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的思考和实践
2015-10-21李冬梅
李冬梅
[摘 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社区生活这三个方面,确立活动主题,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积累较为丰富的主题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空间。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79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生活和社会是综合实践课程内容的来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立,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立足三个途径,也就是立足自然生活、立足社会生活、立足社区生活。为此,笔者做了如下思考和实践。
一、立足自然生活,确立让学生“心动”的主题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条件。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呢?“投身大自然,放飞好心情”当然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神奇美妙,确立让学生“心动”的活动主题。
1.利用节气变化确立主题。每年的春游、秋游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考虑到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学校创设了“主题超市”,先后提供了“走进春天”“寻找秋天的印记”等科学实践类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使其了解我国岁时节气的科学性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
2.利用学生所处的环境确立主题。学生所处环境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土、气候、植被等,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为此,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了诸如水资源状况的调查、垃圾问题、沙尘暴调查等实践活动。
这些让学生“心动”的活动主题,使他们在每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学会了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使其逐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二、立足社会生活,确立让学生“行动”的主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综合实践这门课程强调实践性,所以,我们教师要多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学生通过考察、访问、调查、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学会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1.利用社会科技创新问题确立主题。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有创新。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当今社会层出不穷的科技项目,挖掘相关的主题,如“小小智能卡”“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主题,让学生依托周边的银行、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了解身边的科技成果,感受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也使他们的知识领域得到扩展,科学精神得到培养。
2.利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确立主题。社会生活纷繁多样,教师要善于抓住那些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且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从中发掘实践主题。例如,围绕近年来房价高涨、节能减排、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设计“食品安全在我心”“光盘行动——节约从我开始”等实践活动主题。学生通过实践调查,增强了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度,增强了社会使命感,也掌握搜集资料的本领。
如此联系社会生活的实践调查,让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促使他们真正行动起来,达到知与行的有效统一。
三、立足社区生活,确立让学生“感动”的主题
我校地处惠农区红果子镇,学生所生活的社区资源非常丰富。学校周围有广阔的农田、村舍、厂房林立的工业园区、热闹的集贸市场……这些都为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校充分利用社区人力、物力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
1.根据社区的特色产业确立主题。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们学生生活的社区农业产业经营的方式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我们先后带领学生开展了“走进蔬菜脱水厂”“走进家乡奶牛场”“家乡的枸杞”等实践活动。
2.根据社区的人文环境确立主题。针对学生生活的红果子镇里涌现的文化名人和市、区级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的道德模范,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了“身边的活雷锋——王兆荣爷爷”“寻访身边的名人”“关注社区孤寡老人”等主题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一次次地被感动,获得许多直接经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总之,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学会引导学生从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社区生活出发,合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确立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翱翔。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