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完善

2015-10-21牛彦欢

速读·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阶段性邓小平

摘 要: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开始萌芽、形成和发展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日漆成熟,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必然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关键词: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阶段性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就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前提下,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苏东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成败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1978年以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阶段

(一)理论发端阶段(从1978年12月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0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邓小平在文革后复出開始主政时,就反复思考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他认为党在酝酿、提出和确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阻力是思想僵化。于是1978年12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提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民主又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这期间,邓小平同志认真思考了我国政治体制的弊端,因此,邓小平强调民主与法制这两方面都应该加强,并且在一系列会议上还提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基本内容,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1980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主要讨论了政治休制改革问题,邓小平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在讲话中邓小平首先阐明了包括他在内的许多老同志不再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原因是为了“改善领导制度”接着,邓小平尖锐指出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弥端,那就是官僚主义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并深刻分析了产生上述弊端的主客观原因。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及主要内容。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轮廓构建阶段(从1980年底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的召开)

这一时期,高层在酝酿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社会下层尤其是青年学生和其他知识分子也开始探讨政治体制改革,这样,就构成了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邓小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又开始反思全面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邓小平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否则政治体制改革将阻碍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的上述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充分体现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之中。十三大政治报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构建了轮廓,勾画了蓝图。

(三)理论完善阶段(1987-1992)

从党的十三大至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讲话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完善时期。1989年“六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特别是中央领导层,开始对政治体制改革越来越心存畏惧,采取了竭力回避的态度。而随着权贵阶层和既得利益阶层的逐渐形成,他们对涉及权力和利益调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抵触越来越“自觉”,逐渐由“自在”走向“自为”。政治体制改革更加需要去思考如何坚守住社会主义性质,如何坚持党的领导,需要更好的抵制住西方世界的和平演变。这些都是摆在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的严峻问题。此外,邓小平特别强调政治稳定的重要性,认为政治稳定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之中。在此规定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有七大方面的任务即党政分开,权力下放、精简机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若干制度,法制建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党政分开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

邓小平认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主要是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改革那种不恰当地把各种权力集中于党组织及其领导人、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领导方式。

(二)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难点。原有干部人事制度管理模式单一,而且缺乏一整套严格的培养、选拔、任免、考核、奖惩、监督、退休等制度,因而不仅造成许多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而且干部队伍缺乏竞争意识,许多平庸之辈长期占据某些重要或关键领导岗位,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从而使党和国家机关缺乏应有的生机活力,形成死水一潭的局面。因此,改革和完善干部人制度势在必行,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三)权力下放问题与处理好法治和人治、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认为权力下放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有一个重点。他提出:“权力要下放,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同时地方各级也都有个权力下放的问题。”“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要处理好法治与人治,党和政府的关系。”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各项权力理应都是人民意志的产物。所有掌权者都是人民的“公仆”,理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要接受包括人民在内的广泛监督。因此,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理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邓小平政治理论的局限性

(一)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任何思想都有其历史的局限,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也不例外

任何真理只能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寻求发展,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科学的、正确的理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它必然会不断的以新形式出现,但是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精髓实质是否能够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突破点,成为它能够超越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当今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权力过分集中问题应该成为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实现超越的主要障碍。

(二)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过程看,某些特定时期的重要论断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进入80年代中期后,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高涨,深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和紧迫,改革的重点无疑是以高度集权和党政不分为特征的领导体制。“六四事件”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保证国家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因此,当时压倒一切的大局就是政治稳定。而要保证这种稳定,就必须树立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树立党的“领导核心”的权威。原有的政治体制改革部署必须停止。至于这种停止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已经不是邓小平考虑的问题。这就给继任者留下了选择对待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笫141、144页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笫322页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笫334页

[4]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_李洋_第2章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_17

[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笫319页

[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笫284页

[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笫177页

[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笫163页

作者简介:

牛彦欢,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政治学理论研究生。

猜你喜欢

阶段性邓小平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
邓小平承认:林彪比他更能理解毛泽东的意图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