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高等教育与政府关系及对中国的启示

2015-10-21李正鹏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自治高等教育

李正鹏

【摘 要】英国高等教育自治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其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英国大学不像西方很多国家一样被国家控制,仍享有较大的自治权,主要得益于其高等教育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合理平衡各方面势力,研究英国高等教育与政府关系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高等教育 政府教育 自治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036-02

英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并以其教育质量和高度自治而文明。撒切尔上台后,政府通过拨款一步步加强对大学的干预,高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的财政资助。然而,英国大学不像西方很多国家一样被国家控制,仍享有较大的自治权,理清英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历史变迁,对理解英国高等教育至关重要,同时也能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一定启发作用。

一 英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变迁历程

1.早期大学自治

大学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其高度自治,较少受政治影响,保持科研与教学自由。大学最宝贵的特质即是自治与学术自由。同很多中世纪大学一样,英国最古老的两所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也都是由教师自发组织而成。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形成于英国封建王国形成之前,因此它们是高度自治的。

2.政府开始加强干涉

英国政府干预大学始于1850年,这一年,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对大学进行视察,随后又颁布《牛津法》和《剑桥法》法案,它们从宏观上规定了大学的目标,但对大学内部的事务没有太大干涉。1881年,大学开始获得政府给予财政支持。慢慢地获得政府财政支持的大学越来越多,拨款也越来越多。到了1919年,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大学拨款委员会。20世纪60年代,为了改变英国高等教育在发达国家落后的地位,英国政府决定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先后由政府出资创办了十所新大学。1989年《高等教育改革法案》颁布,大学拨款委员会被大学基金委员会所取代,这也意味着政府对大学的干预开始加强。

3.大学与政府之间的缓冲器——大学拨款委员会

虽然大学开始得到来自政府的财政资助,并且对政府的财政依赖越来越强,但大学的主要收入仍然来自其他方面。政府财政支持只是众多经费来源的一部分而已。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大学对政府的依赖越来越强,政府财政拨款占到大学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到1951年,大学收入中三分之二来自政府的补贴。即便大学对政府的依赖如此之强,但他们却不受政府直接的干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大学和政府中间建立了缓冲器——大学拨款委员会。大学拨款委员会对大学进行评估,把大学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反馈给政府,并根据实际情况把政府拨款分配给各个大学,而整个拨款过程不受政府的影响。这种最大限度地排除了政府对大学影响的做法,广受好评。

4.大学拨款委员会的嬗变

英国政府与大学良好的关系和大学拨款委员会的存在密切相关,它在两者关系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大学拨款委员会从来就是一个非正式的组织。大学拨款委员会的成员是公务员,这使长久以来形成的政治家不敢挑战学术自由的传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拨款委员会做出的各种建议或决议几乎无条件支持。然而,在废除之前,大学拨款委员会也比较注意自己的独立地位。

大学拨款委员会能免于政治影响是有原因的,(1)大学拨款委员会促进了大学扩大规模,在与大学的关系上扮演了重要的管理角色。(2)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它成了政府的代理人。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两种变化的结果越来越明显。1979年,工党政府下台,撒切尔夫人上台,保守党的上台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削弱。此后三年,大学的拨款不断削减,大学拨款委员会虽有迟疑,但执行了这种削减。与此同时,它也改变了政府资助款项的分配方式,增加了选择性。其中一些大学丝毫无损,而另外一些大学则“损失惨重”。这种选择性逐渐弱化了大学拨款委员会作为中介组织的作用。终于在随后的1989年教育改革法案中,大学基金委员会取代了大学拨款委员会。

二 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大学应该遵循内在发展逻辑

大学是否应坚守其发展内在逻辑,而不考虑经济社会时代发展的需求?正如阿什比所说:“高等教育体系中有一些高教与社会对高等教育体系的要求是相一致的。这些遗传力量构成了所谓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内在逻辑”。最初,城市大学成立的目的即是为地方发展服务,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这是城市大学的生存基础。而后,城市大学又不断在向传统大学学习靠近,开始注重科研,并加强博雅教育,努力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追求科研实力和学术地位的提高。因此可以看出,从长远发展看,一所大学的发展离不开遵循大学的内在逻辑,即便大学一开始是在功利主义背景下产生的。

2.大学发展应将尊重传统与敢于创新相结合

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如其国家发展一般,是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稳定、渐进式的发展。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仍保留了其自由的本色,与此同时,各种新型城市大学则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向传统靠攏。英国大学的发展经验提醒我们:并非传统的就是落后的,就应摒弃。即便如此,英国大学在某些方面又过于顽固:重学轻术、重文轻理。高等教育走进世俗与产业界相联系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伦敦大学和城市大学的兴起与发展是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对英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它们产生和发展过程对认识大学发展中很多共性的东西大有裨益。在遵循大学内在逻辑和适应社会发展上,不应将它们对立来看,而应将其融合。

3.关注社会和时代需求,合理设置专业

英国大学的专业设置较合理,而在中国,重理工轻人文的思想依旧十分严重,体现在专业设置上,即使理工,尤其是工科专业独大。这种重工轻文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弊端,如大学里功利主义严重,大学生人文素质下滑等。

4.政府应给予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

大学作为一个教学学术组织,其最引以为傲的即是学术自由与自治。从英国政府与大学关系演变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大学可适当受到政府监督,但必须享有高度的自主权。中国高等教育要发展,要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必须首先改变目前政府高度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加快政府放权,减少政府干预,提升高校办学自主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首先就要转变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减少行政干预。高校在不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情况下,可以自主开展各种教学科研活动,自主决定学校的日常管理与运营工作。

5.建立第三方中介组织,缓冲政府与大学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大学拨款委员会还是大学基金委员会,有效的中介组织对调和高校与政府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有效调节政府资助与高校自治这对矛盾。因此,可以参照英国模式,建立独立的第三方中介拨款机构,根据中国各高校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资助额。在尊重和满足大学诉求的同时,保持与政府良好的关系。

6.引入社会团体的力量,发挥市场的作用

中国大学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政府对大学干预就多,缺乏独立的第三方评估,造成大学过于依赖政府而忽略社会诉求。因此,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第三方专门机构对大学招生入学、教学科研等进行监督和评价。引入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校治理。建立高校、社会、国家三者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

同时,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当前,产学研一体化趋势明显,教育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学已然走入社会的中心,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大学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重要作用。发挥市场作用,对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7.完善评估机制,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体系

首先,要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评估机制。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质量指标体系。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及系统性。再次,引导建立健全第三方社会评估体系。支持和鼓励社会第三方评价组织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监督,加大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比重。努力建立校内与校外结合、政府与社会机构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与机制。最后,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评估责任制。对表现优异的大学给予及时有效的激励,并分享其优秀经验,对长期表现不佳的高校给予一定的批评,让高校有忧患意识,努力提升办学质量,同时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主体,并督促其尽快解决。

参考文献

[1]郑文.英国大学自治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J].现代大学教育,2006(4)

[2]孙贵聪.英国大学特许状及其治理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2006(1)

[3]吴結.简论英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1(2)

[4]朱新梅.大学的公共性与政府干预[J].复旦教育论坛,2006(1)

[5]王建梁.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英国大学——政府关系的变迁历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6)

[6]蒋晖.论英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历史演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自治高等教育
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困境与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城市社区“自治”理念如何落地生根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会职权的章程自治
庄子的自然政治思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