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滴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2015-10-22黄晓亮
黄晓亮
(浏阳市妇幼保健院,湖南 浏阳 410300)
静滴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黄晓亮
(浏阳市妇幼保健院,湖南 浏阳 410300)
目的 对静滴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临床中应用的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64例感染或免疫系统疾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1组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治疗,2组在1组的基础上配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 1组治疗痊愈的为18例,占56.25%,治疗有效的患儿为11例,占34.38%,治疗无效的患儿为3例,占9.37%;平均治疗时间为(15±3.2)d。2组治疗痊愈的为27例,占84.38%,治疗有效的患儿为5例,占15.62%,无治疗无效的患儿,平均治疗时间为(9±2.1)d。结论 丙种球蛋白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免疫力,在儿童感染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效果较好。
丙种球蛋白;新生儿;疗效
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有较强的抗细菌和抗病毒能力,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治疗中。由于新生儿抵抗力较低,且身体稚嫩,因此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有研究表明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临床中效果较为显著,为此本院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成立相关调研小组,对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调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64例感染或免疫系统疾病患儿,所有患儿均为新生儿,天数平均为(14±11)d,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1组患儿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治疗,2组在1组的基础上配合丙球蛋白治疗。64例患儿中肺炎患儿27例,败血症2例,脑膜炎11例,过敏性紫癜3例,新生儿溶血12例,水痘9例。
1.2治疗方式:1组患儿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2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并根据患儿的病情对剂量进行调整。
1.3疗效观察: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时间、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痊愈:患儿治疗后病情康复,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儿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身体功能逐渐恢复。无效:患儿治疗后病情无好转,甚至出现进行性加重。
1.4数据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Keil uVision5 MDK软件主要分为2大类:一类针对C51的编程环境;一类针对于MDK的编程环境。2类软件在工作窗口布局的设计上几乎相同。系统设计采用Keil 5 MDK的编程环境,除保留了之前的一些配置外,对软件整体进一步优化,STM32作为一款ARM内核单片机,在此编程环境下有利于系统的开发,为整个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软件内置强大的仿真功能以及多种烧录方式。
表1 治疗效果[n=64,n(%)]
在本院的研究中还出现了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性紫癜属于毛细血管变态反应,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不是很高,其主要的诱发因素为各种导致机体过敏的过敏原,如感染、食物等,发生过敏后引发机体出现血管变态反应,且复发率较高。本院采取的治疗方式为采用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冻干粉剂,每瓶2.5 g,稀释成5%溶液静脉滴注。患儿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的改善。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后,见表1和表2。
表2 不良反应[n=64,n(%)]
在对新生儿溶血疾病进行治疗中我院采用的静滴剂量为0.5~1 g/(kg•d)。新生儿溶血的发病机制与免疫性血小板发病机制相似,主要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同,母体中的抗胎儿红细胞进入到胎儿体内,导致胎儿体内的网状内皮系统被清除进而引发溶血情况发生。新生儿溶血不仅会导致新生儿胆红素增高,还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发育迟缓以及智力障碍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新生儿死亡。而丙种球蛋白不仅能改善溶血情况,若应用及时还能在本病发生之前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降低患儿疾病的发生率[5]。
3 讨 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感染的主要机制为,提高血清中的IgG水平,改善呼吸道条件,使细菌黏附能力下降,激活补体系统。加强机体的吞噬功能和Fc介导的黏附作用,增加吞噬过程中的细胞生化作用。对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状态有调节作用,通过调理及抗原特异性抗体增强患者对细菌和病毒的免疫反应[4]。
我读高中,是在本县最大的县中。离家远,只好住校,可那时学校的条件差,只提供宿舍,没有床,要学生自己带。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本病的致死率非常高,且在新生儿中非常容易发病。而静滴丙种球蛋白不仅能够提升儿童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还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率。尤其是对于早产儿来说,能够有效帮助患儿改善IgG水平和CD4+细胞水平值,提升患儿的满意能力[3]。很多新生儿在出生后也会发生严重感染情况,因此在进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也可以配合静滴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其能够对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增强被动免疫能力,激活被抑制的免疫细胞,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的作用。在本院的研究中也可以看出,进行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儿治疗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的患儿。
近年来,医疗科技逐渐发展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收,静滴丙种球蛋白是一种被动免疫疗法。它是把免疫球蛋白内含有的抗体输给患者,使之从低或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1]。由于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起到直接中和毒素与杀死细菌和病毒。因此免疫球蛋白制品对预防细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作用。如今丙种球蛋白逐渐被应用于儿科临床中,其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免疫力还能对疾病预防作用[2]。
1组患儿出现发热的有4例,占比例的12.5%,发生过敏的患儿为1例,占比例的3.12%,无休克患儿。2组患儿出现发热的为3例,占比例的9.38%,发生过敏的患儿为2例,占比例的6.25%,无休克患儿,P>0.05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较高。
1组患儿治疗后痊愈的为18例,占比例的56.25%,治疗有效的患儿为11例,占比例的34.38%,治疗无效的患儿为3例,占比例的9.37%,平均治疗时间为(15±3.2)d。2组患儿治疗痊愈的为27例,占比例的84.38%,治疗有效的患儿为5例,占比例的15.62%,无治疗无效的患儿,平均治疗时间为(9±2.1)d。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除上述疾病以外,静滴丙种球蛋白还能对肝炎、麻疹等病毒性疾病进行预防,并能有效提升脑膜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此外对于急性感染、新生儿神经性炎症进行有效治疗。丙种球蛋白不仅能对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进行治疗和预防,还能对病毒性疾病进行防治。目前在临床治疗中丙种球蛋白的应用率越来越高,但在治疗中仍存在一定的禁忌,有严重过敏史以及免疫球蛋白过敏的患儿不可使用,发热的患儿不可使用[6]。此外在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使用前要对药品的保质期进行检查,并要对药物的性状进行核对。②配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若药剂为粉剂在配药过程中切不可用力摇晃,要慢慢转动瓶身使其溶解。③滴注的过程中要控制药物的流速,先慢后快,对患儿的血清反应进行观察,若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停止滴注。④本药要现用现配,且剩余药物不可重复使用。⑤切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7]。⑥严禁大剂量滴注,大剂量滴注会导致患儿出现心功能不全,因此治疗中还要对患儿的心率、尿量情况进行观察。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基本是理论课程为主,授课模式大部分还是传统的课堂模式,大多采用大班理论授课为主。大多高职院校因担心自由选课制在教学运行与教学管理上存在实际困难如师资安排、课室安排、上课时间上容易产生冲突,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成绩管理上也带来一定难度,通识教育课程并没有真正实行自由选课制,而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统一选修,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学习兴趣。加之教师的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考核评价形式缺乏改革创新,很多学校对通识教育的实践活动缺乏积极性,通识课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离开了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光靠派驻机构是抓不好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是前提,监督责任是保障。没有前提,就无从谈保障,两者相互作用、浑然一体。
总的来说,静滴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临床治疗中有着很好的效果,其不仅能够对新生儿感染类疾病进行治疗,还能增强患儿的免疫能力,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
[1] 姜巍,姜立峰,秦勤,等.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3(11):147-149.
[2] 何秀雯,马金丝.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0(11):124-125.
[3] 叶明阳,黄星原.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疗效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16(3):124-126.
[4] 王海山,柴宁.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0,13(4):165-167.
[5] 焦富勇,冯爽,徐曼.丙种球蛋白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2,17(4):68-69.
[6] 邱建辉,肖锦霞.静滴丙种球蛋白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3):88-89.
[7] 荣元双.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0,14(5):62-63.
R72
B
1671-8194(2015)10-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