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分析
2015-10-21寇佳林
寇佳林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对生物课堂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新课程标准对于生物教学提出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是充满人文教育的教学,人文教育与课堂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生物;人文教育;研究分析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根据其学科特点,充分挖掘生物学科的人文价值理念,让人文教育能够渗入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这是生物教学改革和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将“以人为本”纳入到教学当中,力求让学生形成一个态度、情感、价值观等相联系的统一体系。高中生物教学作为高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要求其不仅要发挥自身的教育价值,更要挖掘其蕴含的人文教育价值。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入,能够丰富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生物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对生物现象和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涉及到农、林、牧、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等诸多领域。生物课程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生物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关系,在生物教学当中,两者的融合性更强,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教学意义,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研究的不断深入,全国高中学校均开始按照新课改要求组织课程目标,并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提升教育工作,在学生生物教学、能力培养、情感培养、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将人文教育渗透进去,改变以往过分注重教学知识讲授、忽视人文教育的观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的基础知识能够与技能之间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
(一)改变教学模式,渗透人文教育思想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教学模式,全面树立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顺应新课标要求,将人文教育思想逐渐渗透到教学当中,不断挖掘生物教学知识中的人文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更好的实现人文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二)提高生物教师自身人文素养
高中生物教師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并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逐步自身的人文素养,将自身的人文素养体现在生物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是顺利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成为高人文素养人才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力量,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端正教学态度,认真实施国家对学校下达的教育教学目标。定期组织生物教师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训活动,增加生物教师人文教育思想和知识储备量,在以后的生物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运用培训知识进行人文教育教学活动,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满足国家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活动的要求[2]。
(三)营造良好的探究实践教学氛围,加快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快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实践教学活动中,实现加快人文教育思想渗透的目的。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的前提下,设计富有吸引力的话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通过组织校外探究调查实践活动,探究酗酒、吸烟、吸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自身身体健康、对周围人群健康的危害,研究典型常见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以及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等,培养自身对社会和他人的关爱意识,促进自身养成自珍自爱的态度和价值观,加快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创设情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教育心理学指出,认识是知识构建的一个过程。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生成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安排时,应在不影响课程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开放、民主的实践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探究,如某生物调查小组调查了解到收获后的植物秸秆被就地焚烧,不仅造成的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学生可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生态方案:营养价值高的秸秆用作牲畜饲料;营养价值较低的秸秆填入沼气池制作沼气,供人们生活使用;沼渣可作为废料,还田再利用。通过创设情景,组织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增强了合作能力,有利于健全、独立人格的养成,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很重要现实意义[3]。
结语:
在新课标下,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应不断改变教师对人文教育的认识,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学习意识,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教学课程,开展多种人文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探索适合新课程标准下人文教育教学的途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慧琴,曾丽霞,何桢.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92-94.
[2]王德艳,于长春.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3,11:162-163.
[3]高红萍.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式探究[J].赤子(中旬),2013,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