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语·齐语》里的人物形象分析

2015-10-21薛瑞菊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鲍叔牙国语齐桓公

薛瑞菊

摘要:《国语》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语书,《国语·齐语》以对话为体,塑造了以下几个人物形象:以齐桓公为代表的求贤若渴、雄心有为的国王形象,以管仲、隰朋、鲍叔牙为代表的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臣子形象。

关键词:《国语·齐语》;齐桓公;管仲;鲍叔牙;隰朋

《国语》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语书,《国语·齐语》以对话为体,塑造了以下几个人物形象:以齐桓公为代表的求贤若渴、雄心有为的国王形象,以管仲、隰朋、鲍叔牙为代表的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臣子形象。

一、齐桓公人物形象。

《齐语》塑造了齐桓公求贤若渴、有雄心有作为的君主形象,桓公既是贤明的君主,又是具有实干精神的改革家。

齐桓公的贤明之处首先体现在不计带钩之仇任用管仲。公子小白在登上王位的回国路上曾被管仲射中了衣服上的带钩,登上王位后不计前嫌接受鲍叔牙的推荐亲自到郊外迎接管仲,对他进行三次熏香沐浴。“比至,三衅、三浴之。”①

其次,桓公拜管仲为相后,以富国强兵之道问管仲,在施政的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的贤明和实干精神。齐桓公以“成民之事”、“定民之居”、“称霸诸侯”“举荐贤人”、“军政之道”、“南伐之事”问管仲,管仲从治国、治军、为政、发展经济这几个方面回答桓公,这体现了齐桓公为政早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大兴改革的史实。桓公为政既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终于登上霸主地位。

二、管仲的人物形象。

管仲既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又是杰出的军事家、经济学家。《史记·管蔡世家》记载管仲的家乡是颖上,周的同姓,管国之后。齐桓公登上王位以后,欲以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认为自己在五个方面都不如管仲,只有管仲能辅佐桓公称霸诸侯: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②

鲍叔牙说管仲在五个方面比自己更适合当齐桓公的宰相,“宽惠柔民”,韦昭注:“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民。”治理国家不失其根本,“立于军门”言管仲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登上王位以后亲迎管仲于郊外,拜相,以富国强兵之道问之。管仲要求齐桓公要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四个方面加强改革,以此才能当上春秋五霸的霸主。这些方面体现了管仲作为一个大政治家的风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史记·管晏列传》也有记载: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③

管仲字夷吾,颍上人,少时与鲍叔牙交好,鲍叔牙知道他是个贤人。管仲家里贫困,常占鲍叔牙便宜,鲍叔牙却不计较,始终对管仲很好。历史上的“管鲍之交”说的就是管子和鲍叔牙的友谊,是历史上的佳话。

三、鲍叔牙的人物形象。

《国语·齐语》结尾部分写道:“唯能用管夷吾、宁戚、隰朋、宾胥无、鲍叔牙之属,而伯功立。”韦昭注:“五子皆齐大夫也。”④鲍叔牙与隰朋是齐桓公时期的两个重臣,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简文中记载了鲍叔牙与隰朋的事迹,他们的事迹也见于传世文本。鲍叔牙生活的年代在齐僖公至齐桓公时期,鲍叔牙的官职为大谏,鲍叔牙为人太直。《吕氏春秋·贵公》说:

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⑤

郑注:“比犹亲也。陈奇猷校释:“此文谓鲍叔牙视不若己之人则不与之亲近。”“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高注:“念人之过,必亡人之功。不可为霸者之相也。”这句话说鲍叔牙的为人比较狷介,善于记住别人的错误。

《史记·管晏列传》记载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管仲说: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⑥

鲍叔牙小时与管仲交好,“管鲍之交”青史留名,他们从经商到从政辅佐桓公治理国家,两人的一生成就了许多佳话。从政后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輔佐公子纠,前686年齐国内乱齐襄公被杀,桓公在惊险中即位,欲以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向他推荐了管仲,他认为自己在五个方面不及管仲。

四、隰朋的人物形象。

隰朋经常在桓公左右,辅佐朝政,管仲生病、去世前后,隰朋在桓公左右协助治理国家。据传世文献记载,隰朋有优异的政治、军事才能,对外善于外交,对内左右逢源,敢于直谏国君。《吕氏春秋·勿躬》记载:

登降辞让,进退闲习,臣不若隰朋,请置以为大行。⑦

《新序·杂事》记载:

管仲言于齐桓公曰:登降揖让,进退闲习,臣不如隰朋,请置以为大行。⑧《春秋左传注·僖公九年》传云: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⑨

说的是隰朋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曾率领军队与秦国军队交战,俘虏晋惠公而归。

《国语·齐语》结尾部分写道:“唯能用管夷吾、宁戚、隰朋、宾胥无、鲍叔牙之属,而伯功立。”韦昭注:“五子皆齐大夫也。”⑩管仲、鲍叔牙、隰朋同是桓公时期的重臣,共同辅佐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业。

参考文献:

①徐元诰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17页。

②徐元诰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15-216页。

③(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131页。

④徐元诰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41页。

⑤(战国)吕不韦,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⑥(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六),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410-4411页。

⑦(战国)吕不韦,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9页。

⑧马世年译注:《新序》,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152页。

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1990年版,第330页。

⑩徐元诰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41页。

参考文献:

[1][美]王靖宇:《中国早期叙事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2]徐元诰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版。

[3](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4](战国)吕不韦,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马世年译注:《新序》,中华书局2014年版。

[6]杨伯峻:《春秋左传注》,1990年版。

[7](清)戴望:《诸子集成·管子校正》,中华书局1978年版。

猜你喜欢

鲍叔牙国语齐桓公
管鲍之交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学习国语的积极性
容祖儿《一百个我 国语新曲+精选》
鲍叔牙与管仲
齐桓公遇委蛇
齐桓公大败山戎
齐桓公:交际中的人格魅力
齐桓公:缘何能成为“五霸之首”
品悟经典
妈,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