新成果,尤其是国内的新成果。詹伯慧在谈到对新的理论知识的吸收原则时认为,作为教材,不能草率地把现代汉语新出现的尚在争论中的观点、方法吸收进来。我们的态度首先是不抱残守阙,对于新出现的理论方法乃至名词术语,都有必要仔细琢磨,认真思考。但要吸收到教材中来时,一定得审慎从事。他不赞成那种无原则的“吸收了再说”,还是得认真考虑吸收的东西对我们的教材,对我们的教学是否合适,要择善而从,三是注重教材理论体系、内容构架和编排体系的改革。在理论体系上,学者们认为,现代汉语教材的总体构架并非建立在汉语言自身体系的基础之上,而是直接模仿欧美的印欧语言体系的产物。因而,目前,现代汉语教材体系结构是错位的,为此,必须改革现代汉语的教材体系。现代汉语教材的体系应该以汉语本身结构为根本,适当
借鉴吸收西方语言学成果,建立一个能适应国情需要的现代汉语教学和应用体系。在内容构架上,也有人认为应该在教材中增加方言比重,吸收方言研究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重视方言的意识。从教材的量的角度看,由于目前现代汉语教材缺乏量的观念,学生容易把封闭性知识内容当作开放性知识内容,因而应该在教材编写中克服量观念淡薄的缺点,加大量的表述度,使教材内容更加准确、清晰、科学,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和合理,也更加有利于提高教材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斌. 新编现代汉语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2.
[2] 尹静静. 五本常用现代汉语教材词类比较[J]. 现代语文,2009(12).
[3]胡宗哲. 九十年代八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的比较[J].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98(1).
[4]钱乃荣. 加强《现代汉语》教材的现代性和科学性[J]. 语文建设,1998(5).
[5]邵敬敏. 《现代汉语》教材改革向何处去?[J]. 语文建设,1988(5).
[6]詹伯慧. 对修订现代汉语教材的几点意见[J]. 汉语学习,1983(2).
[责任编辑: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