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三字诀”中竞赛:电网标准化探索与启示

2015-10-21黄静云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电网南京标准化

黄静云

电网企业标准化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传承创新、科学治企的系统工程。为此,南京电网企业率先立足“实”字,加大“宣”字,突出“查”字,有效形成了组织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科学竞赛模式,争当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一、电网企业开展标准化专业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一)立足“实”字,从真开始

所谓“实”,就是既要做到机构“实”,又要做到内容“实”。在电网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深锲技术、管理、工作标准体系、明标准细表和依据标准明细表所编制的技术、管理、工作标准的内容,形成融合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南京电网企业围绕电网安全运行管理,对标准化执行情况进行监测,连续三年,平均每年落实139项重点措施,同时加大对信息通信、后勤、消防、交通等电网辅助层面的管控,并通过标准化专业劳动竞赛考评检查,率先建成地县备用调度,全面开展“平安电力”活动。连续三年,每年电网故障预控指标同比下降均超过20%,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等各项保电任务,并保证了地区电力可靠供应。

其次,南京电网企业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思路,进一步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13类51项,加强思维模式、制度标准、履职能力三大支柱建设,强化配网规划管理,创新理念与方法,实现配网规划由“经验型”向“科学定量”模式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工程管控,电网建设管理效能全面提升。调整调度、监控和运维管辖范围,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提高事故异常处理效率。在国内率先开展110千伏变电站集中检修,实现运维一体化、市县一体化。以客户为导向的新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二)加大“宣”字,从心入手

所谓“宣”,就是通过举办标准化基础知识学习培训班和标准化知识讨论会等形式,突出抓好电网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通过学习培训,让员工心领神会,让标准化成为显著改进和提升工作的管理工具。

首先,南京电网企业围绕优质服务工作,彰显责任央企新形象。连续三年,新增了用电“绿色通道”,全力助推南京南站、软件谷、四大保障房等省市政府重点工程建设,认真解决客户用电问题,有效应对电力供应缺口,圆满完成迎峰度夏工作。同时,全力做好阶梯电价实施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印发客户告知书,增设业务办理柜台。在全国率先推出首座智能24小时自助营业厅,打造“城市十分钟交费圈”,发布电子缴费地图,切实强化便民服务。在青奥会期间,实施186项保电标准,确保供电安全稳定。连续三年,在南京市行风评议工作中,名列前茅。

其次,南京电网企业在智能电网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通过强化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对接,相继开展“十大功能板块”、“一谷两园”、下关滨江等城市重点发展区域电网规划编制,提前预控电网发展资源。三年内,共建成10个电气化镇和67个电气化村;建成投运国内首座电动公交充换电站;通过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率先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的实用化验收。

(三)突出“查”字,从细做起

所谓“查”,就是为保证标准体系在电网管理范围内持续有效运行,必须根据电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化工作监督检查考核机制,抓住每一个细节,查明和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同时,按照P-D-C-A循环管理模式改进和评价,并将检查结果与业绩、绩效考核挂钩,确保各类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首先,助推企业经营管理再创新水平。连续三年,通过加强数据诊断分析、指标预警,落实专业管理责任和整改措施,实现同业对标在国家电网系统内排名进位。同时,依据标准积极开展自查自纠,逐项制定整改措施,签订整改责任状。通过标准化专业劳动竞赛,精心组织自我诊断分析,双向查找短板,新增管理措施62条135项,并通过强化对外协单位管理,健全安全、质量、廉政考核监督机制,构建出了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环境。

其次,确保“三个建设”取得新成效。连续三年实施党建绩效考核管理,建立量化评价标准,实现了基层党组织100%晋位升级,南京供电公司党委被表彰为南京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配电运检工区石城供电抢修服务队所在党支部被国网公司授予“电网先锋党支部标兵”称号。同时,修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办法,细化责任制四级考核标准,开展常态化督察和管理,不断强化过程监督考核,共申报先锋工程立项56项,20项被评为优秀先锋工程。

二、标准化专业劳动竞赛对持续改进和提升的启示

(一)抓习惯,找差距

南京电网企业的实践证明,标准的执行过程也是“习惯”的养成过程。对照标准,在“习惯”中找差距,其实就是要对照电网标准体系的评价项目和评价内容,让标准成为员工工作的习惯。

首先是围绕目标抓习惯,在观念上找差距。国家电网规划中“一强三优”战略目标,为地市电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南京电网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建设具有“学习型、质量型、创新型、信息化、国际化”特征的现代公司,以期实现电網管理模式的新跨越,这也是地市电网企业在管理观念上必须树立的“标准之根”。

其次是面对发展抓习惯,在转变中找差距。国家电网的两个发展目标,在电网发展方面: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500千伏双环网为核心,220千伏电网“三片五环”,110千伏辐射互联电网覆盖新市区和副城,中心城区中压配网基本实现双环网的坚强智能电网。全社会用电量达到530亿千瓦时,最大用电负荷达到980万千瓦;城市供电可靠率99.988%,农网供电可靠率99.94%;在企业发展方面: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电网协调、管理精益、服务优质、履责诚信”为特征的电网公司,全面形成科学的运营管控模式和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这些都离不开标准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

(二)抓宣贯,找盲点

南京电网企业的实践证明,标准的执行过程也是重复宣贯的过程。对照标准抓宣贯找盲点,其实就是要让标准真正发挥出全视角的效应,更好地为电网公司发展战略、任务和目标服务。

首先是把握形势抓宣贯,在行动上找盲点。电网企业应该认识到发展面临新的机遇,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以南京地区为例,地方政府着力推动经济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稳健增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薄弱指标提升,实现城市面貌整体改善。由此可见,电力需求依然很大,电网的保障功能和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同时,“智慧南京”建设也带来了新机遇,南京要建立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基地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智能电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都需要标准化的大力支撑。

其次是勇担责任抓宣贯,在分析中找盲点。能否把握现有机遇,化挑战为动力,还取决于电网企业对自身变革、创新、发展的分析能力。比如,电网安全稳定性、大负荷和恶劣天气情况下配网和农网应变情况、停电风险预控、防外破工作、依法治企、班组的精益化管理、开展同类班组业绩对标、专业管理劳动竞赛等等,都需要标准化提供强本固基的系统条件。

综上所述,电网企业面临着适应形势和机遇的挑战,不断推进电网管理标准化建设,既是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电网企业只有紧跟形势转变观念,才能在与时俱进中提高经济建设的支撑水平,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电网南京标准化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穿越电网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南京大闯关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