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双赢的师生观

2015-10-21张立静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平等对话双赢后现代主义

张立静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当下师生关系正走向民主与平等,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改变旧的观点,达到双赢的目标的对话。后现代主义师生观强调师生“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互惠的依存关系、生命和情感交流的关系,为建立双赢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双赢师生关系的实现途径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双赢;师生观;平等对话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思潮,它对迄今为止人类所取得的一切认识成果均持怀疑态度,并且要从根本上颠覆和否定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各种认知范式。王治河称:“后现代主义与复杂性和多样性有着不解之缘,后现代思维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将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将清楚的东西模糊化,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后现代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令人迷惘的多面体。”[1]在教育层面上,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们从教育目的、教育公平、教育关系等方面对现代教育进行质疑和批判。他们所阐述的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以及后现代主义师生观对现代教育而言是一种强大的冲击。在后现代主义师生观中,一反往常的“教师中心论”、“儿童中心论”或“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观点,它强调师生平等对话和交往,这种平等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新一代师生关系指明了方向。本文拟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师生观的内涵进行解读和分析,在后现代主义师生观与传统师生观的对比过程中找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一、后现代主义师生观的内涵

师生观,一般情况下特指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即教育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共同配合的结果,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后现代主义认为,传统的教育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banking education),“教育因此成为某种储蓄的活动,学生是仓库,教师就是储蓄者”。[2]而后现代主义的教育则是一种追求民主和谐平等的教育,它强调“教育的评价不应是唯智的、片面的、筛选式、淘汰式的,是机会均等的教育,倡导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两者都是教学中的主体,实施平等对话式的教学方式”。[3]因此,后现代主义视阈中的师生观的内涵应如下:

(一)互惠式的依存关系

后现代主义者一反传统的师生观,认为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现代传授式和控制式的逻辑衍生的教学关系,而是一种共同学习,互相影响的互惠式关系。[4]后现代主义师生关系理念与传统的“严师出高徒”以及“天”“地”“君”“亲”“师”不同,它强调尊重和理解,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建立起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理解与依存的关系,从而促成“教学相长”。这种互相理解和合作的关系就是师生互惠式的依存关系。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5].p31后现代主义十分注重集体合作,提倡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轻视的内容[6]。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惠式的依存关系。

(二)“我”与“你”的对话关系

这实质上是一种“双主体”的关系。“我”与“你”的关系而非“我”与“它”的关系,真诚地体现了双方同作为主体的关系。学生的地位处于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模仿和服从的地位,也不是被动地被控制和监督的地位。教师的作为变成了“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有所为”指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性,把学生当作一个人而不是物化的的工具或汲取知识的机器来对待,同时又要维护自己的主观性,使自己作为这样的人来行动。另一方面,“有所不为”指教师不能作为学生知识和道德的源泉或输送者,也不能作为他们的监督者。换言之,教师既不传道、授业,也不解惑。以知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和后知者的关系,二者并不存在尊卑尊卑关系,教师不应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并因此对学生存有偏见或歧视,这样会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7]

保羅·弗莱雷(Paulo Freire)认为:“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teacher of the student)和教师的学生(student of the teacher)之类的概念将不复存在,一个新的名词即教师学生(teacher-student)或学生教师(student-teacher)产生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持续变化,时而作为一个教师,时而成为一个求知的学生。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5].P64因此,学生和教师无论是从地位还是身份上都是同等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拥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教学活动的师生之间要以整个身心投入到教学交往活动中,从而进一步促进“我”与“你”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三)生命和情感交流

师生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学生通过教师了解社会、感知人生,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形成。“从情的角度来看,教师与学生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7]师生关系是生命的对话,是灵魂的交流。“师生之间多向和谐交往,达到生命质量的提高,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满足,也即生命的完整。”[10]师生之间的感情,最大限度的被释放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双方内在情绪或主观性的因素的发掘,使师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这是相互理解的过程,是和谐共生的过程,是相互融合的过程。这种情感的交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为教学活动的融洽氛围奠定了基础。“师生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一切,面对彼此,感情的约定油然而生,他是师生间自然情感的流露,是心灵的碰撞和师生内在生命的需要,师生的感情彼此相融,共同体验人间真情的欢乐。师生间的这种情感的约定关系是真正的人性化模式。”[10]

二、后现代主义师生观对传统师生观的批判

在西方教育史上,无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还是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论”都曾经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教师中心论”中,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和话语霸权,由于教师的职业地位,受过更好的教育,拥有着更丰富的经验,这些特征使老师拥有权威,但也形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它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强调教师的监督和控制,忽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师生关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系统只是的把握较到位,但是思维方式滞后死板,缺少创新思维的能力,长期的被动接受导致学生主动积极性差,缺乏活力。“儿童中心论”由杜威提出,他认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生长就是理想所在。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它要求教师应该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理论上以他的经验哲学观和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是对传统教育教学进行全面否定的一个中心论据。这种师生观下培养的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创造能力强,但是放任自流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

