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27例临床分析

2015-10-21王桂兴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诊断效果

王桂兴

【摘要】目的:观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27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诊断进行重点探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的疾病确诊率81.5%、误诊率14.8%、漏诊率3.7%;所有患者治疗后α-HBD、AST、CK-MB、CK、LDH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66、9.71、5.43、10.09、82.62,p<0.05)。结论:临床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应综合分析,采用心电图进行检查,避免漏诊误诊,利于患者早期治疗,根据其病情应用药物治疗、溶栓治疗等进行对症处理,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45-02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较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有心肌酶谱改变及心电图演变[1]。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模糊,易误诊、漏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加重患者病情,危及其生命。临床早期治疗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可缩减梗死范围,恢复心肌供氧及血管通畅,改善预后[2]。笔者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27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点及早期治疗进行探讨。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内科共收治27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7.1±3.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23h,平均时间4.3±3.7h;合并有吸烟史20例、脑卒中病史2例、糖尿病史13例、高血压病史18例、高脂血症14例、冠心病史25例;异位痛4例,头晕、晕厥6例,上腹部疼痛12例,胸闷、心悸5例。

1.2 方法

我院27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电图进行检查,观察所有患者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谱、梗死部位。未确诊前,给予患者纠正心力衰竭、消炎、解痉等对症处理,确诊后,给予患者抗凝(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扩张冠状动脉(硝酸甘油)、营养心肌、吸氧、卧床休息、心电监护等治疗,若患者处于早期,则给予其溶栓治疗[3]。治疗结束后,观察心肌酶谱。

1.3 观察指标

观察我院27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及治疗前后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变化情况。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EXCEL(2003版)进行校正,清洁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我院27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分析,确诊22例(81.5%),误诊4例(14.8%),漏诊1例(3.7%)。

2.2 我院27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α-HBD、AST、CK-MB、CK、LDH等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后α-HBD、AST、CK-MB、CK、LDH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66、9.71、5.43、10.09、82.62,p<0.05)。

3 讨论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多样,且隐匿性较强,不易诊断,延误治疗。发病原因[4]:(1)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吸收了坏死物质,引发血沉增快、发热;(2)患者发生下壁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缺氧、缺血,发射迷走神经,刺激坏死心肌,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3)交感神经坏死,痛觉反应迟钝;(4)因心律失常或心排血量降低,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晕厥、头晕;(5)颈动脉窦反应较差;(6)管壁狭窄,心肌长期缺氧、缺血而变性、纤维化,降低疼痛敏感性;(7)老年人普遍具有较差的神经系统敏感性。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因心脏舒缩力不协调或减弱所致,而表现为腹胀、呕吐、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者与降低心排血量引起组织灌注不足、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等有关,常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胆绞痛、消化性溃疡等疾病[5]。临床一般应用心电图检查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通过观察患者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谱、梗死部位,对疾病进行诊断。对于心电图导联不充分或心电图表现不明显者,仅做12导联不能将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心电图演变非S-T段提高或无病理性Q波,过早否定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漏诊、误诊。因此,采用心电图检查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可检测心肌酶学,动态观察心电图,行导联心电图。本研究中,27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后,确诊率81.5%、误诊率14.8%、漏诊率3.7%。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利于患者及时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溶栓治疗等,以药物治疗应用最为广泛,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效果良好[6]。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吗,病情均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治疗后α-HBD、AST、CK-MB、CK、LDH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66、9.71、5.43、10.09、82.62,p<0.05)。说明早期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可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对症处理,有效降低α-HBD、AST、CK-MB、CK、LDH等指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临床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应综合分析,采用心电图进行检查,避免漏诊误诊,利于患者早期治疗,根据其病情应用药物治疗、溶栓治疗等进行对症处理,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參考文献:

[1] 汪佑诚,王丽.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9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1882-1883.

[2] 李茂查.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8):947-948.

[3] 王海涛.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11):1712-1713.

[4] 王洪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47-148.

[5] 霍忠信,秦灵芝,马跃龙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200.

[6] 王长立,张霞.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四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z1):151-152.

猜你喜欢

诊断效果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