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师爱的“误区”
2015-10-21李杰
李杰
师爱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所在,作为一门艺术,如果对学生的爱不注重方式方法,难免会让师爱走进“误区”。那么,该如何走出爱的误区,让更多学生在爱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呢?
首先,要深刻理解爱的内涵。海内外高山仰止的饱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这样诠释:“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我认为,师爱,是源自对学生和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和高度负责,是出于对学生呵护和培养。师爱要把握尺度,爱得清醒,爱得平等,把爱作为教育育人的职责,严中有爱,宽严有度,要学会用智慧与真情把握对学生的爱。只有明白了师爱的真正内涵,理解了师爱的灵魂所在,才能避免步入爱的误区。
其次,要全面辩证的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学会了解学生的生活与个性,知道他们的理想、困惑、优点、缺点所在,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态度,例如有什么爱好、喜欢什么方面的知识、喜欢读哪些方面的书籍、阅读什么书、有什么样的才能等等。每个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如马可连柯所说,“面对每一位学生,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他在想什么,我是否尊重他的想法。”全面了解学生、认识学生,是帮助学生、教育学生的基础。
学生夏鸥(化名),很有礼貌,通情达理,但就是学习不刻苦,经常迟到旷课,造成了不良的班级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有些教师或许会抓住学生的不足猛批一顿。其实,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来说,适得其反。老师应该加强教育,正确引导。遗憾的是,那时候缺少教育经验的我,却以孩子通情达理、讨人喜爱为因放松了对他的要求,觉得批评这样的孩子容易伤害其内心,导致成绩一蹶不振,于是,他的学习一直也没有起色,技能训练课成绩也是一塌糊涂。认真想来,其实这不是爱,而是一种变相的“放纵”。因为学习是學生的根本所在,全面发展是目标,作为品德较好的夏鸥,首先需要的不是“面子”,而是学习自觉性的培养,是严格组织纪律性的养成,是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第三,要“因材施爱”。“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个性和禀赋,也有着自己的不足与长处。教师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需要,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对于学生的优点,应该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于其不足,不要姑息迁就,更不能一棒子打死,而是要循循善诱,帮助他们加以改正,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刚才提到的那位学生夏鸥,教师应该辩证分析、对待,该生有礼貌、通情达理,但是不能一叶障目,既然担心、顾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那么不妨换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可以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朋友式地促膝交谈。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开诚布公地分析学习和纪律的重要性,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不但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关键是可以让他真实感受到挚诚深厚的师爱。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班里有一名学生张夏(化名),是学校出名的“刺头”,上墙爬屋,调皮捣蛋,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对老师批评更是针锋相对,家长也是无可奈何,心焦头痛,他也是破罐子破摔。有一个阶段,我都想放弃对他的教育,但是强烈的责任心驱使我坚定了教育转化他的信念。如果一帆风顺,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如果缺少了“自我挑战”,我们的事业还有什么“意义”?之后,我私下找他谈了多次,见效不大。但是有一次,却触动了他的内心。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他最喜欢踢足球,放学后,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球技不错。于是,我悄悄地给他报名参加区里中学生足球比赛。我没有多少期望,只是想让他感受到我的默默关心。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被评为“最佳守门员。”他没有立即找我感谢,但我在班里大张旗鼓地进行了表扬,继而我发现了他一天天的进步。在后来的一次谈话中,他破天荒第一次流泪了,激动地说了一句“谢谢老师!”我很欣喜,我知道,他内心的坚冰被融化了。
选择了从教的道路,就意味着奉献,理应满怀热忱,热衷于这份事业,倾情于自己的三尺讲台,就应该把满满的爱奉献给学生。所以,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学会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职业素养,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情操,以人格魅力感染教育学生,以高度的事业心、使命感严谨治学、不倦诲人,同时,掌握娴熟的教育技巧,真正做到管如严父,爱如慈母,导如朋友,用爱的阳光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呵护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