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
2015-10-21邓会艳
邓会艳
摘 要: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日益发达,资讯不断丰富,人们的知识、文化、审美需求和接受渠道越来越多元的今天,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而在教育体系当中,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艺术学科,都需要与时代的接轨,并拥有一个更宽阔的视野。音乐欣赏课引入信息技术,将大大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欣赏;作用
现阶段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还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满意程度也不是很高,其中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没有能够从学生需要出发,涉及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而是过于照搬书本和大纲,导致课程不够吸引人,也导致了学生参与度的下降和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具体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教学中,教师还停留在灌输自身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阶段,教师放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学方法乏味,知识的传授更多地以教师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性,导致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学生没有选择的主动权,自然也就不能被激发出浓厚的兴趣,这种情况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产生枯燥和厌倦的感受,消极被动的接受音乐,也难以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更谈不上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音乐欣赏教学受到现有教学手段的制约
单一式的欣赏教学仍然是现阶段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还停留在简单介绍作品背景、自己演奏或演唱、提问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这样的阶段上,而学生在平时的音乐接受中早已经开始利用到了各种先进的设备,接受到了各种新鲜的资讯,按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资料向学生介绍作品这种陈旧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的共鸣,反而让学生觉得枯燥和无味,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创造音乐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传统的音乐教学不仅设备资源匮乏、教学效果单一,即便是教师在唱、奏、讲、演诸多的各环节上的处理得往往力不从心,不能面面俱到,这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达不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在中学新课标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的50%,也是不小的比例,也就是说音乐欣赏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曲艺欣赏等内容,在器乐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五个主要乐队种。其中在乐器中,就涉及到古今中外幾十种乐器的音色……如此繁多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和目的呢?最好的手段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独特的功效和优势给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展现了一个无比宽广绚丽的空间,使音乐更具备了它神奇的、动感的艺术色彩,并达到它特有的审美功效。
3信息技术丰富了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设备的高度的可变性,可控性的特征,可全方面地拓开人的视野、开发人的大脑熟悉功能、发展人的形象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此外,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弥补我国大多数初中学校的音乐类书籍、音像资料非常匮乏这一缺陷。这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向广大音乐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是协助中学音乐欣赏教育更好地达到教育宗旨、教育理念的有效手段,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个高科技资源以及它的辅助工具,让它为我们的音乐欣赏教育服务。
4信息技术满足了音乐教学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需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随处可听,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音乐作为艺术作品,也有高低良莠之分,由于中学生自身的年龄、心理以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和制约,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肤浅,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在当今通俗歌曲、摇滚乐的冲击下,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中学生心目中就是古董。因此加强引导,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的任务是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中之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调动起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转化。优化中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变教师外部强制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内在感悟渗透式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奕峥.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科教资讯.2009(1)
[2]刘靖华.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创新.艺术评论.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