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几点方法

2015-10-21王怡亮

速读·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学习习惯

王怡亮

摘 要:作为一名中小学阶段的教师,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远比教给学生课本知识重要。本文认为通过打破习惯养成的神秘感,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改变,优化教师自身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小学生

笔者作为一名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执教经验,深深的体会到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远比取得优异的成绩要重要得多。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教师,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好奇严谨的求知精神,永远比教给学生课本知识重要得多。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笔者作为一名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和学习生活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方法用以帮助指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为其他老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打破习惯养成的神秘感

在一些学生的眼里,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会养成好习惯的。尤其是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觉得改变坏习惯,重新形成好习惯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他们坚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们害怕吃苦,害怕受挫,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因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不能改变过去的话习惯。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一种错觉,只有成功人士才会有良好的习惯,而一般人不配谈良好习惯的。

成功的人在给向往成功的青少年介绍经验时,往往强调他们的成功之路如何曲折,如何艰难,使青少年望而生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感受着成功,如做对了一道数学难题,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如果把这些成功感汇聚在一起,每个人都能成功,成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我想习惯养成与追求成功具有同样的道理。只要有意识地锻炼,我们每个人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注重学生点点滴滴的改变

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在生活中慢慢的形成了,是由一个个小小的学习生活习惯组成的,因此要十分重视生活中的小行为、小习惯。

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其次是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其次是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另外还要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首先要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其次是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说了就要努力去做;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再次是养成懂得感恩和勤俭节约的习惯,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最后还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三、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小变化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做关注学生每一个微小的变化。当学生有一个正向的小行为的时候,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以强化学生这种积极地行为。教育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证明教师对学生产生期望,学生会朝着老师的期望努力,这就是赞扬、期望和欣赏的激励效用。

当一个学生感受到同学的认同和羡慕,老师的赞扬和鼓励的时候,就会产生巨大的成功感和喜悦感,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常常采用这些肯定和赞许学生的口头语:“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者用亲切、肯定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至全班。通过赞赏,强化了学生良好的行为,增加了学生良好行为发生率,也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优化教师自身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学生一起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成长。教师和学生在专业上是授受关系,在道德上是相互学习关系,在人格上是相互促进关系。要想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首先就应该不断的优化自身的行为、学习习惯,为学生做好榜样。尤其是中小学生,处于对自己的老师“崇拜”阶段,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老师首先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求知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学习探求,才能将最新最准确的知识传播给学生。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除了具有所教学科坚实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较宽广的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知识面,必须破除传统的封闭性,开阔自己的视野。这样,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下,学生也会在知识的道路上不断的上下求索,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求知习惯。

参考文献:

[1]牟宗斌、薛和平.中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3).

[2]王伯荣.养成教育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2(07).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学习习惯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