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浇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

2015-10-21姬美丽郭雷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裂缝控制控制措施成因

姬美丽 郭雷

【摘要】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建筑业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现今,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时,我们开始大范围的应用现浇混凝土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及整体性,可是也常常会发生混凝土裂缝,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裂缝控制;成因;控制措施

一、墙体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建筑工作大都是在露天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会受到很多因素的不良影响。甚至在同一条裂缝中,其各区域产生裂缝的原因也是有差异的。笔者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工作中最常见的裂缝,即楼板裂缝和墙体裂缝,并将裂缝出现的根源划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 一)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其内外存在很大的温度差,导致裂缝的产生。

在建筑的墙体裂缝中,温差裂缝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且裂缝的严重程度是和温差的大小成正比的,但也会受到屋顶保温隔热性能的一定影响,且两者也是成正比的。外界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使混凝土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热胀冷缩形变,混凝土的内部也会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所产生的这众多温度应力已经超过了混凝土可承受的最大极限,最终便使混凝土中出现裂缝。并且,这种裂缝的深度是很大的,还可能分布于整个墙体之上,使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大大的降低。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施工之前,我们必须对较厚的墙体开展严格的温度控制工作,将裂缝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尽可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一般我们需做好下列几项工作:首先,要合理的缩减屋面伸缩缝的间距,并减小混凝土构件的直线段长度,减小挑檐直线段的长度,这样能有效的降低裂缝的发生率。

( 二) 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

整个建筑工程的负荷都是由工程的地基来承受的,地基由于受到强大的负荷,就会持续的下陷,不过,就算是在同一区域内,下陷的深度也是由中间向四周递减的,所以,虽然我们在施工时保证了地基土层有很好的均匀性,但还是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若房屋地基土层分布的均匀性差、土层间有较大的差异,则可能会使土层相连接的位置出现均匀沉降甚至是水平位置的移动,并使结构内出现附加应力,该附加应力通常是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这便会导致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若建筑工程的体积很大,还会使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大大降低,使工程地基在附加应力的作用下也发生不均匀的沉降,最终出现裂缝。位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必须要做好下列几方面工作:首先,应该做好地基设计,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然后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建筑结构布局,避免长高比过大,确定合理的结构形式,减轻结构自重。其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进行沉降缝的施工,将裂缝产生的可能降到最低。最后,严格开展地基探槽工作,若探明某区域为软弱部位,则要立即开展加固工作,然后才能开展后续的施工工作。

( 三) 未严格开展墙体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未很好的把关施工质量,很多工作都不符合规定,例如:混凝土振捣的密实性差、产生蜂窝问题以及多个受力裂缝等。混凝土搅拌工作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然后还要进行较长距离的运输工作,这期间便会使混凝土流失大量的水分,最终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塌落度太低,使混凝土的表面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一开始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时,未很好的将混凝土与大气进行隔离,这也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使用泵送混凝土开展实际施工时,一味的追求混凝土的流动性,加入了过量的水,这便会使得混凝土结硬化时收缩量过大,最终使混凝土表层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浇筑工作间歇时的施工缝接茬处理不好,容易在接茬处出现接茬裂缝。混凝土早期受冻,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或局部剥落,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过早拆模,混凝土尚未形成足够强度,构件在自身的重力荷载作用下,极易产生受力裂缝。要想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必须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首先严格开展混凝土搅拌、振捣以及浇筑工作,并及时处理混凝土的蜂窝问题。其次,科学开展最初的养护工作,避免水分的流失。再次,严格开展建筑间歇的混凝土接茬工作,并预留好施工缝。最后,当环境温度降到5 ℃时,只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浇混凝土早期受冻,使外露混凝土与冬季气温保持较小温差,也会取得像在天暖施工时的效果。 按照冬季混凝土施工要求保护混凝土不受冻; 在预期早期受冻的混凝土中掺入防冻或引气剂。

二、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1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出现的位置特征

对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位置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现浇混凝土的楼板裂缝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区域:①建筑房屋的四个边角,也就是楼板边缘最易出现裂缝,且裂缝与其成45度的斜向锐角。甚至会存在一个角落有两个裂缝的情况,裂缝通常都是由上至下的。②穿过楼板中部,近似直线发展。③部分裂缝产生在板内电线管埋没位置。④位于楼板边缘呈直线状态的裂缝。⑤不规则裂缝。⑥某些工程的楼板可能会产生垂直裂缝。

2 楼板开裂也属于较普发的质量问题,且这一问题的存在降低了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 一) 设计和施工原因产生裂缝。设计上针对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的配筋不足,对楼板防止裂缝产生的构造措施考虑不周,忽视了断面处的应力集中,使用的构造钢筋数量少并且很粗,混凝土的规格不符合规定。开展混凝土的养护、振捣、浇筑工作时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这都将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解决方案包括:首先,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时要尽可能的减少平面区域的起伏,防止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适当增加楼板的有效厚度,扩大配筋率,重视构造筋的配置,控制现浇楼板强度不超过C30,钢筋的应力要满足抗裂的要求。其次,多使用辐射筋。在楼板的边缘设置辐射筋能大大减少裂缝的产生,避免裂缝的进一步蔓延。最后,施工期间一定要控制好各步骤的质量,尤其是混凝土建筑、振捣及养护质量。

( 二) 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刚开始硬化时,其内部会发生水化作用,这就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一种晶体,且这种晶体的体积不超过原材料,混凝土的体积收缩由此而来,最终导致裂缝的出现。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混凝土外加剂掺和不当、水泥品种等因素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进而产生裂缝。解决方案:首先,使用補偿混凝土收缩施工工艺,在混凝土内加入适当量的膨胀剂。其次,结合结构方面的有关规定,使用最适宜强度的混凝土和水泥等级,保证原材料的适宜性。最后,选择砂、石等原材料时,一定要选择级配良好的,并且含泥量要符合规范的要求。

总而言之,导致现浇混凝土内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产生裂缝的形式也非常多变,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工作。但这项工作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因此,我们必须保证每个步骤的工作质量,并协调好设计与施工工作间的关系,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有关规定来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余春华.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分析与控制措施[J].技术研发,2011,18( 3) : 63 ~ 65

[2]韩小强.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及预防[J].建筑工程,2011,10(3):60~61

[3]杨艳敏,刘红卫.检测技术在混凝土楼板裂缝控制研究中的应用[J].混凝土, 2011,1: 136 ~ 138

[4]肖广.浅释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及其对策[J].施工技术,2005( 7) : 28 ~ 30

猜你喜欢

裂缝控制控制措施成因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