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分析研究
2015-10-21沈光辉
沈光辉
【摘要】目的:讨论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機制中的应用,为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首先对P53自身稳定性与肿瘤耐药性展开分析,将得到的结果作为基础部分,深入开展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作用分析。同时,对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论述。 结果:P53自身稳定性与肿瘤耐药性集中在P53的自身降解、P53磷酸化等几个方面,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分析,认为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结论:要想更好的治疗肿瘤患者,必须对肿瘤耐药分子机制展开研究。经过长久的探究和分析,发现P53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日后可深入研究。
【关键词】P53分子;信号通路;降解;磷酸化;基因突变;肿瘤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42-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人员注意到,P53对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了解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应用,可进一步制定抵抗耐药性的方案,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效果,减少痛苦。经过大量的医学研究,已经证实,半数以上的癌症,都存在P53的基因突变,这种现象很可能与P53参与的细胞周期调控以及凋亡有很大关系。在此,本次研究主要对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应用展开分析,现做如下综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首先对P53自身稳定性与肿瘤耐药性展开分析,将得到的结果作为基础部分,深入开展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作用分析。同时,对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论述。
1.2方法
在P53自身稳定性与肿瘤耐药性的研究方面,主要是通过研究P53的自身降解、P53磷酸化、P53基因突变等三个方面来完成。而在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应用方面,主要是结合现阶段的医疗情况和需求来完成。
2结果
P53自身稳定性与肿瘤耐药性集中在P53的自身降解、P53磷酸化等几个方面,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分析,认为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为此,要想更好的抑制肿瘤耐药分子机制,就需要利用好P53及其信号通路的积极作用。
3讨论
3.1 P53的自身降解
肿瘤耐药分子机制,并非短暂的作用,而是经过长期的服药后,在患者体内形成了较强的耐药性。本次研究发现,P53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医学人员对P53的自身降解展开研究。从客观的角度来说,MDM2隶属于高度保守的原癌基因mdm2的表达产物,该物质在癌细胞的细胞核内,会与P53相互结合,以此来抑制P53介导的转录和凋亡。
3.2 P53磷酸化
本次研究发现:第一,P53磷酸化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反应,它能够激活促进凋亡基因的转录,以此来逐步的诱导细胞出现凋亡;第二,P53磷酸化对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际的作用中,表达BCR\ABL的髓白血病细细剥给予损伤DNA的化疗药物后,患者癌细胞内的P53水平会持续升高,位于P53第15位的丝氨酸处,会出现磷酸化的情况,这就会促使细胞G2/M期延迟,最终造成耐药性;第三,P53第15位的丝氨酸,在产生磷酸化的过程中,对阻止MDM2与P53相互作用而导致的降解,具有较大的作用。由此可见,P53磷酸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反应,其影响范围较大,如何把握积极影响,是日后的重点。
3.3 P53基因突变
研究中发现P53还会存在基因突变的情况,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肿瘤细胞都会有基因突变,但超过一半以上的肿瘤细胞,会有P53基因突变的情况,可以将其大致的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对P53无显性负相活性的非活性突变,该突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研究过程中,基本上已经掌握了相应的信息。第二,与野生型P53相互作用,并且具有与显性负相活性的非活性突变,该突变比较复杂,很大程度上超过了现有的研究范畴,是日后重点研究的环节。第三,获得功能的突变。。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条件的提升,肿瘤患者持续增多。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多肿瘤患者都表现出了较强的耐药机制,药物到达人体后,无法发挥出正常的药效,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此,要想更好的治疗肿瘤患者,必须对肿瘤耐药分子机制展开研究。经过长久的探究和分析,发现P53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日后可深入研究。本文对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肿瘤耐药分子机制已经得到确认,而P53及其信号通路的积极作用,也得到相应的发挥,对患者产生了较大的积极意义。相对而言,P53的相关信息及数据,还有部分并不清晰,因此需要进行深入探究。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作为现阶段的医疗难点和重点,日后需扩大研究范围,以此来获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夏红强,何建蓉. Ki-67、EGFR、HER-2和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02(03):139-143.
[2]刘伟,余英豪,欧阳学农,王烈,武一曼,陈娟,熊喜生. P53和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04(05):367-373.
[3]陆思千,贾舒婷,罗瑛. 突变p53功能研究新进展与个性化的肿瘤治疗新策略[J]. 遗传,2011,06(07):539-548.
[4]路钊,郑少鹏,牛静,贾弘禔,丁卫. BATF2/SARI通过抑制p53依赖的NF-κB转录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06(07):524-532.
[5]余海云,李文萍,郜红艺,张江宇,王颀. 新辅助化疗疗效与乳腺癌Ki67、P53表达的关系[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03(04):297-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