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5-10-21鲁晶晶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有效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鲁晶晶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字、词、语段、篇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与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立足小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教学内容与情感、思想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以实现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方式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127-01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始终关注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既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终身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的必要手段。语文课程因其具有天然的优势,如教学内容更加广泛、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与生活实际联系更为紧密等,成为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创新的眼光、创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优选教学内容与科学组织教学环节,争取为学生创建和谐、愉悦、高效的教学环境,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机融合,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质的发展与飞跃。

一 立足小学语文教学,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是人文学科的重要代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要精心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与生理特点、小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德育素质教育与教养教育,充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价值。比如在讲到《妈妈的账单》一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提问的方式,如“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單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份这样的账单呢?”鼓励学生去领悟母亲的爱与无私、亲情的宝贵,督促小学生养成尊敬长辈的良好行为习惯,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素养的提高。再如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时,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

二 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营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语文教学课堂是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语文教学理念,实现语文教学重点由仅仅关注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到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积极构建和谐、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彻底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困惑,既促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态,同时也为心理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放下身段,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观点,从而给予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表现阮恒的神态、动作的内容,并研读阮恒的献血过程,体悟阮恒的美好心灵,感受阮恒身上所体现出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既凸显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进一步扩展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形成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教师可引入合作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互相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与平台,促使学生共同探讨、协作完成课后练习,以此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友好、合作的健康人格。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要求学习小组在课下借助互联网、查阅图书等方式收集各种各样的鸟类,并在小组内选出“代言人”,向全班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劳动成果。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又可以为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提供与其他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

三 调整小学语文考核方式与评价机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改革、调整小学语文考核方式与评价机制,既是检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必要手段,也为下一阶段心理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指明新方向与新出路。如除了做好常规的书面考核工作之外,教师可以尝试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提前设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话题,如“该不该扶起摔倒的老人?”“假如你的妈妈生病了需要你的照顾,但是你又非常想和小伙伴出去参加每年一次的动漫活动,你该怎样选择?为什么?”“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中有一道非常难的习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付诸很多的努力才能完成,你会坚持去完成这道习题吗?”等等,要求学生随意抽取问题并在短暂的思考后,现场讲述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并根据考核结果设计下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从而既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耗时较长、涉及内容较多的复杂工作,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与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采用重点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语文教学为主要媒介,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领悟教学内容的深意,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孙锦钏.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快乐阅读,2011(14)

[2]梁惠珍.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喜欢

有效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高中历史教学中巧用现代教育技术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以需求为导向推进社区教育研究
为课堂注入无限活力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