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学科优势,培养综合素质

2015-10-21王振荣

速读·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愚公素质学科

王振荣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数十载,正赶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面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形势,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上大胆尝试改革,因为我深知优化教学方法是推进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力争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正因为它的独特性,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交际、品德、审美等综合素质。那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呢在?下面我简要谈一谈:

阅读素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里的阅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课文,二是具有对现代文理解能力。众所周知,初中阶段,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比较差,表现在读不成句、朗读时平淡,谈不上有感情,因此很有必要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呢?我认为有几种有效方法:

一是分角色朗读,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只有进入角色,产生情感,才能读出感情。初中课文适合分角色朗读的比较多,如《皇帝的新装》,这是一篇童话,课文里出现的人物较多,有小孩、大臣、皇帝、骗子,作者赋予不同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心理,语言幽默诙谐,生动有趣,很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因此教师抓住这样的文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进行指导,如可以有动作有表情,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素质。

二是听录音模仿的方式。针对古代诗词或有激情的散文最好采用这样的方式,如高尔基的散文《海燕》、《木兰诗》等文章,这样的文章离当今时代较远,虽经教师交代当时的写作背景,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另外部分教师因个人的朗读素质不高,不能进行有效引领式的朗读指导,所以通过录音磁带或利用多媒体下载的朗读录音在班级播放,进行模仿式的朗读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采取三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播放錄音引导学生静听体会,其次是学生跟着轻声读,随后大声读,最后指名读,特别是朗读水平较差的同学,教师要敢于让其朗读并在朗读后给予指导和评价。

三是开展竞赛朗读活动。竞赛能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所以时常开展朗读竞赛活动能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四种方法,无论是哪一种,关键是要坚持,否则不会有明显的效果。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呢?有两种做法:

一是分层侧重式。所谓分层侧重式就是教师在每节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要体现出梯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简单基础的问题由层次比较低的学生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由层次比较高的学生思考回答,这样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创。

二是课堂讨论式。学生总是希望自己见解之正误及时得到验证,通过思考——交流——再思考——再交流而形成见解。即使一时不能形成看法的学生也是希望听听同学怎么说的,以开启自己的思路。因此,教师应用激励学生多说的课堂讨论形式,让学生陈述见解、谈感想、作评论,使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使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又可激发学生的灵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潜在素质。

审美素质。语文学科以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文中曲折动人的故事,优美动人的描写,简洁有力的议论,饶有趣味的说明,巧妙的比喻,精警的哲理语句,都富有美学价值。培养学生鉴赏力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能让学生多维思考的问题。特别是提出能让学生显示思维活动过程的述理性、扩散性的问题,一般有“你是怎样思考的?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不满足是与非的判断问题或简单的复述、陈述性问题。例如,认知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上的“写了什么?作者想表现什么?”分析作者写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的作者写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写的?”探究设疑上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不这样写会怎么样?”发现性总结思考的“作品的成功或不足在何处”依据是什么?联系发散性的“这类文体与其他文体特征异同如何?阅读欣赏或写作该类文体时如何把握?”——当然,不同的体裁作品有不同的审美角度和不同思考方向,教师创设问题,必须切合文意文理,从而逐渐形成学生自身对作品的审美认识,以培养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导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品德素质。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平均在十六、七岁,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善恶美丑的认识和把握能力不强,语文学科恰恰有这方面的功效,诸多文章或赞扬某些人物的优秀品质,或批判某些人物的丑恶行径,或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美,或对某种事物的冷静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迪,这些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文章,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设计如下问题“愚公敢于征服自然的伟大魄力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有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搬家,可是他却要坚持挖下去,他这种做法不是很愚蠢吗?你是如何看待愚公的,智叟和愚公相比难道不是很聪明吗?你是喜欢愚公还是喜欢智叟,为什么?”;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设计了如下问题“非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作者又是怎样的人,从利普夫妇和作者对待于勒的态度上看,你有什么感想?”,通过恰当、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发言能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美丑,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人格上更是有特殊的功能。为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素质教育上的优越性,在教学方法方面深入的探讨,以求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句名言概括我的语文教学之路是再合适不过了,但我更欣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句话,只要我的教学生涯不终止,我的探索之路、课改之路就不会终结。

猜你喜欢

愚公素质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现代愚公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超学科”来啦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谁更应当“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