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2015-10-22周海超翟辉辉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24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工科专业课

周海超 翟辉辉

摘 要:针对高等学校工科学生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了传统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微课程教学等四种教学方法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以交通运输专业课教学方法为例,提出了教学方法改进的实践对策。旨在通过在对思考各种教学方法基础上将其有机结合,有效提高高等学校工科专业课教学质量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等学校 工科 专业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191-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研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荐文化传承创新,从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第五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特别强调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时、参与式教学模式[1]。为适应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形势,满足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深入推进认证工作的需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达成培养目标需求的前提下,需要从课堂灌输向对话课堂、从封闭课堂向开发课堂、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从句号课堂向问号课堂等四个方面转变。尤其是在国际化大形势下,“华盛顿协议”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認可,以工科人才为核心实现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完善工科教学方法,提高工科人才培养水平成为高等学校改革与创新的当务之急。

高等学校工科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三类。专业课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设置目的不同,专业课的概念大,专业基础课的概念小。专业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前沿科学技术及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分析、解决本专业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明确,与专业发展相适应,但它又不等同于专业课基础课,因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不是特定的对象,而是某一类对象中的共性问题。专业课就是主要学习的课程,而专业基础课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专业课所开设的。

1 专业课的授课特点

专业课具有浓厚的专业背景。一门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源于某一具体的专业知识的需求。如车辆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动机原理与构造、交通工程学等课程主要是为了配合交通运输行业大发展而开设的。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明确、客观、且针对性强,专业技术术语多,课程讲授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知识。教师对某一具体专业理论知识讲授时,常常会提出相关的专业术语,需要学生理解牢记。专业理论是知识的脉络,专业术语是脉络的节点。专业课的重点对知识脉络和脉络节点进行授课,进而能清晰的对整个专业知识体系进行阐述。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对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把握,筛选重要知识点,并能保证它们的整体性、连贯性和条理性。

由于工科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可研究性和可拓展性,因此,教师授课时往往会有选择的讲解重要知识点,但这些重点知识不仅是有限的,而且也基本是基于某些假设来进行讨论的,自然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少。此外,由重要知识点所衍生的其他知识内容,以及基于该知识点所开展的前沿研究课题等内容,教师在课堂授课时一般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的讲解,不可能过多开展了。因此,专业知识的深入获取也主要取决于学生课后依据教材进行自主拓展学习。

2 专业课教学方法思考

2.1 传统课堂教学法

课堂教学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占据主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教学的质量和对学生预期的培养目标。由于传统教书育人的培养模式影响根深蒂固,目前我国高校工科人才培养仍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师口授加板书、学生记笔记为主开展教学工作,最后通过试卷考核加平时成绩完成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在现代教学改革的前提下,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在普遍缩短专业课程总学时,目的是增加基础课学时,拓宽基础课内容,使得专业课的学时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在此环境下,工科专业课要实现工程能力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必须的。现在首要冲破的就是课堂教学的界限,要为学生创造进行工程设计研究的场所,包括课内和课外场所,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验室和研究室中进行的工程能力教育,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的传授。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延续“呈现—沿袭—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偏重喜欢套用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忽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因素,教学过程生硬、呆板、无趣,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而且教学效果不会理想,许多学生并没有学会老师教给他的东西或者说被老师教会知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既不利于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建立,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课堂教学依然具有“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尤其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教”与“学”的统一。这就造成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体现,教师也无法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拘泥于教师讲授,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专注于演示,学生则重复操作,无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导致实践经历不够不深,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2.2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载体的多样化特征、交互性特征和集成性特征,将计算机与讲课艺术结合起来,将视频、文字、声音、图表、动态图像等资源有机地集成在一起,通过模拟仿真,实现虚拟世界,从而可以在45分钟的课堂上提供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然而,针对工科学生专业课,往往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虽然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试验环节,且往往课本书籍中所佩带的试验视频教学年代久远,不能满足现代试验设备和条件的要求,加之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教学进度的要求,难以重复进行讲解,这样对学生就会存在“眼高手低”、记忆不深刻、学期兴趣降低的弊端。研究报道[2],近些年的高校扩招导致高校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实现100%的信息接受与消化,加之生源地的增加,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量,导致学生在来不及消化知识便进入下一节知识环节学习的现象产生,久而久之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难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同时,学生积累的缺陷越多,导致学习兴趣明显降低,从而失去学习动力,不利于塑造学生成才。此外,由于多媒体教学主要通过声音以及动画进行信息传递,这容易干扰学生的思维意识,而工科专业课设计到具体机械部件较多,学生接触的频次很少,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感官体验来实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同时多媒体教学讲授的知识量明显多于传统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量,加之在虚拟环境下认知讲课内容,这就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及时消化,易滋长学生应付考试无心学习的不良思想,进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与转变的不完善階段,在以后的一段时期内,高等学校在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着教学基础环境配置不均衡、教学媒体资源少、教学传播方式和过程比较单一、教师整体实力及教学能力内涵发展不平等、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高以至于偏离培养目标等四个方面的难题。案例教学法是以对实际某具体案例的分析解决为主导,通过设置明确的案例教学问题,从而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教材,掌握理论原理和实践方法,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讲授过程中随时保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具有启发式教学的特点,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由于教学案例来源于实际,因此,案例教学法又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素质教学的现实可行的途径。在高等学校工科专业课中,案例就是针对某一个实际的机械零部件为对象,对其构造、功能、原理以及故障等学习目标,通过借助图例、照片、计算机以及视频,甚至是实际操作等辅助手段,从学生从教学中得到某种启示的例证。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动,学生可以就案例内容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达到一种高水平认知学习目标。体现一种互动的教与学的模式,具有案例—理论—案例的教学特点。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根点,探究案例需要充分学习掌握理论,学习理论又是为了更好地探究案例。从这个特点来讲,案例教学法本质上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在案例探究过程中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教师教材选用、授课方式、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学生的角色和责任等四个方面与传统教学之间存在的明显变化。

