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2015-10-21汪永静

新丝路(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分配律乘法算式

汪永静

教师的教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教师必须关注、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建构主义观点认为“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关联,并且通过自主地思考,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再次的加工和处理,才能更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思考:如何让新旧知识产生关联?如何设置有效的问题让学生突破重、难点?还要思考做怎样的引导才能让学生更顺利地自主建构?基于此,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乘法分配律”教学为例,来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 教师要钻研教材,把准教材例题的“脉”

例题,承载了核心知识的发展、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提炼、应用,渗透着数学的情感、价值观的传递。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例题教学,再辅以适当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培育基本思想,经历数学本质的抽象过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逐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

一节课,不仅重知识、强方法,也要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数学修养。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不能仅凭教学经验与个人喜好就去更换教材例题,毕竟这是教材编者根据不同阶段的教情与不同层次的学情精心统筹而定制的。虽不提倡“唯教材论”,但如果更换的例题不能达成原教材的编排意图,还是不换的好。为了更好地把准教材例题的脉,教师要逐字逐句地研读教材,《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中至少有四处为我们解读了例题,第一处是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第二处是课时“教材说明”,第三处是课时“教学建议”,第四处是教学内容旁的“注释”。在教学设计完成以后,还可以回过头来反思每一个环节有没有体现与落实教参上说明的教材意图。另外,教材所承载的语言规范与书写格式规范、数学思维有序等也是教师要有意加以解读、并引领学生进行训练的,这些,亦是教材的精华所在。

二 教师厘清核心,发准教学推进的“力”

每一课时内容、每一教学板块,都有其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与价值追求,如何得到高效的体现与推进呢?教师首先就要厘清每个活动的核心问题,利用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推进,尽量避免碎问题、小步子。在处理核心问题时,教师的站位要高、重心要下,对学生可以有过程指导,但要展现一个从放到收再放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经历思考与体验的过程,经历修正与提升的过程,不急于求成。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内容时,从发现相等到为什么相等,可以设计两个层次的教学,促使学生通过多维的理解来完成意义建构。

第一 ,以果导因,发现相等。

生1:(4+2)×25=150(人)

生2:4×25+2×25=150(人)

思考:(4+2)×25与4×25+2×25这两个算式可否用等号连接?

学生能从这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150,得出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也能从要求的是同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看出只要算式是对的,就可以断定它们是相等的。当然这是学生浅层次的发现,无需多加思考的发现,此时学生思维的维度是单一的,而这显然是不够的,只有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才有利于意义的建构。

第二,深度加工,證明相等

上述是结合具体的情境、具体的得数来说明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而运算定律的学习要学生经历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如果跟种树没有关系,只看两个算式本身,能否从另外角度多维地分析证明它们是相等的?

思考:(4+2)×25与4×25+2×25一个算式是求积,一个算式是求和,积怎么会跟和相等?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既要理解四则运算的背景意义,又要明白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但给予充分的时间思考与心算,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左边是两个数合起来跟25相乘,所以是求积;右边是把两个数分开来跟25相乘,再合起来,所以是求和;其实它们是一样的。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左边6个25,右边4个25加2个25,左边的6个25,可以分成4个25和2个25 ,右边的4个25和2个25合起来也就是6个25。

通过一个“求积”与“求和”的问题,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对这两个算式深度分析,证明它们是相等的。

笔者认为:如果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那么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从计算结果直观发现两个算式相等,到结合具体情境从数量关系角度合情合理地说明它们相等,再到脱离情境理解运算意义得出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可以从多维度剖析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意义的建构。

三 教学要结好整体架构的“网”, 使运算定律在学生头脑中的形成

对于某一时段的课时教学,我们的教学视界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课时之中,而应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知识的编排体系与方法结构,进行长程的教学设计,整体架构课程教学的“网”。就本课而言,细节往往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发现的。“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遵循从算理的理解到定律的形成的过程来教学,但当有部分学生理解后,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会马上进入运用阶段,这样仓促地完成教学任务,势必会造成学生因为没有透彻理解就只好机械记忆。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再花时间让学生观察左右两个算式在形式上的细微区别,拉长探索的空间,强化运算律的结构特征。

在数学的学习中,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仅仅达到刚能回忆的程度是不够的,必须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牢固熟记的程度。“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学生比较难理解与叙述的运算定律。四年级的学习内容到六年级的时候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会搞错。由此可见,在新知理解后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很有必要,只有通过练习,运算定律才能得以运用、熟练、巩固,最终达到内化,促进数学模型在学生头脑中的形成与固化。

四 课堂要用准以人为本的“情”,提升学习数学的智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运算定律,它比起其他运算定律、性质应用更广泛,难度也更大。“乘法分配律”的正确灵活运用是学生运算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延续,是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抽象形式,是相遇问题的外部表征等等,同时也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常用的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基”的理念与教学索求。尊重学生、师生共长,是课堂的理性追求,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引领与导向作用。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教师还应适当地关注“情育”,通过自身言传身教的“感染”,多维提升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水平。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关注知识内容的教学、思想方法的引领、过程结构的体验,还关注对人文素养的培育,而培育的第一方式便是教师言传身教的榜样示范与渗透,给了学生以榜样,这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书”与“育人”。

猜你喜欢

分配律乘法算式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乘法猪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
巧用运算律
巧用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