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绿化树木配置方法及原则研究

2015-10-21潘斌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园林绿化原则方法

潘斌

【摘要】随着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越来越多,园林绿化也越来越重要了。城市园林绿化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市容市貌和文化底蕴。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中,它的配置除了要体现出城市绿化风貌和景观特色外,还要发挥出其绿化功能和生态效益。因此,搞好园林植物的配置前提是要理解植物特点习性以及对植物空间设计的把握,必须把城市空间设计与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结合起来。本文主要介绍了园林植物的配置方法及原则,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树木配置;方法;原则;研究

一、园林植物配置概念分析

园林植物配置的概念可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阐述。一种是侧重于空间的营造、色彩的搭配等,从景观艺术的角度出发,对植物配置进行阐述。认为植物配置就是在园林造景艺术指导下,以乔木、灌木以及地被为主体,配合建筑、山石、水体的布局,使这些元素能在园林空间里相互衬托并相得益彰,充分发挥植物自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最终形成一幅幅供人们欣赏的立体景观画面。这类定义对植物配置的景观方面讲比较全面;而另一种关于园林植物配置的观点则侧重于植物群落以及生态性方面的论述。其实,中国古典园林中,更侧重于植物的文化性和意境方面的阐述,如梅兰竹菊“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它们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因此传统园林中,认为植物配置是以植物的生态习性为基础,以文学艺术为蓝本,注重园林景观风格的形成,力求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植物景观。

植物配置比较全面的概念应该包含很多个方面,首先是要考虑树木生长发育要求和生态习性的基础上,其次根据立地条件和整体布局的要求,以及美学理论进行树种选择和搭配;同时考虑树木与周边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运用乔木和灌木等材料通过艺术手法,发挥树木自身形体、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美感以及不同层次之间植物品种的搭配,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

二、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植物在园林绿化和自然风景区建设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树木配置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才能将其功能最大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曾对世界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世界上获得了崇高的声誉。章元凤对我国的古典的造国艺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了虚实相剂、对比和陪衬、集散与分散、参差又整齐、连续和阻隔、明和暗、平面和立体、比例与谐和、向和背、隐和露等十大造园艺术原则,这些传统的造园技艺对植物配置的原则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美学原则方面和生态学方面。

1. 美学原则

(1)色彩多样性原则。树木的色彩来自于树叶、果实、树皮等方面,如叶有不同的绿色,如墨绿、草绿、黄绿等。增加色彩的多样性,可丰富植物景观。例如北京香山黄栌的秋色。在晚秋季节,不少树叶会变成黄色、橙色以及红色,而一些针叶树木则会四季常青。

(2)统一原则。在进行树木配置时,必会追求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的差异和多样化,显示多样性。但是,变化太多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局部地区甚至会感到支离破碎,过于纷繁的色彩会使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因此,在保证多样性的同时,树木配置要有共同主题,保持统一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适宜性原则

要使树木能正常生长,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让树木的生活习性与居住区的环境相符合。还要为树木的生长创造合适的环境,让空气,温度及水分等因素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4)协调性原则。树木与树木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在树木片区要注意开辟透景线,同时重视树木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而树木与建筑物之间,要利用建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树木以及搭配要素。使整个景观无论是在色彩还是布局上消除突兀感,创造真正的美,将人居与生态融合在一起。

2.生态学原则

生态位是指种群与其它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位置及其机能的关系。生态位原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绿地景观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在城市绿化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进行配置,形成功能丰富的结构体系。 科学地选择和合理地应用树木材料,对提高绿化水平、改善景观条件、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树木配置方法和策略

1.创造景观空间

植物配置不单单是进行平面构图,同时又是一种立体景观艺术,是一种空间设计,具有空间美学特征。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空间的营造,力求达到“尽错综之美,穷技巧之变”的至高境界。在现代城市绿化中,空间营造在植物配置中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景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观赏者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变化,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植物景观空间的设计不能单纯从植物的角度论述植物景观的空间艺术,应从“景”和人所处的植物空间的角度出发,以为人服务为其础,遵循设计为人的理念

2. 活用种植形式

乔木是树木配置中的中流砥柱,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造景上,有经验的园艺工作者往往采用乔木作为主景;通过繁茂的枝叶、嶙峋的山石、笔挺或弯曲有型的树干,再配上颜色鲜艳,花色诱人、果实芬芬的灌木,来达到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美感和空间层次感。

3.樹木配置方式

树木配置方式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等。孤植是单株树孤立种植,既可以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可作观赏用。它主要展示树木的固体美,常作为园林的主景;对植是对称的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与主干道的树木配置;丛植是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整体的组合,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以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群植是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

4遵循地方特色

不同城市的自然条件以及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具有不同的地域风光。城市绿化也应突出地方特色,在进行树木配置时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融合地方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注重乡土树种的应用,以弥补城市环境土质较差的缺陷。保证适应性的同时,更加彰显地方特色,提升城市的绿化品位,使城市居民有更强烈的历史传承感。

5.依据生态习性

任何植物都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环境中的各生态因子间互相影响紧密联系,对植物的生存产生影响,使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垂柳好湿适宜栽植在水边;红枫耐半荫适宜栽植在林下或林缘;桃叶珊瑚、八角金盘等耐荫性强的植物适宜栽植在林下;在进行树木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每种树木不同的生态习性,协调物种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

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配置十分重要,因而我们应该遵循其科学化、合理化以及艺术化的原则,使配置的园林绿化树木符合地区的主题,便利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身心健康保持愉快,降低环境污染,美化生活环境,使园林绿化树木的配置能够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象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园林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在园林绿化设计中不断钻研,并在实践中检验出各种植物配置的可行性,满足人们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陶菊.谈城市绿地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周磊.园林绿化中树木配置的合理探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

[3]田俊.对城市园林绿地树木配置的探究[J].现代园艺,2012(02)

猜你喜欢

园林绿化原则方法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园林绿化的施工与养护管理措施
浅谈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