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要合理运用多媒体

2015-10-21马琼

素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合理使用多媒体小学语文

马琼

摘要: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普及,多媒体作为一种高科技教育手段有其优越性,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因此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它真正成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为实现高效课堂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合理使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及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摘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多媒体因为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有着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很快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所以很快就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公开课和观摩课,老师们都尽量动用大量的图片、动画、音乐等素材来充塞自己的课堂。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听过许多公开课 ,也曾经非常苦恼,总觉得自己对多媒体的运用能力还很差,有时为了准备一节公开课,不得不花费很长时间甚至请同事帮忙准备课件。可在上完课后,总觉得课堂倒挺热闹,效果却不够理想。通过参加一些培训学习,再反思自己的实践,我才意识到在运用多媒体时我们进入了一个误区。

一、我们忽视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应该是促进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而我们却背离了这一理念,忽略了教与学的过程,忽视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只是一味追求表面的形式,没有对课堂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没有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结果导致语文课堂仅仅成为一种财力和物力的展示。课堂成了展示的舞台,老师忙于操作,学生成了观众,可一盘点,才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升华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过多的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思维和体验,使课堂华而不实

黑格尔说:“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可我们对多媒体的运用在理念上出现了偏差,以为使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就是与时俱进,一味追求大容量、高科技,这实际上从客观上刺激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削弱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背离了语文课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理念,学生根本无暇去思考和体验语文带给学生心灵的触动。

三、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导致课堂学习脱离了对文本的阅读和把握

在许多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对课件的展示,让色彩缤纷的图文资料大量出现在学生面前,可这些过多的图片却往往喧宾夺主,使学生注意力远离了文本,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成了展示图片资料,学生没有了能力的训练环节,对教材的分析成了一种支离破碎的描述。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多媒体确实有其优越性,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我们教学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而已,它并不能代替所有的教学形式。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合理使用多媒体来辅助自己的教学,这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多媒体的运用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老师应充分考虑到语文教学中用多媒体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如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英英学古诗》这一课,我认为它属于对话形式的课文,通过英英和奶奶的对话,来帮助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思,因为是文包诗,而且对话浅显易懂,所以这一课就不必再去花费大量精力制作课件,而是抓住课文中人物的对话,通过充分的朗读来把握主要内容就可以了,如果硬要使用课件,那就没必要了。

二是能否巧妙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第斯多惠说:“任何真正的教学都不仅是提供知识,而是给学生以教育。”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应該体现出其人文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理解文字、应用文字,体会教材中文字所包含的情感,获得情操的陶冶。因此,如何巧妙运用多媒体就显得至关重要。有时,仅仅是一段音乐或课文的配乐朗读甚至只是一张图片就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不必连篇累累牍的资料堆砌。如《恐龙》一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读文本,在对文字有了一定的把握和理解后学生才去分析每一种恐龙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一种恐龙后,再借助多媒体的图片来加深理解,经过这样处理,就比先看图再寻找文字来补充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是多媒体的使用应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提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发展思维、产生智慧、锻炼能力的地方,因此,使用多媒体应该对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等诸多驾驭语言的能力有促进作用。否则,还不如不用,所以多媒体不能无效滥用,而应该思考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如苏教版中《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去搜集有关宋庆龄生平事迹的资料,认真阅读课文来解决本课的难点,理解“人们来瞻仰宋庆龄故居时总是要和樟树合影留念”这句话,而不必由老师把大量的资料图片展示给学生。收集资料本身就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是教师能否熟练操作多媒体。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普遍使用了,但是,由于我国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很大,各地的教育资源配置也不均衡,所以老师们对多媒体的运用水平大相径庭,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许多老师参加课赛是勉为其难的使用电脑。在操作中一旦遇到问题,往往无法解决。由此,导致教学停滞、出现课堂冷场、教师焦躁、时间浪费的现象,所以老师们还应该努力学习多媒体的操作,提升自己的电教技术。

总之,多媒体的使用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积极探索,努力研究。只有我们把握好了使用多媒体的时间、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它真正成为辅助教学一种有效手段,从而为实现高效课堂服务。

参考书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更新》、《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2006年第二辑 下)

猜你喜欢

合理使用多媒体小学语文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浅析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高中政治教学
“非遗”图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拍摄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