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研究
2015-10-21刘文芳
刘文芳
摘 要:通过对临沂卫生学校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测试,经分析研究发现,单亲家庭学生存在对人焦虑、孤独、过敏、恐怖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双亲家庭学生。根据多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初步探析其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策。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分析研究;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文化、价值观的冲击,特别是新婚姻法颁布以后,我国的离婚率迅速上升,单亲家庭正逐年呈上升趋势。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每所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的稳定,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在14~19岁之间,是心理变化最激烈、产生心理困惑冲突最多的时期。且绝大多数学生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素质普遍较低,在学习、心理等方面表现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有其独特价值。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研究,不仅应从思想、行为习惯和社会不良影响等层面入手,更应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单亲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教育干预对策。
一、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临沂卫生学校在校1~4年级学生,年龄14~19岁,共计5127人。其中,双亲家庭学生4291人,约占83.69%;单亲家庭学生836人,约占16.31%。
2.研究内容
该调查对被试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1991年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Mental health text)作为测试材料。
3.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临沂卫生学校在校生共发放测试问卷5670份,回收有效问卷5127份,然后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用SPSS10.0统计。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调查结果
双亲家庭和单亲家庭心理问题检出率对比见表1,分量表检出率见表2。
表1 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n(%)]
■
表2 分量表检出率[n(%)]
■
2.调查结果分析
MHT测验中,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1~55分之间者为正常;在56~64分之间者为心理健康有问题;64分以上者则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严重的不适应行为,可认为其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已构成心理障碍,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由表1可知,单亲家庭学生总焦虑倾向标准分正常者只占被测人数的50.96%,而双亲家庭学生占80.98%;至少有一项超过8分者单亲家庭学生也明显高于双亲家庭学生。这说明单亲家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几率更大。
由表2可知,临沂卫生学校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依次是:对人焦虑(33.97%),孤独倾向(26.91%),过敏倾向(22.37%),恐怖倾向(9.93%),自责倾向(9.45%),学习焦虑(8.04%),冲动倾向(5.38%),身体症状(4.31%)。可见,对人焦虑、孤独、过敏和恐怖是单亲家庭学生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讨论
单亲家庭是与双亲家庭相对的一种特殊的家庭结构类型。由于家庭中夫妻离婚、一方死亡、遗弃、分居或其他原因,形成了只有父亲或只有母亲的家庭。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家庭离婚率的迅速攀升是单亲家庭数目日渐增多的主要原因。由于家庭生活的变化以及家庭情感的骤变,使单亲家庭的学生精神受到巨大的创伤,从内心深处自认为是被抛弃的孩子,不少学生有沉重的精神负担,认为父母的离婚使他们产生羞耻感,唯恐他人谈起自己的家庭。对外界的态度过分敏感导致他们或自暴自弃,或对社会有对抗情绪,戒备心强,难以与人合作。学校及社会对单亲家庭存在的歧视和偏见,使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压力加重,表现出冷漠、敌对等情绪。单亲家庭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容易极端,要么是溺爱有加,要么是爱的贫乏,这都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严重破坏,出现自卑、孤独、抑郁、放任、暴躁等心理缺陷。如何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四、对策
1.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进行个性化关怀。
2.正确对待单亲家庭学生,不厌烦也不过分同情。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弥补单亲家庭學生性格心理缺陷。
4.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5.加强对单亲家庭的指导联系,办好家长学校,积极构建学校和家庭的互动教育网络。
6.帮助学生改善家庭关系,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
7.加强对学生群体分层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8.以集体的力量感染单亲家庭学生,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谢焱,高松.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家,2011(10)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