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上,不妨做个“懒”老师

2015-10-21陆锦慧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材探究老师

陆锦慧

从教十几年,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的我,越来越感到课难教了。是教材变难了?不是。是学生变笨了?也不是。到底为什么?在反复地思考和探究之后,我渐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勤奋”的老师,教了一批又一批“懒”学生。

1.老师的过于“勤奋”,让学生失去了探究的欲望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自任教以来,我一直要求自己做个勤奋的老师,备课积极,授课认真,课堂讲解精彩,讲台就是我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平时说话词不达意,只要一站到讲台上,就滔滔不绝,学生听起课来也认认真真,如痴如醉,自己也往往以此感到自豪,觉得课前的精心准备没有白费。在得意的同时,我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学生一直被我当作局外人、旁观者,我的课堂只是我的个人秀,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我的理论,我传授的知识。他们被我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想到要自己思索、探究和感悟。老师习惯于自己讲解,学生就养成了思想僵化、懒于思索的习惯,学习完全依赖于老师,布置多少写多少,讲多少记多少,久而久之,就丧失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要说创新和发展了。

2.老师过多的讲解阻碍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与一体的基础课程,也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最密切的课程,学生若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在教学中,也只有让学生主动的掌握知识和技巧,才能够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常言说::“笨娘出巧女”。我这个既热心又能干的老师,在学习上大包大揽,学生自然是坐享其成,只等老师把问题提出来,把答案讲出来,自己背会即可。教师讲解的越透彻越全面,学生就越被动越懒惰。自实施新教改以来,我也曾试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问题提出后,教室里却如死水一般平静,多次采用哄、诱、骗、逼的方式,收效甚微,自己却再也没有信心等待,便只好又滔滔不绝地自导自演起来。想起这些,我才发现:正是我这个“勤奋”的老师,才培养了学生的懒惰思想,怪不得我的学生没有奇思妙想,没有开拓和创新精神,我的教学水平也始终没有提高。

3.過多的讲解并不是对学生真正的尊重。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只要我把书上的知识讲清楚,讲透彻了,学生自然就能理解和牢记。课堂上,我不喜欢学生自由地发言,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交流谈论,课堂纪律就显得很乱,也会打乱我既成的教学设计顺序,达不到我预期的效果。再加之我把那些贪玩淘气不爱学习的学生统统视为差生,绞尽脑汁的转化他们循规蹈矩勤奋好学,希望他们能一头扎进书山学海。学生不听话,便横加斥责,时间一久,那些学生见我便唯恐避之不及。师生之间缺乏共同语言,感情自然不能融洽,教学也难有成效。

4.缺乏新颖有趣的话题和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我常教导学生:学习不进则退,不思则惰。可我却从来没有对自己说。教学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习惯于要求学生而疏于自我提高,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中,我显得那么孤陋寡闻,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我茫然无知。

反思的结论是:勤快的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懒惰的学生!也难怪我的学生初中时语文成绩很优异,进入高中后,却很平平,没有太大的提高,这与我的教学理念是有关的。我们一方面抱怨学生的能力太低,就像抱怨学生总也学不会游泳,一方面又不敢让学生下水,总担心他们呛着、淹着,于是只能做岸上的指导。岂不知正是这样的动口不动手,既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能力。正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事必躬亲、面面俱到,才让学生养成了懒动脑,怕动手,被动依赖的坏习惯,使学生的能力变得低下。作为老师的我以所谓的“勤奋”自我满足,而恰恰忘记了“雄鹰的翅膀是在不断地磨练中飞出来的”这一道理。

二、“懒惰”的老师,才能教给学生“捕鱼”的本领。

作为老师,我应该多读书,经常更新知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多找一些巧妙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在反复学习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

1.改变教学态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我转变了对学生的态度,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板着面孔捍卫我的师道尊严,也不再歧视那些所谓的“差生”,而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这时我才发现,他们个个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分析起问题来,也照样头头是道,他们对问题、对教材的质疑也相当透彻、恰切,这正是他们动脑思考的结果呀!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耐心等待中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和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是比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方法教学。

2.转换教学理念,伴学生学会前行。

跟随学校的教改步伐,我开始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听同事的课,交流,询问,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从多个角度钻研教材,设计新颖的问题,力争拉近学生与教师、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同时,我学会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学。比如课前预习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开始时,我会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和达成的目标,即使有些学生完不成目标,我也不会批评,只是不断地鼓励他们,表明我的用意是让他们养成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再引导他们去探究课文内容,学会思考问题,然后再把探究的视野延伸到课外。这样,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就不再把学习当作别人的事,不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课堂气氛也逐渐活跃了起来。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一种结构模式,让学生处于无拘无束畅达的状态,学生才会尽情地参与和自由地表达,创新思维也才能够孕育诞生。学生学习进步了,教师又何愁不会进步呢?

3.创新学习模式,给学生一双翅膀。

不知听谁说过,做老师,“懒”也要有水平,有智慧。魏书生老师就有这样一种智慧,他说:他已经十几年没改过学生的作文了。虽然我不完全相信他的话,但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因为从我的经验中发现,老师的批改再仔细,批语再精彩,学生也认为是老生常谈,不屑一顾,老师就做了无用功,辛苦白搭。于是,我也放手让学生互批作文,自己只是“偷偷”地指点,学生就从最初的好奇心开始,慢慢地被吸引进去,从评析别人到欣赏自我,再到努力创作,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在此基础上,我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让他们分组自我管理,查作业,讲练习,探究问题,甚至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学期的实践下来,我发现,不只是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成了老师的助手,学习、生活的主人,何愁他们练不出一双翅膀自由飞翔呢?

现在,我总结的经验是:教学上,教师不妨“懒惰”一些,把学习和自我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来,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和快乐。教师在学生的快乐中自得其乐,何乐而不为?

毕竟,学习和成长是学生自己的事!

猜你喜欢

教材探究老师
教材精读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