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地铁换乘站环境设计中动线与导视系统优化分析

2015-10-21赵雁沈亦伶

艺术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香港地区北京地铁换乘

赵雁 沈亦伶

【内容摘要】交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北京地铁的飞速发展,地铁换乘站独特的环境设计面临着新的思考。文章研究目前北京地鐵换乘站环境设计中动线与导视系统设计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将北京换乘站中有代表性的西直门站与香港地铁部分换乘站周边及内部环境的动线、导视设计及空间设计作综合比较研究。探索动线与导视设计在空间变换中的相互关系,尝试将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结合进行优化现有动线及导视系统设计,为发展中的中国城市地铁换乘站环境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地铁换乘站  环境设计  导视设计

一、北京地铁站环境设计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北京人口近50年翻了若干倍,北京的城市属性也由“中国的北京”,变为“国际的北京”。北京地铁在当下已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离不开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外来人口走遍北京、体验北京的首选。在这种人口数量急剧增多、人流量巨大、目标人群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使地铁环境设计,尤其是各线路交叉点的换乘站环境设计中空间大小合理、动线流畅、导视系统指示快速、乘客分辨清晰,使通行变得更加安全又有效率越来越重要。纵观国际化成城市的地铁站环境设计,在亚洲最好的是日本东京与我国香港。香港地区与内地邻近、同根同源,在文化、审美、心理习惯等方面也更加相似,因此,我们可以研究我国香港地区地铁站环境设计的优异之处以取长补短。

我国香港地铁受益于规划的前瞻性,所有线路间的换乘均采用两线间并行或小角度斜交的方式趋向于并行,从而实现线路间的平行换乘或多点(多通道)换乘。在装饰风格方面,香港地铁车站墙面装修大量使用马赛克瓷砖贴面,既降低了车站的整体造价和后期维护成本,又通过颜色的对比、材质的呼应,在站与站之间形成了统一的视觉感受;香港地铁站导视也可圈可点,从设计到后期的执行结果都使换乘体验变得轻松和愉悦。

二、北京地铁换乘站环境设计比较及优化设计

(一)地铁的地上出入口设计分析

地铁出入口的设计第一要满足能够方便、清晰、快捷地进出地铁内部空间的功能性,其次才是装饰上的美感。不难发现,北京与香港地区在地铁站口的设计上有通用的标准——多为中规中矩的有标准规格的矩形建筑物,颜色以白灰色为主衬红、蓝(北京和香港地铁的主要标志颜色),通常在出入口会有醒目的“地铁标志”,使人们从远距离足以辨认。

醒目、直观易于识别的导向设计在地铁设计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与香港地区都是国际化大都市,公共交通需要满足来自世界各地的需求,因此在这种公共环境中的导视设计往往采用视觉符号和图形来克服语言障碍,用形象的可视语言表达文字内容。对比北京和香港地区两地在出入口上的导视信息可以明显发现:香港地区的信息更加简明,突出红色港铁标志,其次是本站名称;北京地铁的信息量则更多,地铁标志、站名、方位、线路等,导致的结果是信息很多但重点突出不够。针对乘客心理的研究表明,在“我想去坐地铁”的想法开始产生的时候,人们开始寻找的是作为地铁的标志符号,而不会在意细节信息,尤其是地铁口的方位信息,更多的是北京本地人的习惯,对于外国人、外地人都很陌生。因此,在地铁出入口的设计上,北京地铁可以大胆增减信息,以突出重点。

在邻近地铁站的路口也需要设置明确醒目的方向指示牌。地铁出入口在地面空间中可以看作一个点,人去地铁站的过程可以看作平面上对一个点有目的性地寻找,而地面作为这个平面,又有很多岔路扰乱方向。笔者在发表过的文章里曾重点分析过两地地上指示牌的异同,“北京和香港地区地铁在地上出入口周围有便于乘客更快速通往地铁站的站牌指引,这些指示牌多数出现在路口,或大型商场人员集散的场地。北京的地上指示牌多为统一规格的蓝底白字矩形牌,这种矩形指示牌与北京市政指示牌为同一规格,可以提升导视的可信度及在整个城市的整体性,但显得醒目性不够,往往行人需要走近到可以辨识文字的距离才能判定指示牌的内容。而香港地区的导向指引牌更为醒目,多见的导视牌有两种,一种也为红底白字或白底黑字矩形牌,但这种指示牌在设计上都突出了港铁的红色标志,远距离就可以识别,十分方便有效。”香港地区随处可见的醒目红色的港铁标志实在令人称赞,这些设计之初考量了香港地区的城市属性,结合了地铁的功能才选择标识中不常出现的红色作为主色,而北京地铁标志中规中矩的蓝白配色则显得醒目度与识别性不够。在保留北京市政公共标示整体性的基础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关键。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方案:把现行的通用配色反置,以白色为底色,这样也可以在远距离起到识别的作用。

