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国学经典里的生命关怀
2015-10-21黄俐婷
摘 要:阮籍、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两个代表人物,无论在作品还是个人思想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影响力。本教学从时代背景、性格分析、作品细节来引导学生们了解二人对生命的关怀意识。
关键词:竹林七贤;国学;生命关怀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精髓,具有深刻的内涵,它荟萃了中国上下五千多年,古人对天人、对生命、对家国入木三分的洞见,是国人对行为、生活、生产、思维方式的高度凝练,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执行会长邓卫东最近提出,国学可以分为自然国学、生命国学、家庭国学和公益国学。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具有创新意识、颠覆意识的朝代之一,因为魏、汉、吴三国混战不休,政权更新频繁,再加上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多种文化元素相互渗透,为国学贡献了许多有价值的素材。而在魏晋的竹林七贤中,最受时人与后人关注、所取得影响力最大的当数阮籍与嵇康两人,他们的作品里处处显现了深邃的生命智慧。所以,以这两人作品里蕴藏的处世之道、保身之道和养生之道,来教导学生认知国学中的生命关怀,就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一、以时代背景切入,谈处世之道
个人所处的环境与独特的性格,决定了他在生活中的不同处世之道。
阮籍的世代家族皆为儒学,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内,他自己也有以经学济世的志向。但由于国家长期混战,人们朝不保夕,阮籍生活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一直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来寻求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他为人傲然,在痛苦的清醒中不屑与所谓的名教士人打交道,对不喜欢的人常以白眼视之,他任性不羁,从来都是与礼教条规相悖。不仅如此,阮籍还对名教持批判的态度,他认为,世俗的一切行为看似符合道德,实际上却有害于国家、社会,更有害于自身性命,与人成为人本身相悖。
嵇康才情出众,官拜中散大夫,但因对把持政权的司马氏集团不满,长期不仕。他纵情于山水,忘我于村野之间,饮酒服药,游山访仙,欲与世事隔绝。但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嵇康终究脱离不了世俗的羁绊,想要回避,但却偏有一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他对司马氏政权虚伪腐朽的本质有着异常清醒的认识,他毫不掩饰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只有挖掘时代背景,来引导学生感受二人的区别,来深入了解阮籍与嵇康在人生态度上的不同选择。
二、以性格分析入手,谈保身之道
“性格决定命运”“思想决定态度”,引导学生们通过这些简单直白的现代语来揭示一个人因性格而走出不同的人生模式,就更加容易理解阮籍和嵇康的生活观与价值观。
在乱世中保持生命的清白,享受自由,又能保身全命,便是阮籍对生命的追求,在战乱中,也许“归隐”才是士人保命的法宝。但同时阮籍又是一个清醒的人,幻想超越一切只不过是难得糊涂,他不会一味沉浸于想象中。于真实、虚伪、丑陋的社会,醉酒让阮籍免去了不少祸害,除了酒醉昏酣免得失语外,阮籍更是口不论人过,尽量保持沉默,面对钟会这类不安好心、狐假虎威的卑劣小人,他更是不屑一顾。
嵇康比阮籍性格刚强,在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后,一心归隐,好《老》《庄》。嵇康很清楚自己反对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他认为真正值得珍贵的是人们生命本身,名位不仅不能为生命本身增添什么,相反往往还会成为生命的负累与祸根。道家思想给了他追求纯粹自我生命保养的妙方,嵇康闲时便采药游山泽,在得意恬适时,便忘记归返。
“嵇康思想浮杂难求其统系”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仅以性格就可以剖析阮籍与嵇康追求人性的独立,个性的自由和生命的超越,但又并非仅仅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生命价值,而是在力图为社会群体中那些异化的人性找回生命本真的状态。
三、以作品细节阐述,谈养生之道
文学作品表达的不是“个别”真实,而是“一般”真实。如何使短暂的生命得以延长;岁月易逝,如何增加生命的密度与长度,阮籍与嵇康在养生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阮籍虽没有专门的养生方面的文章,但他的《达庄论》和《大人先生传》便透露过一些养生的主张。嵇康就比较专注于这方面的研究,专门的论著有《养生论》,两人的不少养生观很是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由于人生阅历尚浅,对于养生知之甚少。作为教师,要善于浅化白化复杂隐晦的古文内容,才能让他们了解两人的养生选择。
阮籍、嵇康认为,养生重要在于养性,养性才能养生,养生才能延年。阮籍说:“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即由着自己的自然本性生活,“人生天地之中,体自然之形。身者,阴阳之积气也;性者,五行之正性也。”也就是说,人和人性都是自然的产物,人生在世应“循自然而性天地”。嵇康主张的养生之法是静心怡性与服食良药的结合。他认为应当做到不营“名位”以“保神”,不贪“厚味”以“全身”,把心理修养和生理锻炼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生,愛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客观地说,他的养生论,即将神养和药养巧妙地结合,心理和生理相互兼顾的观点是有其合理性的,不贪厚味,更是符合现今提倡的养身之法。
阮籍主张“任性从欲”,他认为自然万物都是各按其意愿生存的,不要人为地压制自己的欲望。但是,阮籍主张任性从欲,并非提倡放荡形骸的生活,并非宣扬感官享乐主义,而是指在道德修养达到高境界后,将真正符合人的本性道德意识化为人的自我意识后,在精神和行为上从心所欲,自满自得。嵇康也赞成从欲,他也提倡“人性以从欲为欢”,认为情欲的存在是人性的自然,既不能灭也不能除,而应该通过内心修养,使欲望进入自然无为的境地。但一另方面,嵇康又主张淡泊寡欲,不追求荣华富贵,不贪慕声色享乐,提倡“以大和为至乐,则荣华不足顾也;以恬淡为至味,则酒色不足钦也。”他之所以主张节欲,也是因为情欲的放纵同样会使人背离人性,伤害生命,这仍然体现了他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珍重,对生命的关怀。
只有将二人的作品归类、并撸成一条线来解析,才能了解他们无论在诗歌影响及人格影响方面,都是当时人们标榜的学习对象,而两人对生命的关怀,更是对后人在养生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罗宗强.论阮籍的心态 [J].《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4期
作者简介:
黄俐婷(1984~),女,广东东莞人,汉族,现职称:助理讲师(初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