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有效性复习刍议
2015-10-21肖志辉
肖志辉
高三复习的效果如何,跟教师有质量的教学紧密相连,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高三历史复习有效性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研究教材、课程标准、考试大纲、高考试卷,以此确定复习的方向
在新课程下,每个版本的教材不一样,具体的内容有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就得根据课程标准与考纲进行教学。这里要特别重视考纲的作用,要逐字逐句的理解,明确其中的要求,根据它对教材内容进行增添、删减、组合、详略的处理;高考试卷,对于教学与操练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最具有实战性的作品,教师必须把近五年的高考题弄透,明白出题者的要求,并且预测对于此知识点要怎样出题。
在此,笔者以岳麓版必修三《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为例来说明。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教材内容相对比较多,很宽泛;课标的内容比较模糊,比较多;而考纲的内容相对少和明确,根据它我们可以大胆地进行取舍,主要掌握文艺复兴的背景,成就则为薄伽丘与莎士比亚的作品,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及影响,并且突出人文精神;这样学生相对比较轻松也容易掌握。
此外,在福建高考卷2009~2013年當中,此处内容出现了两次,一次为2011年卷选择题第21题,一次为 2012年选择题第19题。以后边那道为例:从中可以解读出要考查两个内容,一为时间、一为文艺复兴的实质,着重点在后边,这里说明这块知识点很重要,出现频率高,但难度不大,主要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这就指导我们的教学如何去开展,对学生的要求怎样,做到心中有了解,有的放矢。
二、讲练评相结合
1. 讲。包括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讲。教师的讲,须有针对性、生动地讲。有针对性地讲,首先我们必须根据教材、课标、考纲来讲,这上边有所阐述,不做介绍,另外我们要根据学生情况来讲,就好比我们学校虽然是二级达标,但是生源是很差,基础很薄弱,对历史的兴趣不浓;此外高一历史尚未分科,学生与老师对待它的态度可想而知。另外,追溯到初中的时候,因历史是等级科,普遍重视不够;现实与历史的原因造成这个学科非常尬尴,对此个人采取的办法是把政治史与经济史当做新课来上,一个一个知识点去解决,同时慢进度。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贯穿阅读能力、思辩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因为高考问题的解决需要这几个能力的结合。生动地讲,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高三历史复习是一个漫长而又单调的过程,如学生昏昏入睡,没有半点兴趣,效果会大打折扣。这需要我们历史老师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自己的课堂亮丽起来。笔者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其一,改变原来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教学手段。针对重点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用一个人物把整个课堂串联起来等方式,如讲述雅典民主制度的时候,我就借用了广东夏辉辉老师虚构的一个故事——一个雅典公民的一天来表达,这样课堂会显得丰富多彩,便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去参与,主动去思考,头脑动起来比什么都好,这样效果比较理想。
其二,注意历史语言的生动性。如在讲述明清思想的时候,我把明清时期的思想比作为一潭死水的池塘,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好比是一颗击入池塘中的大石,泛起了丝丝涟漪,但是很快归于平寂。在给理性之光总结时,用一段排比作为总结,它宛如黑暗中前行时远方的灯光,给人以温暖;宛如黎明前的曙光,给人以希望;宛如大海中航行的指南针,给人以方向。
学生的讲,主要是在一主题、一课、一单元、一本书或者整个内容都结束后,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来讲,必使学生去重视。这样,学生不仅会去思考、总结、掌握相对应的知识,而且锻炼了胆量,提高了心理素质。
2. 练。即为练习,要及时的练习。在上课的时候,讲到重要知识点,我们必须穿插相对应的题目,题目是典型题、历年高考题,这些题考查课本的主干知识。提供新情景,需要历史思维能力,这样对及时理解内容,提高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不要一堂课我们都是在讲知识点,满堂灌,学生听得感觉良好,但却是懂非懂,一练习发现到处都是错误;另外课后还要去练跟这知识相关的题,及时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弥补不足。
3. 评。即对问题的回答。单元检测、月考试卷要及时做出评判,这样学生才有积极性去参与,同时也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关键是去落实,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用一条线将其贯穿
历史知识点宛如一颗颗洒落在地上的珍珠,很多很多,我们一个一个去捡,抱在手上很乱,只有用一根线将其贯穿,才能形成一条美丽的项链,且控制自如。
1. 以文明史为线索进行整理。即按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方式进行,分别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中国发生了什么,西方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2011福建高考卷38题考查政治文明史、2012福建高考卷38题考查经济文明史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以时间和阶段特征为线索进行整理,按通史的模式进行第二轮复习。如,将历史分为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世界、14~19世纪初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在这个分期下,用表格的方式或轴的方式将主要内容列出,上边为西方,下边为中国,一目了然;此处以19世纪初至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为例,见上表。
每个阶段带着学生填写出其中基础知识部分,用关键词将这一阶段特征归纳出来,并且设置几道思考题,如此处设置两个问题:第一个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个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为什么要如此重视阶段特征,对于掌握知识至关重要,对于解决高考大题很有帮助,如2009年福建历史高考38题、2009年福建历史高考38题第2小题均需要这个方面的储存。
2. 以全球史观为线索来进行整理。同一时期东西方发生了什么,如几个重要的时期,如公元前6世纪到4世纪这段,中国为春秋战国时期,西方为古希腊罗马时期,这个时候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又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展现不同的特点呢?(为什么这么做呢?2010年福建高考卷38题要求我们用全球化的视角说明)
3. 以现代化史观为线索来进行整理。现代化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在政治上表现出民主化、法制化;在经济上表现为工业化;在文化上表现为科学化、理性化,按照这三个表现将主干内容进行一次归纳,同样对于解答大题很有帮助,如2013年福建高考卷38题就是围绕工业化展开的。
总之,此文乃个人在历史教学中的点滴心得体会,希望能让高三的历史复习效率提高,为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