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2015-10-21李玉金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

李玉金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进一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积极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5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使用常规药物结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效果优良,可以使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保障依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用尿激酶

【中图分类号】R647 ;R542 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68-02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主要的表现为心肌坏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病灶。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包括冠状动脉急性及持续性缺血或缺氧。根據相关数据统计表明,这几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势态[1]。本组抽取了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为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40例、女28例;最小年龄者30岁,最大年龄者79岁,中位年龄(56.6±2.1)岁;梗死类型:24例为心室前壁梗死、18例为前壁梗死、14例为后壁梗死、10例为冠状动脉梗死。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34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给予300毫克,1次/d;使用低分子肝素0.5ml联合硝酸酯类药物0.5ml进行皮下注射,2次/d。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同尿激酶+5%葡萄糖溶液,注射速度为90ml/h。以7d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判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3判定标准

结合宋秀敏[2]等作出的相关研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判定:①显效:ST端>0.15mV,T波从平坦转为直立>50%,1w内无其他临床症状[3];②有效:ST-T段改善显著,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并且发作次数有所降低;③无效:均达不到上述标准,病情有加重或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n×100%。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积极治疗,经积极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5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表1。除此之外,两组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 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观察组34 285 1 *97.06对照组 34 16 9 9 73.5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一般是受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刀子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进一步让血小板基于破裂的斑块表层发生聚集,从而产生血栓,这些血栓进一步使冠状动脉管腔受到阻塞,最终引发心肌缺血坏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称:这几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现了逐年上升的势态。导致急性急性梗死患者发病的因素诸多,比如暴饮暴食、过度劳累及烟酒量大等[4]。在临床中,患者主要的表现为突发性胸骨后后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同时伴有心律失常、及精神障碍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倘若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策略,那么将会对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灶的治疗,本组提到了常规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及硝酸酯类药物等。在合理给予这些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还需对患者具体病情以及禁忌症加以考虑,这样才能够使药物治疗的疗效更加理想。倘若患者无禁忌症,可以应用β阻滞剂;倘若患者对β阻滞剂有禁忌症,那么可以采用维拉帕米等药物。蔡恒志[5]等经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常规药物治疗;这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其中,用尿激酶属于酶类溶血栓药,能够在激活体内纤溶酶原的基础上转化为纤溶酶,进一步起到水解纤维蛋白的作用,最终让新形成的血栓得到有效溶解[6]。由此表明,要想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不但需要给常规药物治疗,还需要结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

本组抽取了我院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4例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结果显示:(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两组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使用常规药物结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效果优良,可以使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保障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子光慧.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6(11):87-89.

[2] 宋秀敏.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2(19):193-194.

[3] 邰红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05(16):118-130.

[4] 颜红凤.12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1,06(09):68-69.

[5] 蔡恒志.李淑贤.汤松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对比分析[J].药物与人,2014,06(11):264.

[6] 张岳.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研究[J].现代养生,2014,03(18):35-38.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