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清华山维和SuperMap的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
2015-10-21丘婕
丘婕
【摘要】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等相关技术标准要求,以清华山维软件为基础,SuperMap城镇地籍与农村宅基地登记建库软件为平台,将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挂接,最后通过质检,从而形成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数据库。
【关键词】清华山维;SuperMap;数据库
一、引 言
农村宅基地确权数据建库是指在全省农村居民点的地籍调查工作以及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的基础上,将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所形成的图、表、卡、册和有关法文书纳入数字化管理,按照《广西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一期二期工程工作方案》要求,把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同地籍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确权登记发证的同时,一并将地籍档案数字化,实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的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土地登记资料网上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建立共享机制,全面提高地籍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地籍工作的社会化服务程度。本文参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谈谈县级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的建库流程和方法。
二、数据库结构
县级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二期工程)数据库由主体数据库和元数据库组成。主体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非空间数据库组成;元数据库由矢量数据元数据、其他数据组成。结构如下图:
图2-1 数据库结构
三、数据库内容
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划、房屋等;
2、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
3、矢量数据元数据;
4、表格、报告文本、扫描文件等其他数据。
四、建库标准
根据《城镇地籍建库标准》和《广西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总体方案》,XX县选用超图平台建立城镇数据库,本次数据库建库遵循《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中的各类标准,具体如下:
1、要素分类代码标准;
2、要素属性数据结构标准;
3、城镇地籍属性项代码标准;
4、地形图(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标准;
5、宗地字段属性结构标准及宗地附加字段属性结构。
五、数据库入库流程
图5-1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流程
1、权属调查
查清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包括华侨农场中场带村的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属、界址、位置、面积、用途等情况,将已发证宗地的宗地图落实到调查底图上。
2、查找地籍档案,录入宗地属性
把上好宗地的CASS图导出宗地属性表,查找外业拍照回来的地籍档案录入宗地属性,形成带有权利人名称、土地坐落、建筑面积、发证面积、土地证号等字段属性的EXCELL表格。
3、数据入库
(1)、数据转换
数据入库前必须对外业获取的空间矢量数据进行转换、分层、编辑等处理,然后通过建库软件导入野外数据的交换格式文件和宗地地块数据文件,将数据转换成建库软件内部的数据格式,同时对转换后的数据建立空间拓扑关系,消除存在的错误,做到空间、属性数据的无损转换。
(2)、数据采集与处理
按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采集宗地、房屋、地类图斑、行政区、高程点、控制点等图层数据,鉴于清华山维软件构面方便快捷的特点,用它来采集房屋和地类图斑,宗地可以在超图中导入自动构面,在清华山维中采集好的房屋和地类图斑,处理好拓扑关系再导入超图中,在超图中检查房屋、宗地、地类图斑三个图层的拓扑关系,空间数据采集完,可以将宗地属性数据(即查档时做好的EXCELL表)挂接到宗地属性表里,控制点图层属性可以利用CASS生成的控制点数据属性挂接到控制点图层里。
(3)、数据检查
在矢量化采集完成后,应进行如下检查并进行处理:
①图形数据的检查
包括要素分层的正确性检查、要素的完整性检查、精度检查、几何位置接边检查;现状要素的悬挂点、伪结点检查,孤立的点、线要素合理性检查,线回折、硬折角检查;面状要素标识点及面拓扑检查,冗余的碎片多边形检查等;控制面积检查。例如超图中房屋无自相交、房屋无重叠、房屋与宗地相交(不包括包含)、地类图斑必须被宗地包含(宗地未全覆盖)等图形拓扑错误检查项。
②属性数据的检查
包括属性表及属性字段的正确性检查,属性字段顺序检查,各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属性接边检查等。
③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对应连接关系检查
检查图层中各要素与对应的属性项的表达是否一致等。
超图软件运行完标准库必要检查,改完圖形拓扑错误和属性错误,就转入调查库,调查库转入地籍库,为了实现图形与属性关联,便于国土部门实现农村宅基地后期管理,在地籍库中挂接数字化地籍档案,国土部门便可以根据土地证号或者权利人名称查看宗地的属性信息。
六、数据库成果应用
数据库建设完成后,将形成覆盖整个县级的农村地籍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系统提供的查询、统计、分析和输出等功能,将为政府制定土地政策,实现地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通过数据库成果摸清家底,合理使用和开发土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土地监察力度;
(2) 充分发挥数据库成果的基础和依据作用,进一步规范县级的地籍管理工作,加速实现容县地籍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
(3) 数据库成果的应用可以既兼顾城镇发展需求,又切实维护农民利益,通过数据的统计,可以实现城镇用地置换规划指标挂钩以及用地潜力的分析,为政府行政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2] SuperMap城镇地籍与农村宅基地登记建库软件用户手册
[3]《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