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中职生心理问题及疏导原则

2015-10-21张文凤

素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摘要:本文归纳总结欠发达地区中职生出现心理问题与障碍的主要因素有:素质教育执行力度不够、教育体制不公平、施教不公平、家庭教育缺失、健康问题突出等等;并针对这些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与障碍,指出在学生工作中,应该在博爱、以人为本、尊重理解、真诚沟通、保密等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中职生心理问题 疏导原则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推进,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必须具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中职生是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生力军,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其劳动能力。因此,依据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个人的身心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职业教育的前提和根本。

随着招生体制改革,从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中职生逐步实行免试入学制度,学生素质的急剧下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素质教育执行力度不够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目标中,一直强调素质教育,然而,现实是:教师、家长过分追求学业成绩、不注重综合素质课以及所谓的“副科”,学生学业负担重,学生心理压力大、学业失败体验多;另一方面,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力度不够,心理健康课流于形式,大部分乡、村中小学没有心理辅导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成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生中尤为突出。

教育体制不公平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家庭社会地位低下是造成不公平教育的根本原因,导致部分家长、教师及学生对升学、就业产生绝望。其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和农村教育的相对贫困使这些地区学生获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

施教不公平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三字经》在开篇即颂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却没有真正做到以公平的方式来针对每一个不同的人开展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缺失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家庭经济贫困、单亲或组合家庭,留守家庭、严重性别歧视等因素,父母奔波于生计,缺少家庭规划,对前途绝望,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更谈不上引导孩子树立长远正确的人生观。很多边远山区的学生还必须面临饥饿、长途跋涉和恶劣自然条件的考验,尤其是留守儿童还要面对孤独、寂寞、无助和繁重的家务及农活。

健康问题突出 由于经济不发达,交通设施落后,居住条件恶劣,观念陈旧,缺乏基本营养知识和医疗保健服务,儿童在成长阶段遭受更多意外伤害,生理残疾、缺陷较多,许多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往往小病酿成大病、久病,同时埋下了嚴重的心理隐患,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绝望、敏感、焦虑、孤僻、冷漠、自卑、胆怯、犯罪趋向甚至双重人格。据国家相关部门在2008年4月份的统计,全国目前约有69万个行政村。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原因而得了精神疾病。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些普通心理疾病。

心理疏导的原则

博爱原则 博爱、善待每一位学生是一个合格心理辅导员的基本素质,中职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可塑性较强的青春期孩子,心理辅导员应以博大的胸怀去关怀善待每一位学生。像父母一样慈爱、宽容、呵护学生,对学生的疼痛冷暖、喜怒哀乐,教师要感同身受。在学校,教师就是学生的第二父母,面对每个不同性格、情趣、思想的学生,需要用同一颗博爱的心,用人格感化人格。

以人为本原则 对于一个投身职场的劳动者而言:“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更重要”。以人为本首先要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规避“保姆式”“裁判式”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自律、自强。其次是营造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鼓励、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集体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第三要灵活运用奖惩制度,让奖励成为学生进步的催化剂,把惩罚变成学生转变的原动力,和学生一起去面对各种心理问题。配合、鼓励学生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立生的本领,更主要应该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尊重理解原则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权,理解学生内心的痛苦和困惑。不能漠视学生的心理感受,更不能鄙视学生的心理障碍,热情关心学生,工作耐心细致,方法因人而异,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允许学生心理转变过程循序渐进和反复,允许学生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真诚沟通原则 相互信任是开展有效心理辅导的基本前提。真诚是获得有效心理辅导的基本保证。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一个人难免犯错,但不能一错再错。其次要让学生感受到心理辅导员与其沟通的诚意,愿意而且放心与老师交流沟通。

保密原则 心理辅导员必须对学生心理健康资料和谈话内容严格保密。不能把学生心理问题在近期本校作为案例公开,更不能作为社交闲谈的话题。多创造与学生单独沟通的环境或者方式,与学生交朋友,以便他们倾诉自己的困惑和烦恼,释放、宣泄不良的异常情绪,重新找到新的心理平衡点。

参考文献:

[1]马红艳.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应对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7期

[2]王雅菲.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温庆玲.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魏顺梅.《职校班主任应用心理辅导理念之实践与思考》,杭州教育城域网

[5]施小蓉.大中专生的心理挫折与调适方法[J].职教论坛,2002年24期

A paper on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iseases and Curing Methods of the Secondary School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Zhang Wenfeng (The Forestry Secondary School of Guizhou,Guiyang,Guizhou Zip Code:550201)

作者简介:

张文凤(1964-12-26),女,汉族,贵州凤岗人,硕士,贵州省林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林业有害生物及林业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欠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欠发达地区创新型政府体制机制优化策略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欠发达地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制度供给探析
欠发达地区制度模仿探究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浅议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