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乞利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矛盾冲突
2015-10-21高红
高红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利马扎罗山上的雪》被马尔科姆·克莱誉为其“最有成就的作品”。这篇小说的技巧有许多出色之处。对于这篇小说中大量电报式的、却鞭辟入里的经典句子、构思精妙的自然象征、以及娴熟运用的意识流技巧,许多评论都有提及。除此之外,这篇小说的矛盾冲设计安排的也相当出色,可谓小说的亮点之一,然而至今评论界对这一方面的关注比较少。小说没有过多的具体行动,而是包含着多重、复杂而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独具匠心,巧妙交织,对于表现小说的主题以及艺术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卡洛斯·贝克曾对这篇小说作出中肯的评价:“乞利马扎罗山上的雪”是一篇“关于对抗的小说”。
尽管篇幅短小,小说中却包含着三对平行的矛盾冲突。
一、哈里和妻子海伦的矛盾
这对主人公夫妇的争吵几乎贯穿故事始终。由于伤腿流血,哈里困在小屋子里心情抑郁,故意和海伦找茬吵嘴,企图用尖酸刻薄的恶语羞恼甚至伤害妻子。他把她叫做“残忍的傻子”、“富有的泼妇”,甚至当面放言说他从未爱过她。也是为了惹恼妻子,他不停酗酒,这又加剧了他的死亡。另一方面,尽管海伦大多数的时候保持自控,尽量迁就哈里,但仍然有忍不住的时候,也偶尔还嘴。她指责他在危机面前表现得“像个懦夫”,做事像个“恶魔”。
这对夫妻之间的摩擦是哈里对海伦根深蒂固的怨恨导致的。
首先,在哈里德眼里,海伦是“破坏他天才的人”,是她导致他创作生涯的失败。她用她“该死的钱”给他提供的所有舒适的物质条件和物质享受使他的“天资被钝化了”,“使他继续工作的意志变得软弱”,结果他实现创作伟大文学作品的理想成为泡影。尽管“当他到她那儿的时侯他已经完了”,但也不算完全堕落。她用婚姻破坏了“他旧生活中剩余的东西”,挫败他洗心革面、重头再来的决心。所以,尽管哈里知道他不应该把自己的堕落全部归罪与海伦,但他总忍不住对她冷眼相向。毫无疑问,哈里这么想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海伦的生活方式很奢靡,这对哈里产生了消极影响, 导致他道德和艺术上的下降。评论界对此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卡洛斯·贝克评价道:“….这个女人为哈里的困境埋下伏笔”。阿瑟·瓦尔德霍也写道:“(哈里)忍受一个女人的欺负,这个女人的声音与土狼那‘奇怪的,与人的声音极其类似的,近乎哭泣的声音巧合一般地神似。”
其次,哈里對海伦的成见也源于他对自己婚姻生活的不满。哈里没有爱过海伦,而且他对海伦生活的世界也没有归属感。他们的婚姻不过是海伦不可抗拒的“血腥的金钱”诱惑的产物。所以,用贝克的话说,“他取的是金钱”。因此,作为一个对爱情非常看重的男人,哈里的内心承受着剧烈的痛苦,不由自主地对海伦表现出厌恶之情。
二、哈里与死亡的矛盾和争斗
在故事的开端作者就提及了这一矛盾:“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一点也不疼”。(不疼指的是坏蛆病的最后阶段。)自从哈里感觉到死亡的最初威胁以后,他就坚持不懈地与其做着决绝的斗争,这一斗争贯穿故事始终。残忍的死亡不断折磨着哈里,在他醒着时,死亡幻化成凶恶的秃鹫和呜咽的土狼的形象折磨他,在他进入梦乡或精神恍惚的时候,死神不停地在他脑海中浮现他从前经历过的杀戮和灾难,以此摧残他的精神:被流放的战俘在白雪皑皑的山峦上死去;奥地利人在一个寒冷而晴朗的圣诞节被美国飞行员扫射;一个破产的旅馆经理上吊自杀;穿着裙子的希腊逃兵被自己的长官屠杀,还有受重伤的炸弹指挥官被困在电线中,乞求每个人把他射死。哈里面对着日益临近的死亡,感到“一种巨大的疲惫和气愤”,他对自己的信念始终坚贞不渝,不时地试图把死亡驱逐。一开始他默默地抗争,但最后他开始大声责骂诅咒:“你还留着该死的一口气呢,…你这可恶的私生子。”但不幸的是哈里在和死亡打一场必输的战役,死亡一步步、不可抗拒地逼近哈里。最后,“它占据了他的身体,把全部的重量压在他的胸膛,…在那里蜷伏下来了。”
哈里在接近死亡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求生意志,和死神做垂死的斗争。正像典型的海明威式的主人公一样,他坚强而不畏惧死亡。他希望自己可以活下去,因为他需要时间实现自己伟大的文学理想。在即将来临的死亡面前,“使他难过的,…是所有还没付诸笔端的文学财富,都将和他一起进入坟墓。”
三、哈利与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这是小说中最核心也是最剧烈的矛盾。卡洛斯·贝克这样评价说,小说是“一个自我与另一个自我的对峙”。首先,哈里内心的矛盾表现为他人格的两个对立面产生的剧烈斗争:他的事业心、进取心和懒散无为、沉溺物质享受的倾向之间的斗争。一方面,他对艺术虔诚而执着地追求,极其渴望成就高超的文学造诣。对他来说,对艺术的忠诚是最重要的事。然而另一方面,他也沉迷于物质享受不能自拔。“当他爱上另一个女人时,这个女人总是比前一个更有钱,”这并不是偶然,也不是“巧合”。尽管他反感富人,但他爱慕、贪图他们享受的奢华生活。因此,他内在的两种倾向产生了剧烈而持久的碰撞,他不断被这两种欲望所牵扯。当他沉溺声色,不求上进的时候,他总是被一种强烈的负疚感所折磨。他下决心杜绝不良习气对自己的影响,“试图走出颓废的状况,再次达到人格的完整。”非洲之行是他“重整灵魂”、获得新生的最后努力。然而,由于意志力薄弱,他不能扭转局面,重新开始。他无法抵抗奢侈享乐的生活对他的诱惑,他不能阻止自己“变成他所唾弃的样子”。