(二)地铁站内环境空间优化设计

香港地区地铁实现线路间的平行换乘或多点(多通道)换乘,使得地铁与地铁间的换乘时间大大减少,去过香港的游客都有明显的感受:换乘只是上下楼梯一样简单的事,在几分钟之内即可搞定,但北京地铁的换乘,尤其是西直门站的换乘已成为民众心中的一块痛处,据笔者实地测量考察发现,西直门站步行时长需要15分钟左右,如遇上下班高峰期时间会更长。城铁13号线、地铁2号线、4号线交汇于此,换乘线路复杂、漫长,三线站台空间又没有明显风格区分,“换乘路线指示不明确、路口多、空间雷同易迷失”成为调查中乘客反映最多的问题。

针对北京西直门地铁站“路口多、空间雷同易迷失”问题,笔者认为香港地区地铁站的环境设计与导视设计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参考。香港地铁的装修设计很有特色,这可能是每个去过香港游客的共识,每个站用不同颜色的马赛克作墙壁贴面,既省钱又醒目,如湾仔站的绿色、铜锣湾站的紫色、中环站的红色、金钟站的橘黄色……让人过目不忘。显然,香港地区地铁看似简单的装修,实际却融合了美学和心理学的元素,当人置身于陌生环境中,最希望看到空间中有一个明显、易懂、稳定的感官感知。第一,大面积的颜色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以强化印象;第二,颜色会在人头脑中形成一个长期而稳定的信号,这都源自强烈的暗示。

在地铁视觉设计中,人们处于地下车站空间,缺少判别方向的外部参照物,只能依靠导向标识引导行走路线及方向。因此,在地铁设计中,导视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同时,空间中环境间的关系对乘客也能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人在一个空间中总是会寻找参考物来记录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在北京西直门地铁站这种大型换乘枢纽中,由于设计者多采用无风格且相似的环境设计方案,所以更容易导致方向感混乱。我们不妨尝试一个大胆的改造方案:在现有的空间基础上加入大量明亮且具有强烈暗示意味的色彩,在西直门换乘车站中,在不同线路的空间上运用不同颜色,而空间中的颜色又与该线路被定义的颜色一致。如图1-2所示,图中显示的是北京西直门地铁站中往13号线方向的一处空间,我们只将立柱颜色整体改变,整个空间的气质就立刻明确起来,且在实际生活场景中,颜色的区分有利于记忆场景(地点)、颜色、某条地铁线路、地点(场景)、陌生的场景,使搭乘过的线路通过颜色建立的桥梁连接在一起,整个“故事”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在换乘站中,在不同线路的空间上运用与之相对应的颜色,即使是第一次乘坐的乘客也会有这样的感受:1.线路与线路之间有明确的区分,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后心里不会产生混淆;2.模糊的对应感。这两种感觉会随着每一次的搭乘体验加深印象,对乘客而言这是一种良性的心理感受。

结语

北京、香港地区都具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在城市交通换乘方面存在相似性,地铁换乘站环境设计中动线与导视系统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总的来说,香港地区地铁在设计上更加统一和成熟,而北京地铁更保守和传统。目前,在对比中可以看出,在地铁这样具有明显目标性的公共空间中,我们对地铁环境设计更注重功能性,所谓美观性的设计改造也是基于功能,人的心理感受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我们也不难看出,人的心理感受是很敏感而复杂的,只要抓住其中的重点,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往往少量的改变就能产生巨大的效果。因此,在环境设计中充分分析动线与导视设计在空间变换中的相互关系,将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相结合进行优化设计,可极大地提升乘客换乘体验的质量。

(注: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參考文献:

[1]章莉莉.城市导向设计[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2]马伶伶,李得伟.墨西哥城市地铁的特点及其对北京地铁的启示[J].都市快轨交通,2012(5).

作者赵雁系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沈亦伶系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3级在读研究生

(责任编辑:贺秀梅)

猜你喜欢

香港地区北京地铁换乘
地铁大空间地下多线换乘站建筑设计探究
对地铁换乘站对远期线路换乘条件预留影响与分析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香港地区政党与内地民主党派的发展比较研究
香港STEM教育的推进和支持举措
北京地铁房山线产品可靠性分析报告
香港地区公立大学“服务学习”的经验及反思
香港地区读书会的发展及其启示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站布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