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社会的界面研究
2015-10-21魏微
魏微
【摘 要】本文以美剧《绯闻女孩》为例,从语言与社会这一界面入手,对性别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进行对比分析,旨在通过研究因性别因素产生的语言变体差异,促进语言学习者了解目标语文化。
【关键词】界面 性别差异 绯闻女孩 社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070-02
外语界面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其萌芽的标志是2004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的语言界面国际研讨会。自此,国内学者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放在语言的界面研究方面。White和Tsimple及Sorace(2006)将“界面”划分为语法外界面(Grammar-external interface)和语法内界面(Grammar-internal interface),前者主要包含句法—语篇界面、语义—语用界面等,而后者包含句法—语义界面、语音—形态界面等。目前,中国学者所做的研究多集中在语法—语义界面和句法—语篇界面等。20世纪70年代Robin Lakoff的研究使性别与语言的关系问题成为社会语言学的焦点之一。与其相关的术语也层出不穷,如“女性语言”“女性语域”等。因此,性别差异被认为广泛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男性和女性在心理上是有区别的,而且整个社会也会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标准用以衡量两性的话语和行为。近年来,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从最早的《老友记》到近期的《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等,美剧开始被更多的国人喜爱。《绯闻女孩》就是其中之一,因其环环相扣的情节、摩登时尚的造型及生活化的语言,红遍全世界。本文通过从中节选部分话语,从语言和社会这一界面分析,从而掌握两性语言的差异,更好地学习英语及其文化。
一 语言与社会界面
1.国内外语言界面的研究
Saussure将语言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确立了语言学的独立地位,自此,国内外学者以语言的各个层面为中心对语言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关注语言本身,很少将语言与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随着语言学的不断深入发展,到21世纪初,学者们才开始将语言研究的不同流派、不同理论与各个学科进行联系和交叉,语言界面的研究也初见端倪。John Benjamins的系列著作将认知人类学、语言学、神经学、哲学、计算科学等联系起来进行了广泛的界面研究。Matina对语言、符号、哲学综合发展提出“编辑理论”。国内学者也从理论上作了界面研究,如孙道功、李葆嘉对语法内界面所做的研究,分析了词汇句法与语义贯通的研究;张绍杰从后格莱斯语用学角度入手,对语义语用界面进行了探讨。由此可见,国外对界面研究的深入,刺激了国内学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
2.语言与社会的界面研究
长期以来,语言研究注重的是语言的结构和规则,语言学习和使用的社会环境处于次要地位。然而,语言是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社会密不可分。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语言研究若不考虑社会因素就无法了解方言之间的差别,也无法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语言结构的使用。由此可见语言与社会的界面研究在语言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语言与社会的界面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语言变体变化大、分层细、复杂程度高。由于社会群体的多样化,不同群体在探讨同一问题或事物时,其语言千差万别,而且即使是同一个说话人在不同场合,其语言的使用也可能存在差异。语言的各种变体本质上也是对地理位置、社会阶层、语者年龄、性别、职业等社会因素的反映。可以说,语言变体与社会结构和分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密不可分。
二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性别与语言的关系除了受到普通语言学家的研究外,也受到社会语言学家的关注。众所周知,整个社会由男性和女性构成,因此两性的互动和交流在所难免。笔者将从交际、权势与等同两个层面对《绯闻女孩》中的对白进行分析,呈现两性的语言差异。
1.交际层面
第一,话题选择。性别差异可由异性交谈时所选择的话题体现出来。例如,Nates father:Well,actually,Im a Dartmouth man. Nate:Yes! Dads always spoken very highly of Dartmouth but Id like to check out west,you know,maybe USC UCLA. 这是Nate和他父亲之间的交谈,父亲想要在儿子选择上哪所大学的问题上给他意见,Nate也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的意愿,他们交谈的话题比较严肃正式。Blair:But I heard she was pregnant. Woman:No,but its rehab. Sign me up for that,she looks good. Blair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聊天的话题是窥探和八卦别人的隐私。由此可见,男性在交谈时多选择正式抽象的话题,如政治、体育、经济及时政等,而女性则多探讨服装、购物、孩子及其他家务琐事。因此,男性交谈的话题总体说来更抽象,一般很少涉及个人感情,女性的交谈话题则与日常生活和个人感情息息相关。