2.4 微课程教学法

微课程于2009年起源于美国,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而文明。微课程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媒介,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程不仅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有差异,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3]。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减、资源容量较小、便捷交互教育、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对家长都有着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尤其是在“互联网+”推动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微课程等一批新的基于在线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在过去的两年中,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学院和徳克萨斯大学共同投入了几千万美元,用于开发慕课视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顿大学等许多顶级高校也开展了类似的计划,它们宣称要达到全民参与的目标。自2014年以来,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已经连续开展了3届,1600多所院校和近15000名高校教师参赛,微课走进高校,逐渐已经众多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实践。在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强调提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对教师而言,微课程教学使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产生了深层次的革新,突破教师传统的讲课模式,教师的电子教案、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微课程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wifi无线网络的普及,微课程教学不限空间、不限时间、“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高等学校工科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3 工科专业课教学方法实践

交通运输专业课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汽车学、物流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的课程,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学生已经习惯基础课程重演绎、重推理的思维模式,突然转变到偏重记忆、认知零件组成及构造原理的新方法,一时难以适应并作出有效调整,由此会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不高。倘若教师不及时发现并采取合理措施来解决问题,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则教学效果较差。

笔者主要从教师方面思考交通运输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谈一下个人的改进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教学理论与实践间存在问题及实践方法

由于交通运输专业课实践强,专业课开设之前学生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虽然对专业课的内容设置较感兴趣,但相对以前的基础课而言,专业性知识更强,与基础课内容也有较大差距,造成学生学期刚开始积极学习,随着专业内容的增多,以及课堂教学条件限制,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积极性。教师也感到部分专业内容无法完美展现给学生。这主要是缺乏专业实践活动,不能巩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比如《车辆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中的“汽车发动机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章节内容,是学生今后从事汽车维修与检测的核心内容,必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但从客观上讲,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故障现象及其外在表现特征为主,对性能的检测也主要停留在文字介绍,学生无法身体力行的实施检测作业,比较枯燥。因此,在讲授实践性强的章节内容时,尽可能在实验室进行边讲授、边实践的现场讲解。如有各种原因不能到现场讲解时,应采用多媒体观看教学录像、实景照片等电子课件,同时针对特殊教学环节进行微课程设计,有效避免了陷于“纸上谈兵”的状况。

3.2 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实践措施

有的课程教材陈旧,十几年没有更新。如汽车发动机部分内容的设置,在目前电喷燃油发动机普遍推广的环境下,大多教材还停留在化油器结构方面的讲解,对学生而言,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们感觉到所学的专业知识“落后、无趣、没有用”,从而出现厌学情绪,消极对待。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行业发展,所选教材不仅要紧跟行业发展,而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使学生们欣然接受、主动学习。当然,教材的更新速度滞后于专业知识前进速度,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通过多媒体、移动网络捕获更新更多专业知识,同时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并在课堂讲授中及时补充最新的成果知识。

3.3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实践对策

高等院校工科教学目标着重培养主持产品设计、制造的总工程师和企业领导人,不仅培养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强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传统课堂教学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古板、“填鸭式”、抽象不具体等缺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使得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成为课堂讨论的基础,这种方法虽然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探讨了典型技术发展案例,但是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案例资料收集,一旦收集不全,容易使学生陷入学习误区。多媒体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目前主流的教学方法,能够提供学生系统性、层次性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冲击,达到教學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提供给学生一个时空观上的学习环境,但是针对专业课视频内容背后隐含的内在原理不能长时间的播放,时效性不够长。微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内容更加精简,更适合学生短时间内的集中精力进行加强学习而微课程视频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已被众多高等教育学校所认可,它可以将具有工程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以视频教学的方法,“不厌其烦”的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工程实践活动的认知、接受和掌握的能力。因此,在工科专业课教学方法中,传统课堂教学着重对专业理论知识讲解,案例教学着重专业知识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探讨,多媒体教学巩固扩展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微课程教学选择性地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内容,通过网络多媒体适时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将四种甚至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能够在完善系统理论教学的环节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上起到相铺相成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强的推广价值。

3.4 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实践手段

在高校持续扩招的环境下,现在许多大学生成长于良好的家庭环境,习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状态,但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如心理素质差、逆境承受能力弱、消费欲望高、创造价值少、索取欲望强,奉献意识弱,等等。这都反映了学生心理品质方面的缺陷,对学生的成才产生不利影响。素质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加强素质教育不能单纯的从增加一些人文地理课程开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工程,需要学生成长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从而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仅注意讲课内容,而且也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产生影响,实时传授职业道德。教师应做到授业解惑的同时做好育人做人的工作工作,如良好的敬业态度、无私的帮助、专业的热爱等都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鼓励学生与困难做斗争,逐步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4 结语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会提升教学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认知的灵活性,夯实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出类拔萃的创新性工科人才,要求教师不仅有熟稔的学科内容和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以及配套的教学资源设施,还应有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洞悉与睿智的价值判断能力,唯其然,才能因地制宜的设计教学方法,并付诸于授课实施,从而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 丛玉燕.加强管理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J].中国高等教育,2013,3:59-61.

[2] 罗静彦.多媒体在高校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学学院学报,2015,31(7):68-69.

[3] 杨慧,丁正生,宋艳娥,等.微课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J].科技展望,2015,15:194.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工科专业课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