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错位”,试读《皇帝的新装》

2015-10-21汪小玲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错位布料骗子

汪小玲

假期中,阅读了孙绍振先生的《审美阅读十讲》,其中运用“错位”来分析人物,分析文本的内容让我难以忘怀。于是,在分析教材时,便也试着作了一点分析,以同大家交流。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传统的篇目,在初中教材中的地位可以说是难以撼动的。运用孙先生的“错位”来分析,也是可以读得有滋有味的。

错位一:在权力面前,真与假的错位,美与丑的错位,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令人震撼。童话一开始就讲出一个身份地位非凡的人物——皇帝。帝王家里无小事,皇帝穿衣,不用说也是大事,皇帝把穿衣当作大事,那更是大事了。在这个集大权于一身的皇帝面前,围绕权力打转的人们自然是处处小心,时时谨慎了。面对空无一物的织布机的官员,有谁会承认自己就是那个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呢?因为一旦承认,自己现有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去,成为全城人的笑柄。于是,并不存在的美丽布料有凭空了,还真具体特殊的能力。一个人这样说,另一个人也这样说,一群人都这样说,谁还敢肯定自己所见是真的呢?在这里,是权力,扭曲了真与假,扭曲了美与丑。

错位二:权利与义务的错位。文本一开始就告诉读者:他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如果是一般民众,喜欢新衣服到这个份上,也许还说得上是嗜好,可放在一个皇帝身上,自然就显得很不同寻常了。因为皇帝本身给人的定位是治理国家的,得关心军队,关心民众,关心国家的一切的。虽然皇帝也是人,但他毕竟不是普通人,手握巨大的权利,就应该承担更大的义务。而这里,就相反,他只关心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他在更衣室里。”在这种权利与义务的错位里,展现了一个怪异的形象,有了这样一个怪异的开始,后面出现的一系列表现,就水到渠成了。

错位三:作者精心构筑的一个错位,那就是“骗”与“被骗”的错位。文本明确表示,来了两个骗子,但这是两年高明的骗子,他们精准地抓住了权力面前人们的心理,用两个奇怪的特性来达到他骗人的目的,一是“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二是“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第一个奇怪特性,其实是建立在一个虚假的基础之上的,那就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布料的基础之上的。可以想像,连这个的布料都不存在,那这个“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的逻辑还存在吗?可就是在这个荒谬的逻辑面前,人们被另一层看不见的权力色彩蒙蔽了,失去了最基本的辨别能力,很干脆地落入了骗子的陷阱中,心甘情愿地“被骗”了。在这样的“骗”与“被骗”中,人的判断力在权利面前的脆弱就看得再明白不过了。

错位四:心理强大与虚弱的错位。在这“神奇”的布面前,皇帝“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大家也都渴望借着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这些地方充分体现出他们心理的强大。而面对根本就不存在的布料时,他们的强大心理,在瞬间就崩溃了。老大臣想:“愿上帝可怜我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見布料。”诚实的官员:“我没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皇帝也不例外:“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什么也没有看不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是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皇宫里的人是这样,那些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可这一切被一个天真的声音破坏了:“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在这个天真的声音里,人们内心的虚弱就显现出来了。从“天真的声音”出现,到“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再到“‘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其实更虚弱的是皇帝,一方面“他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另一方面,却“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虚弱。在这里,人性的弱点在错位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错位五: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错位。皇帝既想得到漂亮的新衣服,又可以通过新衣服来辨别自己身边的人是否是愚蠢的或是不职称的,人们想通过皇帝的新衣服来测验他们的邻人有多么笨或者傻。这些想法,建立在一个并不存在的布料面前,可见这些主观愿望是多么的可笑,而且,大家似乎都没有想到自己是否是愚蠢或是不称职的。而这个潜在的意思可能更具讽刺意味。而事实上,大家都与客观实际相去甚远,都被客观事实骗得团团转:谁又是真正聪明的,谁又是真正称职的?在主观与实际的错位里,所揭示的道理令人深思。

在文本中,作者构筑了层层错位,把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利”与“害”的冲突,在这个冲突中,人们自然是“趋利避害”的.可事实上,当人们得意地偷笑时,却没有发现自己不但没趋利,反而落入了“害”的包围。我想,在这个童话故事里,作者也许是想告诉我们:骗子其实就在我们心里。

猜你喜欢

错位布料骗子
智海急流(一)
陈五:上钩吧,骗子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洗水soft fabric
小裁缝
路遇骗子
挟布黑板擦
角色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