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倾听“无声”中的“有声”

2015-10-21穆新荣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2期

穆新荣

杜郎口风暴来袭之前,很多善讲的老师真是讲得精彩无比,美妙绝伦。开课前,一个又一个奇妙的情境,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课中,又是一个接一个的巧妙设计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高潮;课后,又以合情合理的情境或方式带领学生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拓展,真是让人目不暇接,惊喜连连。然而你可曾注意到,课桌上那一本本安静得几乎无翻书痕迹可循的数学书?许多老师都有这种想法:孩子不看书才好呢!不然我要讲什么,他都知道,先说出来,多没意思!

然而,随着杜郎口风暴席卷而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全面展开,老师们不得不改变策略,先让孩子们看书。而这一看,通常也真的是“看”,三五分钟浏览完两三页教材,即为看完,完全没有思考。稍好一些的,给孩子几个问题,等孩子看完书来回答,可结果也大多是孩子蜻蜓点水或干脆不着边际,答非所问。是孩子真的没有读书能力吗?让孩子自己读真的浪费时间吗?

最近读到一句话:“书是无声的老师”,让我颇有感触。书是无声的老师,无论它是语文或数学,只是我们还没找到一种开启数学书的好方法、一把好钥匙。我四处找寻,各方探索,偶有几得。

一、像读语文书那样读数学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数学书也可以抑扬顿挫,读数学书也可以兴致勃勃。现实生活中,提到阅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语文、英语这些语言类科目的阅读。而在大多数学校里,只有语文和英语等文科性质的科目开设了早读,而数学从来没有早读,学生也很少用专门的时间来记忆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仅具备语文和英语的阅读能力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比如,看不懂股市的走向,看不懂用药说明书等等。所以,提高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二、教师有必要范读和引读

对于概念定理,教师可以通过重音、缓速等方法强调关键词,加强学生印象,加深学生理解。如在初一学习同类项时,“如果两个单项式,它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就称这两个单项式为同类项。”学生对其定义往往不能正确复述,其原因一是概念不清,二是数学语言生疏,对这些定义的叙述感到不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抓住三个“相同”解释,并适时列举反例,这样,会大大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因而能较为牢固地掌握它们。然后再用引读的方式“如果两个____,它们所含的____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____也分别相同,那么就称这两个单项式为____。”这样学生就能够较好理解概念了。

三、设计因学生情况而异的阅读或复习提纲

八年级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是:正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且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y随x的增大反而减小。

针对这样的性质,学生通常只理解其中一部分的性质,我们应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比赛哪个小组从中找到更多有价值的宝藏,教师都要听取学生发表的各种见解,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3x的图象,它是什么图形?在第几象限?随x的增大,y值如何变化?

2.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2x,y=4x,y=6x的图象,它们是什么图形?它们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特征?随x的增大,y值如何变化?

3. 猜想:y=kx(k>0)的图象有什么性质?为什么?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3x的图象,它是什么图形?在第几象限?随x的增大,y值如何变化?

5. 猜想y=-2x,y=-4x,y=-6x的图象有什么特征?

6. 猜想:y=kx(k>0)的图象有什么性质?为什么?

诸如此类问题,通过学生阅读得出,师生、小组共同沟通,使真理越辩越明,达到了学(下转 130页)(上接 131页)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效果。

四、数学書也要通读

要学一节,先读一章,要学一章,先读上下册相关章节,即使读不懂后续内容,也要了解本章节知识的重要性,从而端正态度,认真学习。阅读是“跳出教材看教材”的阅读,是和其他章节联系的活动。比如,通过最后一轮对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章节的阅读,知道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再联系二元一次方程,容易发现:方程与函数、等式和不等式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五、数学书更要重图表的阅读

图文对照、搜索关键信息、类比、转化都是阅读图表的重要方法。将文字转化为图表图示,将图表图示转化为文字都很常用,这对于学生深入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差异,作用巨大。这是数学特有的表达方式,我们要细细体味其中的简洁深刻。

六、建立完善阅读评价机制

有评价才有激励,学生们才会更主动,才会逐渐形成习惯,才会进一步热爱而“手不释卷”。如重音准确、关键词理解深刻、前后联系概括得好、图文转化正确简洁等。

让无声的老师说话,让我们用心倾听无声中的有声,去阅读数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