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2017-08-02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的开发对城市河流的原有机理与风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从1985年的23.71﹪剧增到2015年的56.10%。面对城市化带来的人居环境不断恶化的挑战,城市中的公共健康问题成为了许多学科关注的焦点。西安城市的水文化历史背景。西安自古以来地处关中腹地,生态环境良好,山环水绕,水系发达,有“自古长安地,八水绕城流”,是城市选址和发展的最佳自然地理位置之一。从七十多万年年前在依山傍水灞河以南生存的蓝田猿人,到六千多年半坡人依浐河而居,耕牧取水,五千年以上的新时期时代仰韶文化半坡文明的诞生,再到三千多年前西周文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都城,此后,秦咸阳至西汉长安、隋唐长安等十六个王朝或政权。。
[关键词]:滨河 ;公共空间 ; 湿地 ; 生态
1.当前国内城市公共空间的显著问题
1.1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河流整治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西安的城市生活现状背景。如今西安的社会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与人之间资源的冲突频频不断。其中不乏众多的人口基数导致的激烈竞争让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有所减少,如工业废水的排放污染水源地,对于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也有贫富差距的不断加深所导致的社会不和谐因素。近些年来关于游客污染水源,倾倒垃圾,侵占滨水生态空间的新闻不断出现。其中有关于广场舞的案例不胜枚举,舞者与舞者相互争夺场地,舞者与周围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有关此类冲突的新闻近些年来比比皆是。而产生冲突的原因可以归咎于各个方面,例如教育程度,文化修养等等。但是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置不合理也是导致冲突发生的重要因素。在一个人口众多的高密度城市中,这种不和谐因素已经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健康的生活,生存状态。此种生活状态的普遍化将对城市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打击。
2.研究内容
2.1以西安特有的水文化历史背景入手,结合西安地区的气候,生态,降水等资源条件调查研究从古至今滨水文化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滨水公共空间的背景环境,挖掘其地方精神,总结人文内涵;
2.2以陕西西安地区滨水湿地健康效应的理论机制(包括促进市民身体锻炼、舒缓精神压力、减轻精神疲劳、增强社会交往、提升市民归属感与荣誉感等方面);
2.3能够满足市民生理、精神和社会安康完整状态的复合型、多角度的城市环境(健康的城市滨水生态环境、积极的市民活动空间、平等良好的社会互动交往环境)的设计方法;
2.4西安城市公共空间在促进市民身体锻炼、舒缓精神压力、减轻生理与身体疲劳、增强社会互动交往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实证研究。
3.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活动的重要健康载体,它体现着古人“逐水而居”,“无水不活”的朴素生活与生态思想。体现着城市的水文化特征以及城市历史。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活力也最容易从这些公共外部空间中洞察。在人群中,城市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可以说是观察城市是否具有活力最为直接的地方。这些由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所组成的滨水空间的“交互区”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作用于整个城市健康公共空间重要的一环生态、生活系统。
对公共空间的关注本质是对市民赖以生存的土壤和营生空间的关注。 在现代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理需要,而公共空间正是城市人这种生理需求得以实现的物质依托,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必不可少的空间类型。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发展作为衡量城市整体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其建设和发展已经显得相当迫切,已得到世界各国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城市公共空间真正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关键问题和人们关注的热点。找回城市中失落空间,让城市更有生机和活力也是从物质化的层面上对人居和谐做了全新的诠释。
4.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应用
灞河湿地公园作为西安滨水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都比较显著,具有较好的生态条件與人文环境背景,要素较为单一,构成相对复杂,以此作为研究范本能比较全面的从健康城市的角度来考虑健康的城市生态与健康的人。
以健康导向下的复合型、多维度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方法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对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影响市民健康的理论机制是拟突破的难题。旨在解决城市健康滨水空间的具体形态、市民心理生理活动的引导、以及保护发展模式的建立三个方面的问题。我国的规划设计专业人士已经提出了一些对策,但数量和内容仍较为有限,大部分成果都集中于园艺疗养及城市的管理领域,缺乏对城市滨水绿色景观健康效应的全面而深入的考查与计量。本文意在在西安地区从微观层面的中小尺度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入手,探讨其对大众公共健康的影响机制及作用,并提出比较具体的设计策略与方法。希望促使研究成果“健康导向下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和模式”,能够为陕西省健康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实证和经验支持,从而促进公共健康问题的有效解决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健康发展。
5.结语
滨水公共空间对城市人群所具备的心里与生理之间的相互影响,使用功能和具体形态之间的从属关系,数据管理与公众参与的联系。针对整体的调查研究实例,在基于“健康城市”的基础上能够对城市健康滨水空间的具体设计方法以及策略会带来改进,从而突出健康滨水空间的重要性。
形成对健康滨水空间的设计的理论机制,在功能使用、生态健康、公众参与的心理与生理影响、在其所在层次提高利用率,在形态上更具美感,等方面,在其所在层次提高利用率,在形态上更具美感,集散广场更多的提高其风景旅游区的形象。
作者简介:赵萍萍(1991.12~05),女,籍贯(如河南焦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学历(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