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迁移

2015-10-21李晓燕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习迁移教学手段学习效果

李晓燕

摘 要:学习迁移在教学中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习正迁移,防止学习负迁移,强化学习总体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框架体系,有效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多运用类比式的教学手段,分析教材,结合实际,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等,切实完成教学三维目标。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迁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迁移;教学手段;学习效果

教学中经常有这样一个现象:成绩一般或较差学生对学习高中物理有一种畏惧心理,他们觉得不论是以前读初中,还是现在读高中,学习物理都是非常难的。分析其原因,大都是因为这些学生课上认真听讲却不积极思考;课后复习背诵却不加以理解;作业生搬硬套却不懂得灵活应用;试卷天天做却不加以归纳总结。最终归结一句话,就是他们完全忽略了在学习化学中要培养自身的学习迁移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正迁移能力呢?

一、构建知识框架系统,形成学习迁移基础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学习领悟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扎实钻研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增强教学的目的性。教学中,要把握好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把握全体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主线,幫助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框架体系。比如,在教学“力学”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力,接着讲述什么是运动和运动的基本规律,最后再推出教学的主要内容: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并在此时教给学生一些分析力学问题的思路。

二、精心设计安排教学程序,为学习迁移创造条件

教学新知识时,要充分运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理解新知识,让学生从原有知识体系中发生学习迁移。教学新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相关物理知识,让学生从原有知识结构中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衍生点,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将学习的新知识、新内容纳入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中,让知识发生学习正迁移。

三、强化比较分析,促进学习迁移发生

物理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用类化或比较方法实现新知识的延伸,达到学习迁移的目的。比如,在教学高中物理教材中“质点”“单摆”等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列举一系列不同的例子,并对这些例子进行比较、分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最后总结出这些概念。

四、重视课内外练习,积极提供学习迁移训练

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知识,让知识解决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这也是一个学习迁移的过程。作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知识应用和学习迁移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在知识应用的同时强化学习迁移能力的形成,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龚自坚.物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正迁移”的训练[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5).

编辑 董慧红

猜你喜欢

学习迁移教学手段学习效果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学习迁移理念在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英汉两种语言的学习迁移及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