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爱生命,是一种责任

2015-10-21张少军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2期
关键词:挫折心理生命

张少军

人的一生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然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0年全球约100万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者则为此数字的10至20倍,这意味着平均每40秒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每3秒钟就有一人企图自杀。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2003年09月0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也就是说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了中国死亡人群中居于第五位的死因,其中,在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首位的死因,这一调查结果着实令人触目惊心。

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每个人就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客观存在的生命体。不管你是智障的,还是聪明的;不管你是内敛的,还是外向的;不管你是多动的,还是文静的;不管你是呆板的,还是活泼的;不管你是残缺的,还是完整的;不管你是吝啬的,还是慷慨的;不管你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不管你是手无寸权的,还是握有权柄的……所有这些,只不过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不同而已,这也恰恰成就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不管怎样我们都是幸运地拥有了生命,那么我们就要珍爱生命,并把珍爱生命作为一种责任,因为,生命不光属于你自己,它也属于家庭、社会、国家。请远离死亡游戏!

自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复杂到要关注人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中华心理危机干预网在一篇分析大学生自杀原因的文章中认为,学习压力和就业窘境、抑郁症神经症等疾病的困扰、环境适应能力低下、情感遭遇挫折等几方面因素,是造成大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而其中学习压力、就业竞争是大学生自杀的最主要动因;另外,由于自我期望值过高,一旦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自杀的念头,甚至是轻赴黄泉路。有一位多年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专家也认为,青少年面对着来自社会的压力很大,但是学校和家庭都未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导致他们面对挫折压力时心理素质脆弱、应对能力乏善。总之,自杀者大多都是由于心理抑郁无法排解而最终选择了轻生。诚然,自杀是在个人陷入极度绝望中而又无法解脱时所选择的一种自残行为,也是有意识地结束自己生命的个人行为。但是,我们对这种社会现象要坚决说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此孝也。既然你连自杀都不怕,还怕活着吗?既然你有自杀的勇氣,那为何没有活下来的信念呢?俗话讲,好死不如赖活着,况且,只要你还活着就是对父母尽孝,这样简单的孝道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

阳光总在风雨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疑惑,这不足为怪,重要的是拿出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我们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和赋予意义,那就是追求有质量的生活、追求有意义的生存。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成为医者、作家,司马迁受宫刑作《史记》,吴子尤微笑面对自己的疾病和与病魔抗争的痛苦。可见,人生的意义在于并且仅在于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生活,活着。调整我们的心态,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有健康心理的人、有责任担当的人、有良好价值观的人,这样,我们就不会轻易的选择结束生命,而会选择珍爱生命并创造出多彩的阳光般的人生!

事实上,天底下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我们找到芭蕉扇!所以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学会这样做:(1)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交流情感的社交活动,有益于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有益于发现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社会活动。(2)如果压力达到无法忍受或困境无法自我摆脱时,可以找朋友出来宣泄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3)倘若出现自杀念头时,应该迅速离开现场,进行深度呼吸,做肌肉松弛运动,抛弃脑海中一切杂念,尽快使自己紧张的身心放松下来。(4)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仰望蓝天白云、抚摸青草树木、踏足山间田野,感受自然与生命的伟大。

生命是短暂的,最终我们都会变成一把泥土,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但是,在你变成泥土之前,要时刻珍爱我们的生命,用我们这短暂的生命来服务社会、来奋斗人生、来承担责任,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一遇到挫折就想到自杀——这种想法是非常愚蠢的,而真正这样做的人更是非常可悲的!

猜你喜欢

挫折心理生命
Holism in Education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挫折
终身不遇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