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古镇滨河广场设计初探

2015-10-21孙达肖亮樊瀞琳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5期
关键词:滨河滨水龙潭

孙达 肖亮 樊瀞琳

摘要:重庆作为西南典型山地城市,在山水地理格局下形成的古镇在山地景观特色、空间氛围营造、古镇文脉传承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龙潭古镇滨河广场设计为例,初步探讨以山地古镇为载体的滨河广场设计理念和关系。

关键词:山地古镇滨河广场龙潭古镇

1 前言

山地滨河广场的形态空间可分为建筑空间、交通空间和开放空间三种。前二者是对城市生产和生活具有一定目的的积极机能的空间,后者则是圍绕着积极机能空间而形成的消极机能空间[1]。滨河广场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部分,指城市中与河流毗邻的特定土地和空间。广场一经与滨河相毗邻,其空间效能更是进一步拓宽,如生态效能中物种多样的提高,社会效能中的防洪避灾,景观效能中倒影效果等。本文以重庆市酉阳县龙潭古镇滨河广场设计为例,对山地古镇滨河广场如何设计才能发挥最佳的空间效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2 强调如何营造山地景观与水体景观的空间廊道

2.1 龙潭古镇老街空间廊道

龙潭古镇老街的空间呈南北向,与龙潭河平行布置,因历史事件火烧梅树,因此现今的龙潭古镇老街往内迁移。然而龙潭古镇老街的内迁还是保留了良好的空间廊道,一方面是整个龙潭古镇老街“空间呼吸”的景观通廊,一方面是龙潭古镇码头的空间路径。在良好的空间廊道指引下,配合古镇的建筑风貌与历史文脉形成了龙潭古镇独有的空间氛围,这种空间氛围不仅指导了整个古镇的空间走向,也同时影响着龙潭河的滨河广场设计。

2.2 龙潭古镇滨河广场与山水景观廊道关系

龙潭古镇修建性详细规划中,不仅着重于龙潭古镇老街的保护与更新,也整体考虑到整个龙潭河一河两岸的保护与发展,在尊重滨河空间的原真性的同时,注重龙潭古镇的山水格局和空间廊道对于龙潭古镇滨河广场空间的影响和作用力。

空间廊道由龙潭老街向顺和街渗透,然后再渗透到龙潭河岸线滨河广场,在河西岸保留原汁原味的古码头形式,充分延续和继承传统文脉和空间形态(如图2-1),从老街Y字入口到梭子桥,总共有7条空间廊道将龙潭河的空间趣味渗透到古镇老街上。而在河东沿线,保留一河两岸的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尊重原场地的场地原真性,在保证河岸线消落带安全性的基础上做有机的更新。根据龙潭古镇的功能分区和定位,将河东岸线有机分为滨水绿带区,滨水休闲娱乐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历史文化公园区,滨水休闲服务区五大功能分区,并将滨河广场融合到各个功能区域内,在龙潭河的东岸接近水面的地方设置了游步道,形成了观赏,娱乐于一体的景观渠道,在龙潭河的东岸和西岸设计了一些亲水性景观设施,加强滨水景观的景观效果。

3 强调如何平衡古镇文化元素与滨河广场景观之间的关系

在龙潭古镇滨河一河两岸空间设计之前,通过对龙潭古镇的文化文脉以及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调研,找到了龙潭古镇独有的诸如民俗文化、商贾文化、名人文化等。

其一,“钱龚滩,货龙潭”的商贾文化。历史上的龙潭古镇商号繁荣,盐业天字号、桐油盛誉泰等均盛极一时,估衣、典当、银楼、钱庄等鳞次栉比。

其二,名人文化。龙潭自古人杰地灵,有“巴蜀之师”、“八部大王”、彭公爵主、向王天子、田汉等。近代革命先驱辈出,王勃山、赵世炎、刘仁、王剑虹、赵世兰、赵君陶等能人志士均在此留下足迹。

其三,民俗文化。龙潭古镇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主要有龙舟表演、旱龙船、土家器乐、龙潭汉剧、婚礼抬嫁娘、龙文化,风水文化等。其中龙文化较为突出。古镇有分设九龙之说,以万寿宫为龙头,以石板街为龙身。

因此,在龙潭古镇一河两岸滨水空间的广场设计上,将龙潭历史文化融入空间形态设计之中。龙潭古镇滨水广场的空间形态根据不同的历史沿革和功能分区定位,划分了多个不同定位的广场空间,增强码头的形态感和历史厚重感。

4 强调古镇整体景观的统一性

龙潭古镇一河两岸的滨河空间只是龙潭古镇整体规划中的一部分,因此滨河广场应当延续龙潭古镇整体景观。作为龙潭古镇中整体景观的一个节点,滨河广场不但要自身要具备高质量的景观,同时它亦是整个城镇景观的一个细胞,它不但要为市民提供被看的观赏性,而且还要为市民提供观赏周围景观的场所和视域,即“看与被看”的关系[2]。

龙潭古镇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了处理空间组织关系,结合山地滨河的实际。我们在设计中采用了不对称的布局方法,龙潭河西岸保持原生态景观元素,龙潭河东岸在尊重龙潭河消落带设计的同时,增加主题文化元素,丰富东岸的空间形态,与西岸呼应但不雷同。

5 总结

广场的设计探讨重点并不在广场本身,而在于如何服务于人。因此,我们不能主观的判断广场需要什么,需要怎么去打造[3],而是古镇需要什么,古镇要将广场打造成什么样。只有梳理出了这层逻辑关系,我们对于古镇滨水山地广场的改造才能走入一条成功正确的道路。

不管是龙潭古镇还是西南地区其他的古镇,如龚滩、瓷器口等都是依山傍水。水是古镇的灵魂和血脉,滨水广场的打造也是古镇原动力的保证。因此山地滨河广场既要表达城市广场设计的共性,又要彰显自身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特质。就山地古镇滨水广场的设计,笔者认为应从古镇空间廊道以及整体整合、局部构成的几个设计策略中能对西南地区古镇滨水广场的设计有些良好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姚捷,山地城市滨河广场设计初探_以贵阳市黔明广场为例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第25卷第2期.195页

[2] 吴倩倩,三河古镇小南河滨水空间要素整合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第11页

[3] 梁晶,卢菁,徐千里.滨江山地城市广场设计原则浅探[J]. 新建筑. 2000(06).第17页

猜你喜欢

滨河滨水龙潭
昌平滨河森林公园健身绿道系统建设
基于大生态观的滨河公共空间景观提升探究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醉美西龙潭
九龙潭的险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发展探究
体现地域文化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浅析滨水景观模式
吹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