其次,哈里内心矛盾的另一个表现是他不可磨灭的负罪感。他的内心充满负罪和懊悔的感觉,进行着残忍的自我谴责。哈里自知时日不多,认真地回顾自己的过去,严格地考量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通过批判式的回顾,哈里得出结论:造成他毁灭的始作俑者正是他自己。尽管他试图归罪于海伦,但他仍旧明白是他自己选择和她结婚,并分享她奢侈的生活。他的婚姻是他堕落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他的意志力薄弱,贪图财富,他自己也明白,找到更有钱的妻子们是他自己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他总是自嘲式地说起这些,他毁灭了自己蒸蒸日上的文学事业,因此没有逃脱最终的命运:
“他破坏了自己的天分…。他荒废才能,背叛自己的信仰,因酗酒而眼光迟钝,懒惰倦怠势利,傲慢偏颇,沽名钓誉,这些都毁损了他的天性….他不使用自己的天赋,反而把它用做交易手段。”
哈里认识到残酷的事实后,受到了很大打击,陷入巨大的自我折磨中不能自拔。哈里不留情面地批判自己的错误行为,与自己做着坚决斗争。在死亡将来临的前夕,他恨自己的妻子,恨死神,但他更痛恨自己。毫无疑问,哈里所认识到的这一结论是正确的,他应该对自己的悲剧负责。除了外在的因素,他自己的弱点导致了他事业和生活的失败。
从技巧的角度,《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矛盾有许多显著的特征。
首先,它们在形式上虽然各不相干,但实际则成为一体。尽管小说中的三对矛盾彼此平行,但实际上它们彼此密切相关,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哈里的内心斗争是核心部分,哈里和海伦的斗争则是表象。在哈利和死亡的角斗中,他也和海伦的腐蚀以及自己的缺点作着斗争,当他和自己的妻子争吵的时候,他也在和自己、和即将到来的死亡争吵。
其次,小说中的矛盾不局限于故事所处的时空之内。这些矛盾在小说开始前很久就已经存在了。事实上,小说展现的知识矛盾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是整个矛盾的冰山一隅。哈里和海倫的矛盾一结婚就出现了。哈里是一个善于观察而敏感的人,他轻易就发现海伦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艺术追求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很自如地有一种强烈的抵制心理,并付诸过行动,但是从未成功过。其次,作为一名目睹战争和生命毁灭的老兵,哈里难免恐惧死亡。所以,“它困扰他许多年”。同时,他也害怕自己在伟大的艺术追求实现之前就死去。哈里的内心斗争很可能由来已久。自从在战争中经历了“从未想过…谈论…甚至不忍谈及的恐惧事件”,哈里德价值观变得四分五裂,为战争后自身道德和艺术的堕落埋下了伏笔。然而,哈里不甘堕落,仍固守理想,因此当他自身的堕落一出现,他就开始与其斗争。
再次,与其它小说不同的是,“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矛盾大多是通过内心活动而不是具体行动表现出来的。除了哈里和海伦的争吵从外部表现了他们矛盾的一部分,其余矛盾都是通过哈里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现在状态的思索中以隐晦的方式展现的。毫无疑问,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在展开矛盾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不论醒着、梦中、或者在半梦半醒的状态,小说通过意识流技巧揭示了哈里的内心活动,由此完全解开了哈里内心潜藏的矛盾。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出版之后经久不衰,备受读者喜爱,现在已成为耳熟能详的文学经典。分析其成功的原因,矛盾的巧妙编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小说的技巧特色之一,这些矛盾在表现多重主题,增加小说艺术魅力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而这些矛盾最终在塑造令人敬仰的海明威式的英雄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正像沃特·威廉姆所说的那样,“他最终战胜了阻止他接近无限美好的消极内心力量…尽管他犯了错误,但他从未放弃追求,…他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一样,直面自己的缺陷,上下求索,追求不止,从这个角度看他已达到了成功。”
参考文献:
[1]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M].陈良廷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2]邵锦娣、白劲鹏.文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