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欣赏能力
2015-10-21邹瑶
邹瑶
阅读欣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很多教育界人士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很大的成果,但他们的侧重点是在于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方面的教育,本论文主要针对中学生阅读欣赏水平的培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文本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阅读指导与训练,才能让学生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到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情感,感受到阅读的无穷乐趣,最终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逐渐发展学生语文素质。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文化品位、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阅读欣赏,是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阅读,在传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从量的积累看,要求学生博览群书,学富五车,“读书破万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从质的转化看,要求学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以致用”。应该说,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经验作为历史文化的积淀,很值得我们借鉴。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阅读欣赏”这一概念,就该赋予它新的内涵,使它展示出新的风貌。所以应该把阅读欣赏作为一个重点来研究。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呢?
具体途径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手:
一、重视材料的选择
为达到阅读欣赏的目的,阅读欣赏课的选材应有讲究。文质优美的文章具有无穷的魅力,对中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颇有营养。所谓文质优美:一是内容上含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美质;二是形式上具有结构美、语言美、节奏美等美的因素。为此,阅读欣赏课的选文当首选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家名篇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时文。
当然,在注意文质兼美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经验。
二、重视朗读,淡化讲析
叶圣陶曾说过:“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意得到真正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换句话说,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叫做“语感”。裴松之《三国志注》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足见读是语感产生的重要途径,是语言积累好的方式之一。就读的形式而言,有默读、朗读、跳读等多样形式。不管哪种读法,目的是要学生感受、体味作品的真、善、美,包括它的语言美、形象美等多样文学要素。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朗读。
三、重视主体性,淡化主导性
阅读欣赏课不同于课内讲读课,我认为欣赏内容应是课内的知识的延伸,从而达到知识迁徙、知识积累的目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真正的阅读是事先头脑中并没有任何条条框框,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一个欣赏的过程,它伴随的是一种愉悦的审美情感,有时甚至使人达到物我兩忘、“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再者,就教学具体情况而言,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或是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如果老师事先为学生设计好问题,很有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所以,语文老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多元性,相信学生的感知能力,给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欣赏的自由和发表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一定比从教师那儿轻而易举得到的印象要深刻的多。相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感悟力、鉴赏力自然会得到增强。
四、在阅读欣赏过程中,激发想象,促进联想
阅读欣赏的第一步是学生将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这一过程可由教师的言语提示而得以促进。在学生欣赏课文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对阅读到的文字展开想象,或提示一下将课文中的不同形象在头脑中进行联想组合。如果学生具备画简笔画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把读到的内容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出来。如果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头脑中缺乏相应的形象,或者这种形象比较模糊,这时教师可以图片、幻灯或电影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呈现相关的形象,以促进语言文字向文学形象的转化。
五、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探究,追索形象背后的意蕴
阅读欣赏贵在体味出形象背后蕴藏的思想感情。对形象意蕴的把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眼光等素质密切相关。由于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对这种意蕴的把握肯定不尽相同。不同的认识其实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从而获得更深的认识。这时教师的责任主要是设计好问题,提示学生思索形象背后的意义。如“作者为什么要为我们勾画这样一幅场景?”“作者为我们塑造这一形象,是想表达他的什么情感?”等等。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可以畅谈会的形式,让学生谈谈感受,谈谈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来探索形象的意蕴。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虽然每个学生的感受都是独特的、值得珍视的,但对那些感受肤浅、明显缺乏审美意识的体会,教师不能盲目肯定,而要进行引导或继续组织学生讨论,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而不是独特却肤浅的体验。
六、为学生创设情境,体验课文中的情感,获得审美体验
情感的激发需要学生面临一定刺激情境,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其进行评价才会产生。阅读欣赏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可以创设作品中描绘的情境,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置身于创设的情境中,运用形成的理解和认识,对情境进行判断和感受,产生情绪体验。如李吉林老师采用以生活显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扮演角色体会情境五种途径来为学生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获得情绪体验。又如对记事写人类的课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以舞台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阅读欣赏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欣赏体验,经过多元化的欣赏品味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阅读欣赏”可以把他看作是一个“单位”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例子,同样也可以把这些阅读欣赏方法看作是解某种题的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反复推敲,让学生只要看到一篇文章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欣赏。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教学大纲》[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8次版,[1]见第5页。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32次印刷,[2]见第17页。
[3]叶圣陶:《叶圣陶选集》[M].香港.香港新艺出版社.1958出版。
[4]裴松之:《三国志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