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慢性肠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2015-10-21谭壮忱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

谭壮忱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治疗慢性肠炎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300例慢性肠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黄连素治疗慢性肠炎,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治疗方案外,进行放松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心理干预,疗程2周,1月后比较患者腹痛、腹泻缓解情况结果以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经过心理放松疗法、合理情绪疗法之后,腹痛腹泻等慢性肠炎症状在1w,2w时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观察组治愈率和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观察组在治疗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于慢性肠炎的治疗,考虑到其具有身心疾病的特征,结合心理治疗的综合措施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药物。

【关键词】慢性肠炎; 心理干预; 价值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45-02

前言

慢性肠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引起慢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最新的研究表明慢性肠炎是各种生物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1]。黄连素主要从黄连,黄柏以及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是治疗慢性肠炎的常规用药。近年来,根据“生物-心理-社会”理论,生物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参与了慢性肠炎的发病过程,本文重点探讨心理干预在慢性肠炎治疗中的价值[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慢性肠炎患者136例,临床表现为上腹胀痛、恶心、暖气、反酸、烧心感,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观察组64例,其中男86例.女50例,年龄20~75岁,平均30.5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3.4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且病程均超过2个月,诊断为慢性肠炎活动期,且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1.2 方法步骤 将168例慢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观察组80例,两组男女比例、年龄、职业分布、文化程度、病程长短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给予复方黄连素片30mg/次,每日3次(成都森科制药有限公司),疗程2周,比较患者腹痛、腹泻缓解情况结果以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除给予上述药物治疗,期间开展心理治疗,通过面谈与心理测试,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制定个性化心理治疗方案。主要采取:①理性对待和认真听取患者主诉,避免对患者的认知方式横加指责,应表现出充分的理解,可适时地提出其他的认知方式;②向患者讲解一些慢性肠炎的常识,使他们认识到慢性肠炎可防可治,增强其治疗的信心,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心理;③采用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和心理支持等疗法循序渐进推进治疗。观察组每周治疗3次,共6 次。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第1、3、7、14d记录腹痛缓解情况,治疗2周后检查便常规以及观察腹痛腹泻缓解情况,1月后统计治愈率以及有效率。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大便常规正常,无白细胞及病原体;显效:大便常规中少量白细胞或少量病原体;有效:大便常规中中量白细胞或中量病原体;无效:大便常规中大量白细胞或大量病原体。治愈率=痊愈、显效例数/病例数,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数/病例数。认定复发的标准:在判定为临床治愈的患者中,半年内出现上腹痛、恶心、暖气、反酸、烧心等3种以上症状的判为复发。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以 表示,各指标均数经Levene检验方差齐性,所有计量资料均经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腹痛缓解情况比较 治疗7、14d后,两组腹痛、腹泻症状缓解人数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腹痛缓解情况比较

3 讨论

研究表明,慢性肠炎是一种由多种因子影响和共同作用引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心理生理学的发展,认为心理因素易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失调,其对慢性肠炎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3]。慢性肠炎患者多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众所周知,当发生了不快乐的事情时,人就表现出愤怒、 恐惧、焦虑、忧愁、悲伤、痛苦等负性情绪,如果这些情绪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都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 ,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和内分泌失调[4]。当前常规药物治疗主要使用以“黄连素”为主的中成药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提升了慢性肠炎愈合率。但是此类治疗方案往往忽视心理治疗,容易形成依赖于消炎药物的思维,致使药物治疗的疗程拉长、疗效降低、复发率增高。因此,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恰当、可行的心理干预便显得尤为重要[5]。人的心理活动通常与情绪活动相关联。

综上所述,慢性肠炎的治疗,不仅要注意采用基础的药物治疗,不断推进新药研发提高药物有效率,还要注意结合心理干预,从神经内分泌的角度调节和改善患者生物活动情况。因此,在基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提高慢性肠炎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英等, 积极心理治疗对慢性肠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疗效的影响. 西部医学, 2012. 24(7): 第1353-1355页.

[2] . 杨淑梅与王秀云,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降低慢性肠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8): 第364-366页.

[3] . 黄裕明与何春玲, 心理治疗对药物治疗慢性肠炎疗效的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13): 第2378-2379页.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相关主体培训研究
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