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2015-10-21林道德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林道德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患者入院后,密切观察其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变化情况,开展持续性的心电监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总结患者抢救情况。结果:在本组患者之中,室性早搏、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心律失常例数分别为11、12、9,29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0.6%,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致,经过针对性的急救处理之后,患者QTc显著升高、HR显著降低、QTd显著减小,抢救前后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抢救措施,为了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早将冠状动脉开通。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02-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属于冠心病的类型之一,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骨后发热、剧烈疼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10%,就现阶段来看,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但是常常出出现心律失常的问题,为了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华心律失常的产生原因,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本组患者均符合WHP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男43例,女19例,年龄为43~82岁,平均年龄为(48.8±4.9)岁,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为1~20h,平均时间为(8.7±1.3)h。在梗死类型上,前壁心肌梗死、侧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数量分别8、5、10、9。排除标准:心功能不全者;合并严重肾脏疾病者;有肺部疾病史者。在手术前,为患者应用噻氯匹定,术前均布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情况。

1.2 急救措施

1.2.1 入院后的病情观察

在患者入院后,密切观察其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变化情况,开展持续性的心电监护,定期检查患者肾功能与尿量,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观察其呼吸、瞳孔以及意识变化情况,避免患者发生脑损害的问题。对于以上指标,在入院后,每隔15~30min记录一次,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4h记录一次[1]。

1.2.2 建立静脉通道

在患者入院后,为其建立好两条静脉通道,一条为下肢静脉,根据患者病情滴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好滴速;一条为上肢静脉,维持患者正常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滴注门冬氨酸钾镁。在滴注过程中,及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好滴速[2]。

1.2.3 抢救注意事项

在患者入院后,将人工呼吸机、吸引器与起搏器置于患者床旁,如果发现监护仪出现异常,医护人员需要及时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一旦患者停止呼吸,则应该应用器官插管法,辅助呼吸。

1.2.4 其他注意事项

对于粗颤者可以应用利多卡因、可达龙;对于细颤者,可以应用肾上腺素与利多卡因;对于室颤者,可以应用葡萄糖注射液与胺碘酮。患者在入院一周之内,必须要卧床休养,指导患者掌握在床上排便的方式,在必要情况下可以为其应用缓泻剂或者开塞露。如果患者疼痛劇烈,可以应用消心痛、杜冷丁、异丙嗪、安定。在饮食上,鼓励患者食用清单、维生素与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3]。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组患者之中,室性早搏、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心律失常例数分别为11、12、9,29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0.6%,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致,经过针对性的急救处理之后,患者QTc显著升高、HR显著降低、QTd显著减小,抢救前后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急救前后QTc、HR与QTd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表1:本组患者急救前后QTc、HR与QTd对比示意表

组别 QTc(ms) HR(次/min) QTd(ms)治疗前 411.07±42.13 96.66±13.44 66.13±11.33治疗后 523.33±77.03 61.53±6.47 30.57±6.83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的常见心血管疾病,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法可以提高心肌细胞活性,重建心肌梗死动脉,但是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的问题,为此,医护人员必须要密切监察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了解不同位置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根据梗死位置进行观察。同时,准备好抢救药品与物品,合理配置药物,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4]。

本研究对于32例患者采用了全面的治疗措施,结果显示,在本组患者之中,室性早搏、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心律失常例数分别为11、12、9,29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0.6%,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致,经过针对性的急救处理之后,患者QTc显著升高、HR显著降低、QTd显著减小,抢救前后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抢救措施,为了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早将冠状动脉开通。

参考文献

[1]李婷,刘娜娜.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护理[J]. 吉林医学. 2011,13(22):337-338.

[2]李存兰.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护理体会[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21(07):253-254.

[3]刘玲,赵淑媛,廖贵红.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学工程. 2012,16(03):425-426

[4]魏琴,宋青云,宋芹.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11(08):143-145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