但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J.S.Bruner)说过:“为了儿童去牺牲成人或是为了成人去牺牲儿童,其错误是相同的”。[11]可见,无论是“教师中心论”“儿童中心论”或是“主导—主体论”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所以,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需要双方共同改变旧的观点,达到双赢的目标的对话。当今树立一种新型的师生观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后现代主义师生观以它平等对话、理解、和谐等特点顺应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三、双赢师生关系构建路径

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而且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指标。师生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心理功能和认知价值,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宝贵的人文资源,所以建立双赢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双赢的师生关系以实现教师成长与学生成长的双赢,以实现学习与生活的双赢,以实现生理与心理的双赢,以实现素质与应试的双赢。下面就如何构建双赢师生模式给出如下意见:

(一)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共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欢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是师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现。共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相互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跌进。共享共创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共享共创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学生的道德、思想、兴趣、人格等的全面生成,是教师专业自我的成熟过程。树立正确师生观念,共享共创才能促进教学相长。

(二)平等对话,和谐交往

《学记》有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2]。此话说明了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实践出真知,重视实践,在教与学的实践里“知不足”,“知困”明白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学生因为学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因为教知道自己的困顿所在,从而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相长。“学学半”则说“教”与“学”各占一半,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的人和学的人都是一半在教一半在学。这其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双主体”关系。二者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不分尊卑,无论贵贱。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既是双赢师生关系建构的前提条件也是有效路径。弗莱雷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5].P41对话不能被简化为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灌输思想的行为,也不能变成有待对话者“消费”的简单的思想交流。[5].p41同时这种对话是处于一种平等的“我-你”关系之中,要求对话的民主性、合作性、整体性。

(三)多方调节,共同促进

师生关系需要通过社会、学校、教师等方面的调节。

其一,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对社会的反映。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调节方式,主要有法律调节、道德调节。如果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中,侵害学生人身自由权、名誉权或者对未成人进行体罚、辱骂等都应当通过法律来调节,包括《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其調节的原则是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心理影响,制约其身心发展的非法律问题,例如:歧视或不尊重差生,对残疾学生持有偏见等,应当主要通过法律调节,特别是应当通过教师职业道德来调节,调节要遵循公平公正、民主平等的原则。由于师生关系本身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类型,所以适当的社会调节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其二,师生关系是学校的一种主要资源,应当通过学校调节师生关系。学校对师生关系有着基本的明确的规范,这些规范是在遵循国家法律道德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的,如江苏省无锡市在《2006年全市学校安全及综合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中要求:不准男教师与女学生单独谈话等,学校调节所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

其三,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本质上是教育工作关系,同时伴随着人际关系、心理关系。这种关系涉及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不由法律调节或道德、习俗调节,而由教师的认知调节、组织和沟通行为调节、态度调节、情感调节、意志调节,其调节的原则是教学相长、人际和谐、心理相容。[13]

可见,只有通过社会、学校、教师等的共同努力和调节,才能建构起和谐双赢的师生关系。

(四)创新内容,活用方法

首先,教学内容的创新是建立和谐双赢师生模式的载体。教学内容是联系学生和教师的桥梁,教学内容生动与否、趣味性强否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和谐。诸如厦门大学所开设的“爬树”和“潜水”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感兴趣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相应的,师生关系则从上下级关系、权威服从关系转变为合作者关系。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做到“信其道”,那么他必然是乐于与老师沟通交流的,他就必然会“亲其师”。这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身份,反而可以在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中与抬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当学生接受教师、尊重教师、爱戴教师的时候,教育便又成功了一半。

其次,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师生是建构性的交往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过程。以往的教师扮演者“发号施令者”的身份,将知识的“清规戒律”告诉并要求学生接受,以“灌输”或者“填鸭”的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训练成了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考试的机器。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可见,教学方法活用不但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还可以增进师生感情,为双赢师生模式的形成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后现代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师生关系一定程度上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是双赢师生观的关键所在。后现代主义认为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现代传授式和控制式的逻辑衍生的教学关系,而是一种共同学习,互相影响的互惠式关系[4]。这种双赢的师生观,以一种新的视角对当前的教育实践和新型师生观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治河.论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态[J].国外社会科学,1995,(1)

[2]田友谊.教育即解放——试析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学”[J].外国教育研究,2004,(4):9-13

[3]黄志成.试论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7):2-6

[4]秦蓓.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阈下师生观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8,(7)

[5]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吕耀中.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下的师生观[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6(4)

[7]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

[8]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顾明远,等.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164-173

[10]周思旭.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论师生关系重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

[11]布魯纳.杜威教育哲学之我见[J].外国教育研究,1985(4),41

[12]陈澔.礼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8-203

[13]石中英,等.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44-150,269

猜你喜欢

平等对话双赢后现代主义
重新回到后现代主义文论的原点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构思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浅论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实现师生的和谐互动
浅谈对讨论式教学的认识
“双赢”之路在不断延伸
后现代主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