第二,话轮转换。在交际中,重叠和插话这两种方式经常被男性用来控制話轮,而女性则更常用“沉默”的方式。如果在男女对话中的主题是由女性选择的,那么男性往往很不情愿将这一话题继续下去,或会用“un,hmm”这些back-channel作为回应。因为在男性眼里,他们有权拒绝探讨女性提出的话题。
2.权势与等同层面
权势和等同是由著名社会心理学家Roger Brown提出的,指明了说活人和听话人间的社会关系。
第一,权势关系。权势是指交际双方在社会等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社会位置并与他人形成特定的社会关系。
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和自信,男性通常会提出话题并控制整个交际过程,他们也会在交际中插话打断对方。在社会生活中,男性也是占主导地位,导致了他们强势的交际风格。如Chuck:You dont belong with Nate,never have,never will. Blair:You dont belong with anyone. Amelia:And who are you?Chuck:Im Chuck Bass.“never have,never will”和“Im Chuck Bass”都体现了男性在交际中绝对强势的话语风格。与此相反,女性一般处于从属地位,所以她们的交际风格是弱势的。尤其在公共场合,她们的表现就更加被动和沉默。当她们的交互活动被男性打断时,她们会尽可能显示出自己的耐心和隐忍;当她们受到赞扬时,通常会选择自谦的方式应对。如Lily:Charles,please. You need to be with your family... Chuck:my family?I dont have a family. 对话发生在Chuck和他的继母Lily之间,Chuck误以为自己父亲的死是继母一手造成的,所以他粗暴地打断了Lily的话并且直接拒绝了Lily的好意。而Lily对此可以做的就只有保持沉默,避免更深的误会。这个例子表明男性在语言和社会地位上都是强势的。
第二,等同关系。从心理学角度考虑,女性更多将自己放在从属地位,她们认为每个人都享有平等地参与交谈的权力,她们更关注听话人的反映。在女性语言中,像“we”,“lets”这样的词都属于高频词,因为大多数女性认为这样的语言是建立社会和谐关系、维持等同关系的基本工具。如Blair:Hey,hey,were sisters. Youre my family,what is you is me. Theres nothing you could ever say to let me go. I love you.剧中Blair对Serena说“Were sisters”,“I love you”来表明她们是好朋友。此外,女性在交互活动,尤其是在与异性的交互活动中会首选标准语言和发音方式。相反,男性则会尽可能地使自己显得强势。
三 性别差异存在的原因
性别差异广泛存在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从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1.劳动分工
男性每天努力在外工作是为了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的地位由其对所在的团体、工厂、公司或全社会的贡献而定,反映在其对他人的控制上。相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多留在家中,几乎没有机会与外界交流,她们最大的欣慰就是获得丈夫的认可。逐渐形成了在社会上的从属地位。男性和女性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角色,因此男性语言直接、粗鲁、有力,女性语言标准、温柔、间接。
2.教育
尽管坐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同一本教科书,但对男性、女性的教育方式还是存在差异的。首先,在校园里,女生通常被鼓励使用标准语言,而对男生语言的要求更加灵活和随意。“damn it”或“shit”这样粗俗的语言更常被男生使用。其次,学校的课程设置也体现了性别差异。男生对体育课、数学课、计算机课等更感兴趣,他们了解与这些课程相关的词汇也较多,而女生喜欢的多为烹饪、音乐、化妆等方面的课程,因此,她们大脑内存储的单词也更多地涉及这些方面。最后,在男女生性格方面,教师和教材也起到了引导作用。
四 结论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能有效地反映性别差异,产生了语言变体。通过对美剧《绯闻女孩》中的语言进行分析,将性别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部分地呈现出來,从社会和语言的交叉点入手,进行界面研究,对有效地认识语言运作的整体机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范庆芬.语言界面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14(1):25~31
[2]李经伟.多维视野中的语言与性别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1~83
[3]许力生.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1):42~47
[4]杨信彰.语言与社会的界面研究[J].外国语文,2014(1):2~3
[5]于国栋、吴亚欣.语言和性别:差异与共性并重[J].外语教学,2002(2):24~27
[6]朱跃、伍菡.对近十年来国内外语界面研究的思考[J].外国语文,2013(5)
〔责任编辑: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