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淮涟灌区用水管理工作
2015-10-21钱晓琳
钱晓琳
摘要:本文从灌区用水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用水管理成效、用水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用水管理额重点等方面,论述了做好灌区用水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
关键词:灌区;用水;管理
1.淮涟灌区概况
淮涟灌区位于淮沭河以东,北六塘河以南,盐河以北,西张河以西,北与宿迁市沭阳县、连云港市灌南县接壤,东和涟水县的涟西灌区毗邻。灌区受益范围涉及涟水和淮阴现两个县(区)17个乡镇的80.25万亩耕地。灌区区域人口总数达59.07万人。
淮涟灌区灌溉水源为洪泽湖,灌区多年平均年引水量为2亿m3,灌区自流灌溉比例为30%,提水灌溉比例为70%,为提灌结合的大型灌区。灌区内现有总干渠一条,长14.30公里;干渠6条,总长151.9公里;支渠11条,长55.2公里;骨干排涝河道6条,长162.7公里;防渗渠道长计238.00公里;提水泵站计388座465台,装机容量17734千瓦,总提水能力为142.5 m3/s。淮涟闸由省淮沭新河管理处负责管理,接受省防指水情调度指令。淮涟灌区一干闸、二干闸、三干闸、四干闸、杰勋河地涵、古寨退水闸等6座涵闸由市淮涟灌区管理处管理,负责对全灌区水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干渠及其干渠以下的渠首及渠系建筑物分别由所在县(区)管理,灌区内的提水泵站分别由所在的乡(镇)、村组管理。
2.灌区用水管理情况及成效
2.1加强涵闸维修养护及运行操作,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近年来,市淮涟灌区管理处高度重视6座涵闸维修养护工作,每年汛前,挑选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机电闸工成立维修小组,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实施过程中,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控制维修保养质量。针对工程设备老化的实际情况,对所管涵闸闸门进行防腐处理,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并购置预备件,以防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由于维修、保养工作认真细致,使机电设备在每年汛期运行状况良好,为灌区灌溉效益的充分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加强工程检查及加固改造,提高灌区工程完好率
每年组织好灌溉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检查。灌溉前,管理处组织涟水、淮阴两县(区)水利局及灌区管理单位对全灌区灌溉准备及工程设施进行检查,并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督促两县(区)及时清除阻水围堰、河道淤积物,确保渠道输水畅通。灌溉中,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巡查,阻止打坝阻水等影响输水行为。灌溉后,认真编写检查报告,对检查发现的问題,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加固维修方案,以恢复工程设计标准,保证工程完好。
2.3加强用水管理,充分发挥工程的灌排效益
在水稻栽插前期,管理处与两县(区)灌区管理单位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在6月10日前后将干支渠道充满水、骨干排涝河道蓄满水,积极动员农民抢栽抢插,以缓解高峰期用水紧张。在水稻栽插高峰期,针对灌区内干渠断面大、线路长、以泵站提水为主的特点,为确保水稻大面积栽插用水,根据水稻面积按流量分配,采取续灌方式供水。在水稻大面积栽插基本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度,分别控制一、二、三、四干闸,集中水量向尾梢、高亢等用水困难地区供水,解决局部用水问题。
最近几年,淮安市干旱年景增多,如2010年汛末四季连旱,淮涟闸取水口二河作为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廊道,为确保水源北送,实行断面流量和水位双重指标控制,这无疑给淮涟灌区灌溉调度工作增加了难度。在用水特别紧张时,召开省、市、县(区)三级管理单位灌区灌溉用水管理工作座谈会,向上积极争取灌溉水源,主动协调用水矛盾,要求两县(区)灌区管理单位加大巡查力度,积极拦蓄回归水,杜绝水源浪费,开“源”与节“流”并举,从而近年来均圆满地完成灌区用水管理任务。
2.4加强安全生产,为工程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灌区,在工程管理、工程运行、汛情等方面都可能出现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为此管理处相继出台了险工险段处理应急预案、防汛抢险预案,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从制度上保证了工程运行安全。管理处以安全生产为第一要义,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组织全处人员对预案进行集中学习,提高安全生产认识。在四干闸工程施工期间,管理处人员经常检查施工场地,要求施工人员时刻注意安全问题,尽量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机电设备维修保养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工作,保证闸门启闭及用电安全;同时,严格做好开闸前的检查、宣传工作,避免发生工程事故。由于管理处上下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为工程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3.灌区用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管理体制陈旧
在基层管理方面,采用的是基层政权组织延伸性质的“五护员”等管理形式,管理人员受制于乡镇(村)基层组织,变动随意,与工程的效益、利益不相关联,责任心不强,导致浇地无人管、工程无人修、亩次用水多、水费收取难。
3.2经营机制不活
淮涟灌区建成后,长期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行,用水调度指令政府发、水费标准政府定、水费收取政府收,造成了水费标准远远低于成本、水费收取率低的状况。据测算淮涟灌区的水费标准仅为成本的1/3,水费收取率不高,致使县区管理单位职工工资不能足额发放,灌区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如不迅速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灌区的运行将不能维持,正常的维护、维修将无法进行,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正常运行和职工队伍稳定。
3.3工程标准不高
淮涟灌区配套工程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当时考虑的水稻种植比例较低,且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灌溉水相对集中,水稻栽插期缩短为原来的1/3左右,用水峰值大;渠道输水线路长,渗漏水量大,布置不合理,干渠淤积严重,输水能力降低;灌溉回归水利用率低,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工程普遍超期运行,尤其是村组提水泵站,长期带病运行,维修费用逐年增高,加之灌区内缺配套建筑物较多,致使灌溉难调度。
3.4管理设施落后
目前灌区涵闸主要依靠人工观测记录水情,且通信工具落后,信息精度、传递速度都难以达到要求,使灌区计划用水和计量用水等科学管理方法难以推行,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措施难以推广。
4.今后用水管理工作重点
4.1加大灌溉渠道疏浚整治力度。重点做好一干闸引水渠道、杰勋河上游疏浚,二干渠引水渠道疏浚及护坡、三干渠上游、古寨退水闸出水渠道护坡修筑,确保渠道工程完好、输水畅通。
4.2加大灌区信息化建设力度。完善淮涟灌区水源调度系统建设,推进六座涵闸启闭远程控制系统、水位观测、部分重点渠道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通过灌区信息化建设来提升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
4.3加大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全灌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落实管护经费,在改革中充分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作用,确保灌区小型水利工程有人管、管得好、用得上,从根本上解决灌区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4.4加大量水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支渠以下量水设施建设,推进灌区水费征收模式改革,由按亩征收改为按水量征收,提高水费收取率。
4.5加大灌区节水宣传力度。坚持节水宣传常态化,采取走村入户宣传,将节约用水意识宣传到位,让农户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养成平时和灌溉时节水的习惯,从而在开“源”有限时做好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