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教点滴谈
2015-10-21闫秀伟
闫秀伟
苹果公司总裁史密斯先生曾说过:“如果我们不尝试着活在明天,我们就会永远呆在昨天!如果我们还完全用昨天的方法教育今天的孩子,就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明天!”在科教兴国、科研兴校的今天,要给学生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我认为必须始终坚信: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提升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境界。只有不断学习与反思、积累与实践、总结与创新,才能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才能使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有所提升。在多年的教育科研教学中,我体会到:
一、理论学习——提高了科研意识
我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意识,经常看教育名家的著作或论文,汲取他们先进的思想,阅读《教育动态》、《中国教师》、《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数学教学研究》、《优秀课例》等教育教学书刊,从中了解到教育专家的先进经验,科学的教育理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为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打下了理论基础。另外,经常外出学习,把名师的先进理念、创新理念加以归纳和提炼,深深地记在脑海里。通过学习、探究和反思,把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经常上网学习,领略教学能手的风采,研析精心设计的课件,预览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使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有所提升,经常与有经验的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深入课堂听课,弥补不足,为科研奠定基础。曾多次参加课题研究,每一次的科研立项,我都会思考很多的问题,不断地假设、修改,使研究方案更完善。哦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在2009年圆满结题,并在有关学术交流会上做了书面交流。在2011年8月试验的课题《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方式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实践探索——提升了科研水准
科研的力量来自永不停息的探索与追求,科研的价值在于有效的指导实践,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升效益,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十分重视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和“教学的有效性”等相关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每上课前我认真研究教材,大胆采用新的教法,我都会认真的思考:如何设计探究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探究方式?如何使课堂教学高效?如何使学生合作学习状态达到最佳,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等,力求实现课堂的完美。如在课题组公开课《等腰梯形的性质》一节时,我用信封装了些特殊的四边形和梯形,以信件方式寄给学生,小组合作将四边形分类,学生动手合作探究活跃,兴趣极浓,然后教师追问: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学生又投入到緊张的活动探究之中。这种探究性学习方法调动了学生“我要学”的意识,满足了学生追求新知的欲望,强化了师生共同合作的作用。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老师独占讲台的陋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相长,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又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我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组,各小组展开竞赛,看哪组合作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多,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学生的交流不时的迸出精彩的火花,然后各组展现了他们的成果,这样既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真正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课堂效率高起来。
三、勤于研讨——领略了集体智慧
课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我特别注意与老师们的交流与合作,我经常就一节公开课或一篇论文或一个观点或一个困惑一起交流、研讨、探究。交流中,老师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意见,听取意见的过程一个再提高的过程。研讨中聆听的虽不是什么教育专家的高深见解,但每次都能从老师们的发言中得到启迪。尤其是听到一些老师给自己的论文或公开课提出一些有价值的修改意见,或有创意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时,突然会有一种豁然开朗,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受,那时的我总感觉受益匪浅!从研讨中,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
四、及时反思——促进了专业成长
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搞课题研究更离不开反思,只有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剖析、反思,才能对自身的教学水平、教育能力有所提升,才能使自己在课题研究中成长起来,才能向“研究型教师”迈进。每一节课结束后,我都为精心设计的每一环节进行反思、总结。都会反问自己:今天的课上得如何?哪些较为成功?哪些方面处理不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成功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改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行为及时写反思、教学随笔,记下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教学中的闪光点、灵感点、新问题、新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点,及时自我诊断,写出一事一议或一得。课后与学生座谈,征求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宝贵意见,把“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落实到实践中,树立师生平等观念,营造民主的、活泼的课堂氛围,把课堂变成以创新精神,科研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重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在科研实践中,我时刻审视自己所走过的路,并进行理性的思索,在不断地探索与总结反思过程中发现自己不断成长,成熟起来,并我将把这些丰富的经验融入到我的工作之中,从历练教学方法到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使自己在课题研究中逐渐成长起来。从而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实现自我提高与自我超越。
24年的教育科研生涯 ,见证了自己的默默工作与辛勤耕耘,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见证了自己付出的汗水与心血,用自己的坚韧与执着、用自己的敬业与奉献,用自己显著的成果与业绩,不断诠释着科研型教师的精神,谱写着科研兴国、科研兴教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